
22日早7時10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里氏5.6級地震,全台有感。台灣鐵路管理局一列次受影響,延誤約21分。來源:台灣《聯合報》資料圖片。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報道,今早花蓮附近發生規模5.6級地震,台灣氣象部門指出,台灣每年規模5級以上地震約20-25個,但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5個,其中14個集中在2月發生,非正常能量釋放,評估未來1個月內,都有可能再出現規模4級以上餘震。
今早7時10分,台灣東部外海、花蓮縣政府南方69.6公里處發生規模5.6級地震,地震深度為32.8公里,最大震度為台東縣長濱5級、花蓮縣磯崎4級、彰化縣彰化市、台中市大肚皆有3級,南投縣南投市、新竹縣竹東2級,雙北地區也有1級左右。
台灣氣象部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表示,今早的花蓮地震,主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在擠壓面產生形成破裂帶而導致,去年在附近也曾發生規模5.7級的地震,2005年2月19日附近也發生規模5.6級地震,和今天地震相距約2到3公里。
陳國昌指出,今日的地震和前2日宜蘭大同鄉的地震不同,餘震會比較多,未來2-4周內再發生規模4以上餘震應該是「免不了」,但不會像2月6日的花蓮強震那樣,地震序列持續太久。
不過今年地震的確有過度頻繁的狀況,陳國昌說,台灣每年規模5級以上地震約20-25個,但今年截至今天為止,已經有15個,其中更有14個集中在2月4日之後發生,地震發生頻率偏高,「實在談不上正常」。
陳國昌評估,今年年初地震頻繁,主因是為去年1-11月地震相對較少,能量釋放不足,大約從去年12月開始,漸漸出現一些能量釋放,從能量釋放的觀點來看,今年地震活動有可能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