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衛健委發佈新冠肺炎第六版診療方案,增加磷酸氯喹和阿比多爾兩個藥物,廉價「老葯」磷酸氯喹為新冠肺炎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今天(2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和他的團隊,在廣州連線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廣東醫療隊,就新冠肺炎危重病例進行遠程會診。據悉,兩地遠程會診常態化運作,每周一下午舉行。
今天,鍾南山在廣州連線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廣東醫療隊。
此次會診後,鍾南山回答媒體提問時提到磷酸氯喹。他表示,對比阿比多爾、克力芝、氯喹,使用氯喹的新冠肺炎病人核酸檢測結果平均轉陰的時間要比另外兩個葯短;但現在沒有嚴格對照,不能說這些葯絕對有效。
針對有質疑氯喹用量的說法,鍾南山回應,目前病人每天使用的劑量是很低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同時,他補充,但是對於一些有心律紊亂或心傳導障礙的病人,要特別警惕。
用氯喹平均轉陰時間相對較短
此前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已臨床應用70多年的抗瘧疾藥物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具有明確療效。
鍾南山團隊和武漢連線現場。
今天,有媒體提問稱磷酸氯喹、阿比多爾等對新冠肺炎治療效果如何,目前對危重症患者有何治療建議,鍾南山回應,有些病人病情在加重,面臨著要搶救的狀態,所以什麼能用就用上。目前全國沒有非常嚴格規範的觀察對比,但總的來說,阿比多爾、克力芝和氯喹這幾個葯如果單獨做比較的話,使用阿比多爾和克力芝的患者,大概平均轉陰的時間是6到7天;氯喹的平均轉陰時間為4.2天。同時,鍾南山強調,現在沒有辦法做大比例的嚴格對照,所以還不能說這些葯是絕對有效,還是需要進一步觀察。
有些人也對氯喹治療新冠肺炎提出質疑,稱現在使用且有的患者用量太大,甚至有人指出該葯到一定用量會出現突然死亡的情況。對此,鍾南山稱,針對這個事情,他們這兩天找了有關藥理學家,還進行了廣泛的文獻檢索,得出結論是目前病人的氯喹用量還是很低的。
鍾南山稱,這說明現在的用量是很低的。某些文獻講的2-5克或3-5克會引起突然死亡,可能是一次口服量多。「我們的一次口服量沒有這麼多,是1天1克。我們請教了一些藥理專家討論,準備有一些適當的調整,調整觀察天數。但是這個劑量應該說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同時,他補充,「(該葯)對於有心律紊亂或心傳導障礙的病人,要特別值得警惕。」
鍾南山表示,總體上看磷酸氯喹是有些用處的。它既有理論基礎,此外從2004年國外已經有細胞實驗證實了它對冠狀病毒的療效。
建議進行抗體檢測
今天下午,還有媒體指出,廣州、中山等地近期出現隔離20天、30天後的陽性患者。
鍾南山指出,這個陽性多數是指核酸片段系列陽性。出現這種陽性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檢測敏感度有些不足。但是,一個病人如果得了這個病,改善之後體內是會出現抗體的,重新再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這兩天就推出抗體檢測方法,我們需要對患者做簡單的抗體檢測,早期要做的是lgM,出院的是IgG. 假如IgG出現四倍的增高,這個病人應該就不是感染」,鍾南山回應。
采寫:南都特派記者 馬輝 譚慶駒 吳澤嘉 發自武漢
編輯:胡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