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絮語:此為「台灣系列團輔資料」第⑫彈。各位美麗帥氣的粉絲寶寶們,看完後,右上角分享轉發哦!!!後續還有幾十套團輔資料將陸續發佈出來呢(*^▽^*)。)
一、團體名稱
訂做一個我——自我探索團體
二、團體目標
1.協助成員能更認識自己。
2.協助成員增進自我覺察的能力。
3.協助成員接納與欣賞自己。
三、團體性質
教育性、固定成員式、高結構式
四、領導者及訓練背景
楊雯燕―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四年級學生,曾經修習團體諮商、團體輔導、諮商理論與技術、人際關係、輔導原理、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與輔導、團體諮商實習、人格心理學等相關課程,並且曾於彰安國中、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習輔導營、新生成長營擔任過小團體的領導者。
吳玟芷―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四年級學生,曾經修習團體諮商、團體輔導、諮商理論與技術、人際關係、輔導原理、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青少年心理與輔導、個諮與團諮實習等相關課程。且曾於陽明國中、彰安國中、彰化師大輔導營擔任過小團體的領導者。
五、團體對象
國中——二年級八到十人,男女不拘
六、招募方式與甄選標準
由彰安國中全權負責
七、時間頻率與次數
每周一次,共計八次團體,每次四十五分鐘
八、地點
彰安國中圖書室。
九、理論基礎
(一)成員之行為特徵與需要(基本理論):
青年期(adolescence)是童年和成年之間的一個發展過渡期。
Hall(1916)是第一位形成青年期理論的心理學者,他主張青年期重大的身體變化也會導致重大的心理變化。
Erikson(1968)相信青年期的主要課題在於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成為一個獨特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青年期是童年和成年期之間的一個發展過渡,它始於青少年――這是一種導致性成熟、使個人具備生殖能力的過程。
青少年期開始就在追尋認定。而「我是誰?」是此時期的主題,該尋求過程將與青少年看事物的方式、思考的方式以及和生活中其他人相處的情形互相影響。
所以本方案從青少年所需要的對自己特質(第二次團體)的認識,進一步釐清他們自己的價值觀(第四次團體),同時也去發現自己可能沒被覺察的能力。
透過這樣的過程,來幫助青少年接觸到學習知道「我是誰?」的課題,並且帶領他們探索自己所想要追尋的東西(第七次團體),從這八次團體下來,我們期望能帶領青少年去探索有關自我本身各項的特質與資源,並且從而對自我產生認同感。
(二)協助之方法與策略(活動設計理論):
有鑒於青少年對自我探索的需要,而加上他們在此階段對自我感到困惑,甚至無法覺察自我的需求,因此,我們設計從特質、能力、價值觀…..等各方案的設計來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以下則分別簡略介紹各次單元所需運用的活動與相關理論。
1. 第一次團體-有你真好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適切地開始第一次團體對於往後團體進行有很重要的影響,因為成員會以他們在第一次團體中對領導者和團體的印象來評估這個團體對他們會不會有幫助。
因此,在團體的一開始,領導者除了要先自我介紹外,還要幫助成員彼此熟悉,同時也讓領導者更認識成員。在青少年團體中,青少年對於團體是很陌生的,因此,領導者一定要向成員介紹團體內容、澄清團體的目標及成員對團體的期待,讓青少年更知道自己在團體中應如何自處。
此外,第一次團體也要和成員共同訂定團體規範,並承諾相互遵守,讓團體可以進行更順利,也讓青少年可以了解團體的規範與基本原則。
2. 第二次團體-特質挖!挖!哇!
