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才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志願者、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錢海軍服務過的老人中,有一位名叫趙金伏的新四軍老戰士,他曾經這樣對錢海軍說:「當年,我打仗的時候是扛着槍沖在前面,現在你是拎着工具箱沖在為人民服務的前面,我們都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這句話,一直銘記在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職工錢海軍的心裏。工作30年、成為社區電力義工23年,穿上「地電藍」,他是為人民供好電的「電力110」;套上志願者紅馬甲,他就是老弱病殘身邊的「親兄弟」「親兒子」,是無人不識的「萬能電工」;帶上一群「錢海軍」,他就是新時代服務群眾的紅色「聚能環」。
23年來,他用3種身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諾言,「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用實際行動架起黨群「連心橋」,帶領團隊特別是電力系統廣大黨員和青年職工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不啻微芒、造炬成陽,照亮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偉大征程。
燈暖千萬家,架起黨群「連心橋」
開春時的大涼山,地里的積雪還未化盡,就又下了一場大雪,氣溫有些低。家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日嘎村的殘聯專委吉子友伍心裏卻一團火熱,他盼着一個人和他的志願團隊的再次到來。那個人就是錢海軍。

2021年10月14日,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理事長錢海軍帶隊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看望當地特殊學校兒童,並送上學習用品。
2021年10月的一天,友伍在自家院子里第一次見到錢海軍:個子不高、頭髮不多,略有點禿頂,鼻樑上架着一副普通的邊框眼鏡,裝束十分樸素,看上去有種農村人特有的樸實。看到錢海軍把屋子的角角落落看了一遍,就指出了「沒有安裝漏電保護器」「線頭搭接的地方絕緣沒有做好」等用電安全隱患,友伍的內心逐漸從疑惑變成佩服,並開始對他口中的「千戶萬燈」項目充滿了期待。
日嘎村有四十多戶殘疾人家庭,錢海軍在走訪中看到,有的家裡用不起電,有的屋子裡雖然有燈照明,但是電線卻用膠布纏着,和樑上掛着的玉米搭在一起……這一幕幕,都讓這位「老電工」感到有些震驚。鄉村電工稀缺,缺乏專業的培訓,操作不十分規範,在整個四川涼山,像日嘎村這樣困難群眾用電難、安全隱患多的現象並不鮮見。
燈泡不亮了誰來換?電錶壞了找誰修?電路跳閘怎麼辦?帶着這些問題,2021年,錢海軍先後三次來到四川涼山布拖縣,開啟了「千戶萬燈」項目的「點燈」之旅,免費為當地112戶困難殘疾人改造住房照明線路,照亮了彝族群眾的生活,也點燃了他們的夢想。

