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2022年11月02日13:39:28 熱門 1125

硯如靜者,深沉不浮,清雅自尚,傳百世而不朽。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


清時,乾隆皇帝舉一國之力欽命編纂《西清硯譜》,甄選收錄宮內歷代名硯,上起漢唐,下至本朝,此硯學專述堪稱群譜之冠。而古硯收藏,又云:「舊有《西清硯譜》,今有《沈氏硯林》」,二譜比肩,前者顯見皇室長物無所不包,後者則盡得文人格調逸趣,可見《沈氏硯林》,個中所錄,亦是絕非凡品。

據悉,《沈氏硯林》為收藏大家沈石友歿後六年,其子沈若懷將父所藏佳硯編拓而成,共計一百五十八方。

吳昌碩與沈石友交契甚深,曾有詩曰:「石友介於右,鐫肝淘俗塵。」,二者金石之誼,始於壬午歲,彼此間唱和三十餘載。因此,《沈氏硯林》中多達一百二十餘方,即由沈石友撰寫詩文,吳昌碩親書硯銘,部分篆刻則由吳昌碩弟子趙古泥操刀,三人珠聯璧合,可謂一硯千金,為藏家所珍。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繪沈石友《品研圖》


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硯,取石友別號,別署鈍居士,室名笛在明月樓,江蘇常熟人。平生所作以詩詞為多,間治古文,藏硯頗多,亦精刻硯,有《鳴堅石齋詩鈔》刊行、《沉氏硯林》傳世等,與吳昌碩、蒲華過往甚密。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號缶廬、缶道人、苦鐵,又署破荷、大聾等,浙江安吉人。詩、書、畫、印皆精,為一代藝術大師,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沈氏硯林》傳閱廣泛,共分四卷,傳拓百部,分別由吳昌碩題籤,鄭孝胥題扉頁,卷首亦有鄭氏隸書題《品研圖》、吳昌碩畫《品研圖》並題詩,詩曰:「石友好硯老成癖,十載搜羅逾數百。蒲團獨坐細品之,不刮金鎞目光射。」,此硯學名著,有硯中「石渠寶笈」之美譽,堪為後世之范。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鄭孝胥題《品研圖》引首

好硯者不乏,如歐陽修紀昀、蘇東坡等,皆一時文豪,而單以「痴硯」而言,沈石友更甚矣。其原名沈汝瑾,因「喜硯成癖」,取石友別號,每得一硯,皆愛不釋手,把玩再三,寄情於物,刻銘記之。

據《沈氏硯林》中所載「生壙後志硯」,有其自撰生壙志:「武漢發難,身丁國變。性耽詩。有研癖。謂詩可言志。研以比德也。齒益邁。耆益篤,蓄研百餘。詩倍之。偶遭橫逆仍品研。賦詩不輟。」

邊款為:「欲補天,誰鍊石。身未化。志再刻。日月蝕。石不泐。一寸心。共堅白。丙辰秋。石友自銘。」

生壙志即未歿之人之墓誌。硯銘中,如「身未化。志再刻。日月蝕。石不泐。一寸心。共堅白。」、「武漢發難,身丁國變。」等,均可窺沈石友以硯明志,隱亂世悲鳴於其中的家國情懷,恰如吳昌碩所言沈石友「晚遂舉其悲憤之心託於閑適之致,乃至風月之吟弄,樵漁之歌唱,而其中若有甚不得已者。」

因此,沈石友所藏之硯,並非僅僅尋常文人舞文弄墨之案頭雅物,更俱憂國憂民之思。

沈石友去世後,其家道中落,沈氏後人將《沈氏硯林》中藏硯悉數釋出,皆為日本人橋本關雪購攜東去。此後,橋本關雪又精選最為鍾愛之二十方硯自留,每方朱題硯蓋,並鈐有錢瘦鐵所刻「白沙村莊」朱文隸書印,余者散藏各地。


橋本關雪(1883~1945),本名關一,後改名貫一,又名房弘,字士道。號澗雪散人、四明狂客等。齋號懶雲洞。日本著名畫家,大正、昭和年間關西畫壇的泰斗,日本關東畫派領袖。 自1914年起,曾30多次來到中國,並精通中國古文化。與吳昌碩,王一亭等結為至交。沈石友所藏硯台多歸其處。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錢瘦鐵刻收藏印「白沙村莊」硯盒鈐印及橋本關雪

因時局動蕩,又幾經更迭,《沈氏硯林》中所收錄硯台,多數已毀於戰火,留存者絕少。

如今,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六方,出版於《蘭千山館名硯目錄》;日本書法界泰斗青山杉雨藏有八方,2008年其子青山慶示捐贈吳昌碩銘「石友書畫之研」予西泠印社;亦有部分曾偶現拍場,藏家趨之若鶩,其中一方「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雲硯」於2009年西泠秋拍中,以548.8萬成交,創其時文人硯拍賣記錄;其他則再難得見。