特質是一個人的個性,意即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包括有生理特徵、氣質、態度等。在第二次的團體,具體提供成員特質圖,讓成員去勾選自己認為本身所擁有的特質,一方面是增進自我了解,一方面透過相互分享,成員也可以知道在別人眼中自己的特質是什麼,了解公眾我與真實我的差異。
3. 第三次團體-叫我第一名
心理學上所指的能力,含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指個人現有實際「所能為者」;其二是指將來個人「可能為者」。
簡而言之,能力即個體本身能所能實踐目標的具體能力,可能是與生俱來,也可能是經由後天學習的。
而第三次團體的主題是在個人現在實際所能為者部分,也就是個人在行為上所表現的實際能力。個人在某方面所表現的實際能力,乃是由於他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中努力學習的成果。
透過對自我能力的認識與肯定,青少年能學習面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力,甚至可能挖掘自己所潛藏的能力,增進對自我的信心。透過團體,成員能更具體地了解自己本身所擁有的能力,並將這些能力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4. 第四次團體-你最重要
價值觀(values)是個人對於事物對錯自身的判斷,或其所重視的東西。
價值觀事實上與道德發展是有密切關聯的。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而言,價值的形成、發展與建立頗為重要,有了良好的價值觀基礎,將有助於其進入成人社會整體適應。
價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是發展甚早,且被普遍用來協助青少年正向價值發展的方法。其並非用說教的方式來告訴學生正確的方法,而是在活動中協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價值,並經由評價的過程,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念。
價值澄清法強調價值形成的過程有七個效標:
1.自由地選擇;
2.從各種可能選擇中抉擇;
3.對每一個可能的選擇效果作充分考慮之後作抉擇;
4.珍視與喜愛所作抉擇;
5.肯定所做的抉擇,並願意公開;
6.為抉擇採取行動;
7.重複行動;以成為生活的一份。第四次團體即采「價值大拍賣」的方式,讓青少年可以具像地運用紙鈔去標取自己所重視的價值。
從競標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自由地抉擇自己願意花取多少代價去得到此項價值,從活動中可看出每位成員所重視的價值都不同,同時反應出價值觀的多元性與個別差異。
5. 第五次團體-生命奇蹟
由於我們此時此刻的狀態都是由過去生命經驗累積而來的,所以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生命經驗來發覺自我的一部份。
因此,不可以忽略過去的生命經驗而直接去看到自己的未來本身,如果青少年可以發現過去的生命經驗是自己的一項資源,那麼將有助於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
此次方案的設計,是透過讓青少年去畫出自己的生命曲線,來發現自己所在乎的高潮與低潮經驗是怎麼樣的影響自己這個人,並且從生命曲線當中,也可以幫助青少年發現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並且透過生命曲線也能夠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待,而透過這樣的探索,可以協助他們去發現自己所期待的未來也就是自己本身需求的滿足程度。
但進行生命經驗的曲線時,可能需要特別注意到有些生命經驗的深刻是青少年現在還無法處理甚至是難以面對的部分,針對於此部分,領導者可能必須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再引導青少年,或者領導者也可以協助青少年多去發掘自己的高潮經驗,來讓青少年對自己的生命經驗有比較正向的肯定。
而生命經驗的曲線圖之所以採用繪畫的方式乃是因為繪畫屬於藝術治療的部分,由於藝術治療可以說是心理治療的工具或媒介,允許人們透過口語、非口語的表達及藝術創作的經驗,去探索個人的問題與潛能以協助人們內心與外在趨於一致(賴念華)。
其實藝術的創作就是一種治療的方式,且能夠透過藝術這樣一個非語言方式的溝通來達到成員彼此之間的交流。