2021年11月1日,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正式啟動「千戶萬燈」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
日嘎村的阿能么土外身患眼疾、耳疾等疾病,是位多重殘疾人,家裡只有一盞小檯燈。之前她覺得反正眼睛看不清,裝燈也沒什麼用,就這麼「將就」吧。直到錢海軍一行來到她的家中,重新拉電線、把裸露在外的電線用絕緣材料包裹起來,重新安裝、固定電燈開關……晚上7點多完工後,77歲的阿能么土外忽然感到眼前閃了一下,她已經很多年沒感受過這麼明亮的夜晚了。
「以後每天晚上都能這麼亮嗎?」她問道。
「當然,今後每天都是亮亮的。」錢海軍回復說。
燈亮了,心就暖了。大涼山「點燈」之旅的成功,離不開「千戶萬燈」項目在慈溪的探索。2015年9月,在錢海軍的積極推動下,慈溪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和慈溪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並聯合地方民政局、殘聯、愛心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啟動了「千戶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為慈溪2742戶殘疾人貧困戶進行家庭用電線路改造和維護,排除安全用電隱患。
這是一個沒有人做過的項目,錢海軍卻願意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沒有先例,我們可以摸着石頭過河。」錢海軍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盡己所能,確保他們的用電安全。」而隨着項目經驗的不斷積累,錢海軍一次又一次地挑戰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7年,援藏志願者帶來了西藏日喀則仁布縣的消息:仁布縣總共3萬多人口,貧困人口佔了三分之一,儘管當地已於2008年實現了村村通電,但仍有很多藏族農牧民用不起電,用上電的家庭也存在着線路老化、亂接亂搭等安全隱患。錢海軍得知後,決定把「千戶萬燈」項目帶到雪域高原去。
當年7月,錢海軍和他的志願團隊來到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仁布縣。面對頭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癥狀,錢海軍起初還能勉強支撐,到後來實在支撐不住進了醫院,但三瓶鹽水下去,他又「滿血復活」了——手背上的棉球還未扔掉,他的聲音已經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里:「走,我們馬上出發!」
多吉赤列的家在山坳里,地處偏僻,方圓十數里總共只有兩戶人家,汽車開不進去,必須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走上20分鐘才能抵達,室內照明線路整改需要的大件材料則需要依靠一條空中索道,從盤山公路上順着索道穿越峽谷滑向對岸。當房間里的燈亮起,多吉赤列激動地說:「我家這麼偏僻,路又這麼難走,我以為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沒想到你們卻來了。」
旺堆次仁會記得,因為村子離縣城比較遠,出門一趟不容易,常常需要一次性採購很多食物回來,他最怕的是家裡冰箱突然沒電,錢海軍對室內照明線路進行改造後,家裡有了充足的電能供應,再也不怕了。
旦真群邊也會記得,早先出門放牧,離家幾千米甚至幾萬米遠,草場沒有人煙,也沒有通電,最怕手機沒電報不了平安,自從有了錢海軍一行送來的太陽能移動電源和多功能自發電燈,不僅告別了「失聯」,還可以聽收音機、聊微信,游牧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錢海軍把太陽能發電設備分發給西藏游牧民。
服務沒有海拔,愛心沒有距離。七年間,「千戶萬燈」的光明從東海之濱照亮雪域高原、偏遠山區、扶貧結對和東西部協作地區,輻射浙江、西藏、吉林、貴州、四川五個省和自治區;北上西進南下,哪裡需要光和電,哪裡就會有錢海軍的身影。
曾經有人問:這個活動為什麼要取名叫「千戶萬燈」?錢海軍回答說,因為電關係千家萬戶,我們的活動就是要「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讓放心燈照亮每一個家庭,溫暖身邊每一個人。事實證明,他們走的遠不止千戶人家,修的也不止一盞燈。
行程20餘萬公里,累計改造6047戶,惠及6萬餘人……「千戶萬燈」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點亮了困難家庭、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匯成了幫扶困難群眾的「暖流」,更成了點亮民族團結的「火炬」。

2018年6月,慈溪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在西藏仁布縣康雄鄉則樂村開展「千戶萬燈」公益活動,為村民改造線路。(姚科斌/攝)
在西藏仁布縣,慈溪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首個省外服務支隊「西藏仁布縣誌願服務隊」成立了,藏族青年洛桑多吉從錢海軍手中接過了志願服務的「火炬」。在四川布拖縣,平常就喜歡自學擺弄電力線路的友伍萌生了一個新的夢想:成為一名專業的鄉村電工,幫助鄉親們解決用電困難。
「如果我們在鎮上開設『鄉村電工培訓班』,把老師請到這裡來,你想不想學?學了電工,必須要為布拖縣的困難殘疾人服務,你願意嗎?」當錢海軍這樣問他時,友伍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想!我要像你一樣,學習更多的知識,幫助更多的人。」
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共產黨員就是要當先鋒做模範。從「千戶萬燈」項目的「照亮計劃」,到培養鄉村電工、建設鄉村電器賦能站、幫扶困難殘疾人創業的「成長計劃」和「圓夢計劃」,錢海軍乾的其實都是一件事:為最普通的老百姓、最需要的弱勢群體,接一根線、修一隻電錶、擰亮一盞電燈,架起一座黨群「連心橋」,照亮一條人人都可以有奔頭的共富路。
心系最基層,「萬能電工」勝親人
萬里長征總有第一步,錢海軍「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的初心之旅,始於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承諾。