2019年西泠春拍,再結硯緣,又徵得一方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可謂難得珍品。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

西泠印社2019春拍

銘文:

墨池之珎,佐我文史。潤比羚羊,細逾龍尾。靈氣所鍾,近言子愚。此石得時,天下可理。石友屬昌碩銘。壬子嘉平月。

硯盒題字:墨池硯。

鑒藏印:白沙邨庄。

出版:

1、《沈氏硯林》P100-101,民國時期出版。

2、虹隱樓藏《鳴堅白齋硯譜》,第三冊第六硯。民國時期手拓本。

3、《吳昌碩硯銘》P4,日本白紅社。1966年。

說明:橋本關雪舊藏。配紅木硯盒。

14.1×9×2.3cm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沈氏硯林》P100-101,民國時期出版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虹隱樓藏《鳴堅白齋硯譜》第三冊第六硯。民國時期手拓本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硯銘》P4,日本白紅社。1966年


依銘文可知,此硯作於壬子年(1912),為吳昌碩「人藝俱老,爐火純青」晚年時期。是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其棄名「俊卿」而改以「昌碩」行世,並自刻印「吳昌碩壬子歲以字行」,此後正式定居上海,意義非凡。

彼時,吳昌碩與沈石友,雖分處兩地,卻交誼往來不斷。《品研圖》中,吳昌碩曾有詩曰:「硯分三品上下中,寫圖來屬吳大聾。大聾平生癖金石,雖處兩地精神通。」據此可窺二人金石之趣。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墨池硯拓片


硯台質實無華,最是厚重。

此墨池硯銘文為「墨池之珎,佐我文史。潤比羚羊,細逾龍尾。靈氣所鍾,近言子愚。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筆者私以為其意為硯台似龍尾羚羊細潤,佐我筆墨文章,珍貴矣。天地靈氣所鍾之物,長生而又安靜。康熙皇帝曾手書「靈氣所鍾」,而「近言子愚」則喻硯台鈍拙無言靜待滄桑。

「此石得時,天下可理」,如硯台淳樸,為百姓休養生息之大道,家國得以永固,乃治國之道家哲學。所以康熙皇帝親作硯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此外,沈石友 別署鈍居士,亦是一語雙關。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墨池硯

西泠印社2019春拍


書為大道,畫為濟世,藝為公器。吳昌碩浩然愛國之情,赤子之心多流於筆端墨尖。聞「五卅慘案」,憤而作詩:「烽火逼天天昏黑,天光斜射海蒼赤。炮聲一發彈雨激,飲彈之人漲阡陌」,對「甲午之痛」耿耿於懷,題畫詩:「石頭奇似虎當關,破樹孤雲絕壑攀。昨夜夢中馳鐵馬,竟憑畫手奪天山。」

知交沈石友亦是如此。《沈氏硯林》序中,沈石友自言:「阽危值家國,身是憂患余……蒲團坐靜觀,方寸還唐虞,如今遭變革,世途益崎嶇……天教作野史,欲使為董狐,神姦禍中國,昔智今何愚。」

在沈石友去世後,吳昌碩為亡友整理舊詩稿,刊印《鳴堅白齋詩鈔》,並作序,嘆道「夫望塵莫及寧止缶廬一叟而已?」

辛亥革命後,吳昌碩為沈石友作此硯,如其所言「事變復見辛亥冬,熱血若沸摧心胸」,豈非重燃對「秩序重建,天下可理」太平盛世之渴望,以此共勉摯友?

除金石外,吳昌碩與沈石友的書札往來亦是頗多,據學者鄒濤由二人信札所提及,可知沈石友常為吳昌碩代作詩文。


同古堂 | 吳昌碩:此石得時,天下可理 - 天天要聞

吳昌碩請沈石友代筆信札二通


「懇者上海新造湖州會館囑弟撰聯,弟無此才,求兄代制。約八九十言之間,仍屬弟撰。並求數日內寄我。我真虛名,受累也。」「石友先生鑒:得示知老嫂喜拙畫,特寫一紙奉上,乞轉交(若雲送潤斷斷不受,弟將何以謝兄耶!)僅錄心經,以無佳詩可寫。興到時乞代吟之,或跋語亦可。昨書中求代西泠印社記,收到否?拙詩二首請削定。即頌道安。缶弟頓首」「石友先生鑒:昨接手書收到。拙詩草稿二紙未肯痛改,故存之。茲有懇者,西泠印社索缶作序,缶未能從事。然缶為社長又不能不作,只有懇大手筆為之。附去魯澄伯序及社中條例,乞鑒之。缶弟頓首」


原來為人所熟知的《西泠印社記》或是沈石友為吳昌碩代筆之作,其文采之出眾據此可窺。

時至如今,沈氏為吳昌碩作詩多少,已不得而知,然此二人於此「墨池硯」中所銘刻之金石之誼,可得永傳矣!

——END——

觀書時自得新解,作事便應同古人


文:林妹妹 圖:西泠拍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