透過這樣的媒介可幫助成員突破語言表達的限制並且可以讓成員降低彼此之間的防衛,而在成員彼此討論的過程當中可以接納自己並開放情感,進而把真實的心情流露出來。
6. 第六次團體-伴我成長
這次團體談的主要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所以,因為重要他人在青少年的生命當中可能是一盞明燈,可以幫助青少年從團體當中發現自己的這項資源,並給予他們有機會說一些感激之意。
對青少年來說,重要他人對其的影響,主要以同儕為最主要的對象,其次才是父母或者兄弟姊妹,最後才是老師。
然而Hendry等人(1992)認為青少年會根據不同的問題而有不同的選擇對象,對青少年這個階段來說,如果課業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話,他們可能比較常接觸的會是他們的老師。
但若在心理困擾方面,則是比較傾向於依賴朋友的支持,所以朋友往往會影響他們深遠,就連偏差行為的產生,也是受到了青少年次文化的影響,但並非每個青少年心中的重要他人都是以朋友為優先,必須視每個人的狀態不同而決定重要他人的對象。
在第六次的團體當中則是要幫助國中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重要他人及其所造成的影響。
而此次團體所採用的繪畫方式是改編自社會圖關係(Sociofram),一種研究團體結構的技術。繪製社會關係圖並無標準程序,每一個學生在圖形上均以幾何圖形表示,習慣上用三角形代表男生,圓圈代表女生,圖形內則可標上代號。
學者Northway在1940年代創用「標的社會圖」(target sociogroam),此圖由四個同心圓組成,獲選數量較多置於最內圈,最少者放置於外圈,其餘依此比例置於中間兩圈。
7. 第七次團體-尋找失落的一角
透過本單元的設計來幫助青少年去發現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資源,其實也就是將前幾次的活動讓他們能夠透過回憶來書寫下來,包括:能力、價值觀、生命經驗、重要他人等等,並且讓他們了解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是什麼,來幫助他們能夠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一個概念,使其能夠努力追尋,讓他們的生命趨於完整。
因為此階段的青少年大部分都喜歡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而往往無法看到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透過這個活動,雖然主要是讓成員從本身的資源發掘之後,再進一步發現自己的期待。
可是,另一方面也協助青少年去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東西,即使追求不到那個理想的時候,也知道可以調整自己的腳步,或者運用自己本身的資源來協助自己逐步成長。
但在此單元當中,並不一定要傳達生命一定得完整不可的訊息,可以幫助青少年能夠接納自己本身的缺陷,進而肯定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也可以幫助他們尊重別人的需求。
8. 第八次團體-心花朵朵開
雖然是個結束的部分,但是主要根據周哈里窗的運用,讓青少年發現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而不是只有停留在自己認為的自己是如何,這樣的反饋可以幫助青少年整合自己與他人的看法,來對自己本身的內在多一些正向的肯定看法。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是自我坦露和反饋經驗的工具,可以幫助自己認識自己,也包括讓別了解自己。
第一個部分稱為公眾我,是自由活動的領域,是自己和別人都知道的公開部分。身高膚色、年齡、婚姻狀況、喜歡吃什麼菜等等,這是當局者清旁觀者亦清的部分。
第二部分稱為背脊我,是盲目的領域,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所以這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部分。
第三個區域稱為隱私我,是逃避或隱藏的領域,我們自己清楚知道而別人卻不知道的秘密或不可告人之處,是當局者清而旁觀者迷的部分。
第四個區域稱為潛在我,是處女領域,是當局者迷而旁觀者亦迷的部分。
此外,在此次團體當中,也可以協助青少年處理離別的情緒,他們或許很不會處理離別情緒,但或許是給予他們機會來面對離別。
表一:周哈里窗
自己知道 | 自己不知道 | |