1999年的一天,錢海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所住社區的社區文書陳亞麗。「海軍師傅,你是電力方面的專家,以後小區居民有什麼電力故障,你能不能幫忙給大家修一修?」「好的,沒問題,有什麼事情你儘管叫我好了。」不等她說完,錢海軍就爽快地答應了。
在農村出來的錢海軍看來,鄰裡間互幫互助,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更何況自己有這門技術,幫忙不過是舉手之勞。早在慈溪市周巷職業高級中學鉗工班就讀的時候,以義務掛箱服務的方式溫暖群眾的徐虎就走進了他的視線。「為人民服務從點滴做起,貴在堅持。」這是徐虎的信念,也成了錢海軍學習的目標。

在為社區服務的過程中,錢海軍發現了一個之前不曾被注意的群體:獨居老人。慈溪的城區有不少老小區,住在裏面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或是子女在外定居不能陪在身邊,或是失去了老伴獨自生活,不僅生活起居上存在諸多不便,精神上也十分孤獨無助。「誰都有老的一天,誰都有渴望關心和幫助的一天,趁年輕,我一定要多服務這些老年人。」
錢海軍製作了500張名片,用放大的字體寫了簡簡單單三行內容:「137XXX4267」「電力義工」「錢海軍」。走到哪裡,他就把這張簡單的名片分到哪裡——
「騙人的吧?」有人懷疑他是騙子,把名片扔到垃圾桶里;「真的不要錢?」有人將信將疑,反反覆復打量他;也有人願意試一試,擰個燈泡,換個開關,修個電路,不管大大小小的難題,只要接到求助電話,錢海軍馬上到、馬上修,絕不拖延到第二天,而且從不喝老人一口水、抽老人一支煙,更不拿老人一分錢。

漸漸地,錢海軍的助老服務不再僅限於電燈、線路,而是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錢師傅,我的電視機壞了一個禮拜了,你能不能幫我修一修?」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這些老人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器,總有故障的時候。這可難倒了錢海軍,電路和電器雖是一字之差,卻隔行如隔山。為了不讓老人失望,錢海軍自費購買了30多本家電維修書籍,潛心鑽研,自學常用家電維修技術,慢慢地,竟成了一把好手,博得了一個「萬能電工」的外號。這一點,錢海軍的汽車後備箱也能說明一二:後備箱里放滿了維修工具和備用材料,彷彿一個隨取隨用的「百寶箱」。不過,錢海軍說,「萬能」其實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忍心叫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罷了。
用戶的嘴巴是最好的宣傳喇叭,有個「萬能電工」「小錢師傅」免費給老年人服務的消息就這樣傳開了,錢海軍的電話號碼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力110」。朱奶奶貼身的褲兜里藏着一個小錢包,裏面是現金、超市卡、身份證和錢海軍的名片,「這些是最重要的東西,我隨身攜帶。」錢海軍的電話號碼,老人們抄在紙上,帶在身邊,寫在牆上,記在心裏,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可靠安心的存在。
正因為如此,錢海軍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忙的時候,一天有20多個求助電話,甚至在凌晨兩點鐘也有電話鈴聲響起,錢海軍從不推脫,隨叫隨到。甚至連除夕夜也奔走在為老人服務的路上,多少個除夕夜,錢海軍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為老人排除緊急故障,甚至有一年還用兩包即食麵作了自己的「年夜飯」。有人開玩笑地說,如果你找不到錢海軍,他不是在服務,就是在去服務的路上。
談起這些,錢海軍不以為意:「一年365天,可能這個老人就只給你打這一次電話。他們着急地有求於你,你不當急事辦,我做不到。」說著,他笑了起來:「我最好天天有人叫我去服務,他們肯來叫我,就說明他們相信我!」
這份相信,來自日積月累,也來自真心換真心。陳文品老人急病發作,錢海軍駕車送他去寧波就醫,不僅為住院手續忙前忙後,還先後探訪看望了6次;陳亦如老人家的馬桶堵塞,污物倒灌,錢海軍毫無怨言地收拾得乾乾淨淨;王愛春老人總能收到錢海軍送來的柴米油鹽,就連蔬菜也是擇洗得乾乾淨淨。

「我想替已故的戰友到天安門看一次升旗儀式,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敬個禮。」當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有去首都看看的願望但一直未能實現後,錢海軍牽頭髮起了「情牽夕陽·圓夢首都」公益活動,帶着7名孤寡老人到北京圓了夢。「這個做了一甲子的夢圓了,這輩子再也沒有遺憾了!」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和遼瀋戰役的退伍老兵傅萬久淚眼婆娑地說。

一樁樁,一件件,老人們都記得清清楚楚,說起來的時候甚至多次落淚。「錢師傅這樣的好人真是太難得了!」「我的親兒子也沒有海軍好,也沒有海軍親啊!」「海軍和我是『血肉關係』,他是血,我是肉;我是血,他是肉。」
錢海軍做好事的消息被單位知道後,他被調到客戶服務中心擔任社區經理,負責近6萬戶居民的用電服務工作,包括用電諮詢、故障報修、業務代辦、安全巡視等12種便民服務,更加貼近了百姓的用電需求。他創新總結了「有疑必解釋、有問必解答、有難必解決、為群眾解困、為政府解憂」「五解」服務法,服務的社區無客戶投訴,無用電糾紛,滿意率始終為100%。
對於慈溪老百姓來說,「用電有困難,請找錢海軍」早已深深地印在腦海里、銘記在心裏。按照相關規定,如果故障發生在用戶家中(俗稱「表後線」),用戶需要自行找人維修。「到了現場,告訴居民家裡的電路故障不歸我們管,這話怎麼也說不出口。」為此,錢海軍不光給用戶特別是一些老年用戶服務的時候不收工錢,就連給他們買材料墊付的錢也不收。
後來,單位被錢海軍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執着所打動,組建了錢海軍服務專班,專門處理表後的電力故障。打那以後,錢海軍每天24小時都忙,他卻覺得「忙併快樂着」。碰到老人覺得過意不去,追着他讓他收錢,錢海軍就會一臉嚴肅地說:「我是為了快樂才去做的,你給我錢我就不快樂了,那我以後還敢來嗎?」

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總是會把群眾當親人,裝進心裏、干在實處。錢海軍毫無保留地掏出了自己的一顆真心,在真誠的為民服務、無私的為民奉獻中,把它燃燒成了一縷光。這一縷光,柔和溫暖,持久堅定,驅散了歲月老去的無助,撫慰了孤單寂寞的心靈,逐漸成了人們心中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
聚是一團火,人人都是「錢海軍」
錢師傅出名了,錢師傅更忙了,報紙上、電視上都在說錢師傅的好人好事。「找錢師傅的人多,他太辛苦了,我這麼點小事情,不好意思請他來幫忙啊!」老人們都心疼錢海軍,他卻急了,一遍遍叮囑:「我們現在有團隊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2012年起,錢海軍所在單位先後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和志願服務中心,目前在冊志願者1200餘名,累計開展服務超3萬餘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一顆心感動一顆心,一顆心推動一顆心,在錢海軍的示範引領下,電力系統廣大黨員發揮出「燈塔」的能量,聚集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常態化推出了「星星點燈」未成年人社會體驗、關愛空巢老人「暖心行動」、扶貧助學等系列志願公益活動。
志願者們以服務群眾為己任,把人民當家人,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互動中,用執着和付出書寫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完成了從「人人學習錢海軍」到「人人都是錢海軍」的升華。
王軍浩是最早加入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的人之一。每次志願微信群里貼出需要服務的「尋人啟事」,他通常都是最早「搶單」的那個人,「接單」以後,背着一個裝滿工具的黑色小包就上路了。除了這樣的突發任務,他還長期結對了多名獨居老人,每次看到王軍浩來了,老人們就拉着他的手:「老朋友來了!」這種堅持,還體現在無償獻血上,他堅持獻血12年,是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
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裏總是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這離不開唐潔提出的「家的溫馨」理念。作為團隊中的策劃者和後勤保障者,唐潔利用業餘時間考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工作師,在團隊發展中注入了更專業的管理方法和發展理念。在她的策劃實施下,「半畝田」「心電途」「復興少年宮」等多個富有意義的志願服務項目,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剛剛獲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曲朝陽,則把錢海軍當成是自己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老師之一。幼年父母雙亡、與奶奶相依為命的曲朝陽,被錢海軍的一身正氣所吸引,跟着他學電工技能,學待人接物,學為人民服務,一路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優秀志願者。「作為一名青年志願者,我希望自己像錢師傅那樣點亮更多的地方,溫暖更多的心房!」