別人知道 | Ⅰ自由活動領域 (公眾我) | Ⅱ盲目領域 (背脊我) |
別人不知道 | Ⅲ逃避或隱藏領域 (隱私我) | Ⅳ處女領域 (潛在我) |
(三)已有之團體活動單元或設計方案:
以下為我們所參考的團體方案出處。
單元次數 | 活動名稱 | 出處 |
三 | I can make it | 謝麗紅。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台北:五南。 |
四 | 價值大拍賣 | 吳秀碧,團體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彰化市:品高圖書出版社。 |
五 | 折出生命故事 | 謝麗紅,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台北:五南。 |
十、參考書目
1.林崇德 主編,國中生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Sally W. Olds Piane E. Papalia, 黃慧真 譯,發展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吳瓊洳,談國中學生的重要他人。學生輔導,509,106-111。
5.吳秀碧,團體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彰化市:品高圖書出版社。
6.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7.謝麗紅,團體諮商方案設計與實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8.Ed E.Jacobs等着。程小蘋校訂,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十一、單元設計大綱
次序 | 單元名稱 | 單元目標 | 主要活動內容 | 所需時間 |
1 | 有你真好 | 1.使Leader與成員間相互熟悉。 2.使成員了解團體目標與進行方式。 3.Leader與成員共同訂定團體規範。 | 1. 當我們「圍」在一起 2.友情狗仔隊 3. 我是「立法委員」 4.結語 | 5』 15』 20』 5』 |
2 | 特質挖、挖、哇! | 1.讓成員認識自己擁有的特質。 2.協助成員了解特質對自己的影響。 3.幫助成員認同自己的特質。 | 1. 諾雅方舟 2. 特質貼貼貼 3. 我就是我 4. 結語 | 10』 10』 20』 5』 |
3 | 叫我第一名 | 1.幫助成員了解自己所具備的能力 2.幫助成員肯定自己的能力 | 1. 我最「搖擺」 2. 量身訂作 3.幫自己打廣告 4.結語 | 5』 15』 20』 5』 |
4 | 」你」最重要 | 1. 協助成員認識價值觀 2.協助成員檢視個人的價值觀 | 1. 魔術商店 2. 價值拍賣會 3. 結語 | 10』 30』 5』 |
5 | 生命奇蹟 | 1.成員能回顧過去。 2.成員能夠呈現自己的生命故事。 3.成員能夠分享自己對未來的期待。 | 1. 飛翔往事 2. 畫出生命故事 3. 峰迴路轉 | 8』 30』 5』 |
6 | 伴我成長 | 1.成員了解自己的重要他人。 2.成員能接納重要他人對自己的影響。 | 1. 你我他 2. 我的氣球 3. 感恩的心 | 8』 25』 7』 |
7 | 尋找失落的一角 | 1.成員能了解自己本身所擁有的資源。 2.成員能明白自己想追求什麼東西來成就自己這個人。 3.成員能接納自己的缺陷 | 1. 記憶大考驗 2. 尋找自己 3. 走自己的路 | 10』 30』 5』 |
8 | 心花朵朵開 | 1.成員能回憶團體的經驗。 2.成員能給彼此反饋。 3.成員能對團體做具體的評鑒。 | 1. 回憶 2. 心的花瓣 3. 再出發 | 5』 30』 10』 |
十二、分次單元設計及單元中所使用之書面資料
訂作一個我團體活動方案 第一次團體
單元名稱:有你真好 | 活動地點:團諮室 | 所需時間:45分鐘 | |
單元目標: 1. 使Leader與成員間相互熟悉。 2. 使成員了解團體目標與進行方式。 3. Leader與成員共同訂定團體規範。 | |||
活動名稱 | 活動流程 | 注意事項 | 所需時間 |
1. 當我們「圍」 在一起 2. 友情狗仔隊 3. 我是「立法委 員」 4.結語 | 1. Leader先自我介紹,歡迎成員參加團 體,並簡單說明何謂團體。 2. Leader針對自我探索的團體主題、目 標及進行的時間、次數、方式(例觀察員的角色)做小型演說。 1. Leader說明接下來的活動是「友情狗仔隊」,發下附件1-1,說明活動進行方式及如何填寫。 2. 請成員兩兩一組,相互訪問及填寫附件中的空格。 3. Leader邀請各組成員依附件1-1的內容相互介紹彼此的搭檔。 1. Leader說明訂定團體規範的目的及意義。 2.成員繞圈發言說出想到的團體規範,Leader詢問其他成員同意請用手在頭上比○,不同意比 ×。成員都同意的規範就寫在海報紙上。 3.最後成員需在海報紙上蓋手印表示願意負責與遵守。 4. Leader詢問成員如果違反了團體規範,該如何處理?並讓成員腦力激蕩想出解決辦法。 1. Leader回顧今天的團體,並再次提醒 遵守團體規範的重要性。 2. Leader邀請成員伸出小拇指,然後 讓所有人的小指勾在一起,表示願意遵守今天所訂定的團體規範。 | 附件1-1 海報紙一張 彩色筆一盒 | 5 15 20 5 |
訂作一個我 團體活動方案 第二 次團體
單元名稱:特質挖、挖、哇! | 活動地點:團諮室 | 所需時間:45分鐘 | |
單元目標: 1. 增進成員間的凝聚力。 2. 讓成員認識自己擁有的特質。 3. 協助成員了解特質對自己的影響。 | |||
活動名稱 | 活動流程 | 注意事項 | 所需時間 |
1. 諾亞方舟 2. 特質貼貼貼 3. 我就是我 | 1.Leader關心成員上一個禮拜的生活情況。 2. Leader詢問成員有沒有聽過諾亞的故事,然後簡述一下諾亞方舟的故事。 3. Leader說明諾亞方舟的遊戲規則:先請團體所有人選出一隻代表自己的動物,然後由Leader先當諾亞,抽出Leader的椅子。當諾亞的人要一邊繞着圈子,一邊說:我是諾亞,我要帶(動物的名稱)。被叫的代表動物的人要跟在諾亞的背後一起繞圈子,等到當諾亞的人不想再帶動物的時候,就喊:船沉了!然後所有的人就要開始搶位子,沒有搶到位子的人就當下一回合的諾亞。 1.Leader以每人所選擇的代表自己的動物引入主題。 2.發下附件2-1及心形紙片(每人8張),讓成員以附件2-1為參考,在心形紙片上寫出自己所擁有的特質。 3.讓成員把寫好的心形紙片用雙面膠貼在身上 請成員分享貼在身上的3個最能代表自己的特質,及說明這三個特質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 附件2-1 心形紙片 雙面膠一卷 | 10 15 15 |
4.結語 | 1.Leader統整今天的團體,說明特質 並無好壞之分,但需了解這些特質對自己的影響。多探索自己所擁有的特質,對自己也就能有更多的了解。 2.所有人伸出大拇指,並相互將大拇 指靠在一起,結束這次團體。 | 5 |
訂作一個我 團體活動方案 第三 次團體
單元名稱:叫我第一名 | 活動地點:團諮室 | 所需時間:45分鐘 | |
單元目標: 1.幫助成員了解自己所具備的能力 2.幫助成員肯定自己的能力 | |||
活動名稱 | 活動流程 | 注意事項 | 所需時間 |
1. 我最「搖擺」 2. 量身訂作 3.幫自己打廣告 4.結語 | 1.Leader回顧上次團體,關注成員第三次進入團體的心情。 2.邀請成員說出從小到大最得意的一件事。 3. Leader引入主題:從大家分享的最得意的事情中,可以發現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很棒的能力。這些能力或許不是最傑出、最頂尖的,但是卻讓我們更喜歡自己,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愉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多多發現、挖掘自己現有的或隱藏的的能力。 1. Leader發下活動單,說明活動單如何填寫。 2.讓成員思考自己各方面所擁有的能力後,填寫活動單,有問題的可以問Leader。 1. Leader讓成員分享自己所填的活動單: (1)活動單有哪幾項是得到4分以上的分數?為什麼會給這幾項能力比較高的分數? (2)哪些能力是你目前沒有,但是想要擁有的?你會做哪些努力去擁有這些能力? 1. Leader統整今天的活動,說明會讀書考試並不代表就是能力很好,能力是包含很多不同的項度的。多多了解自己所具備或是潛藏的能力,你會更喜歡自己,未來甚至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 附件3-1 |
(小編絮語:各位美麗帥氣的粉絲寶寶們,看完後,右上角分享轉發哦!!!後續還有幾十套團輔資料將陸續發佈出來呢(*^▽^*),堅持整理不易,需要大家鼓勵!)
更多歷史乾貨,可點擊直接查閱
大會社群福利:會後工作坊預定報名
工作坊一:
積極心理學、正面管教等多個領域的先驅流派
《阿德勒正向心理治療工作坊》——曾文志
工作坊二:
順應互聯網趨勢下應運而生的網絡諮詢熱潮
《網絡心理諮詢倫理與技術實操工作坊》——王智弘
工作坊三:
繞開心理防禦、心理諮詢的必殺技能
《繪畫投射分析師培訓班(初級)》——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