這樣一支「拉得出,打得贏」的隊伍,老百姓看在眼裡,誇在嘴上,編成了兩句家喻戶曉的順口溜:「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錢海軍;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錢海軍帶來的共產黨員服務隊。」
2013年10月,餘姚、慈溪兩地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秋颱風「菲特」,相當於75個杭州西湖水量的狂風暴雨把餘姚變成了一片汪洋,全市60%電力供應中斷、24萬戶用戶停電,受災人口達到80多萬人,整座城市陷入了黑暗與恐慌;慈溪橫河鎮也是旱地成河,積水及腰,人車難行。

面對「菲特」的侵襲,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往水最深、房最破的地方去,因為他們知道,那裡有最需要幫助的群眾。由於忙着排查險情,一日三餐有一頓沒一頓,錢海軍的胃病發作得很厲害。隊員們都勸他注意身體,他卻吞下幾顆胃藥說「我沒問題的」,照常馬不停蹄地走訪、排查、搶修,實在走得累了,就貼着牆壁靠一會兒,然後繼續前進。
在黑暗的鄉村小路上,在污水浸泡的變電站內,在滿目瘡痍的民房村落里,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蹚着污濁的水,扛着重重的檢修工具,抬着送給災民的蠟燭、手電、乾糧和水,沒日沒夜地搶險救災,熬紅了雙眼,喊啞了嗓子,劃傷了腿腳,累出了毛病,也成了一盞盞余慈兩地人民心中驅散黑暗的明燈。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錢海軍帶領黨員服務隊主動請纓加入地方政府聯防聯控黨員先鋒隊,連續54天堅守在疫情最嚴重的鄉鎮,並籌集善款21萬餘元用於救災。「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他們不負這個稱號,不負眾人期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錢海軍加入地方政府聯防聯控黨員先鋒隊,堅守在疫情最嚴重的鄉鎮。
在一次浙江大學的演講中,錢海軍向在座的大學生們講述了這樣一番心裏話:有人問我,海軍,這個世界需要幫助的人那麼多,你哪裡幫得過來?我告訴他,幫一個,是一個,幫一個,少一個。為群眾排憂解難,我覺得自己心裏很充實,很快樂。
如今,錢海軍也已年過五旬,但他仍然常年一身襯衣短袖,活躍在學雷鋒志願服務第一線,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也以不斷變化的群眾實際需求為導向,推出了對象更多元、類型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的服務項目。
尺土,可以成塔,熒光,匯成火炬。錢海軍一直有一個夢想:「想把這一份志願服務做成百年品牌。」他憑一己之力,已經堅持了23年,相當於一個百年的五分之一,將來,還會有更多人追隨他的腳步。「一百年,不就是一個個普通人、一年又一年的接力與累積嗎?」

永遠做群眾的貼心人、共富路上的「點燈人」。錢海軍說,為人民服務不是作秀,也不能三分鐘熱度;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的天職與本分,更是一份熱愛與習慣——
「我願意一輩子拎着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用我微薄的力量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
原標題:《「萬能電工」錢海軍讓微光成炬,照亮共富路!》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