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巴西環球電視台發佈的報道稱,巴西總統大選的第二輪投票工作已於當天全部結束,根據計票統計出來的最終結果顯示,博索納羅獲得了49.13%的選票,而呼聲最高的盧拉拿到了50.87%的選票。就在30號當晚,巴西高等選舉法院同樣公布了權威計票結果,在已經完成了統計的99%的選票當中,盧拉拿下了50.9%的得票率,而博索納羅則為49.1%,綜合顯示,盧拉最終以微弱優勢戰勝了博索納羅,再次成為巴西總統,而他的勝出也標誌着南美最大的國家又一次「向左轉」。
這種轉變無論是對巴西,還是周邊的其它國家甚至是整個美洲局勢,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為自2018年之後,南美地區的七個主要國家之中,已有六個國家通過合法選舉選出了左翼國家元首。而盧拉身上的傳奇色彩最為濃厚。
他曾在2014年被巴西的司法機關,以腐敗罪名剝奪了競選總統的資格,甚至被判刑25年。直到2021年由巴西最高法出面重新審理,才恢復了盧拉的聲譽和清白,而在重新獲得自由之後,盧拉就立即投身到選戰工作中,與時任總統博索納羅展開競爭。值得一提的是,盧拉在任以及在野時都奉行對華友好的方針。
其實在西方看來,南美政局是否要「變天」,究其根本還是要看巴西的風嚮往哪吹,自1985年巴西終結了軍政府之後,每次大選結果都在改變風向,但今年的大選不僅僅是為了選出一個有進取心的左翼領袖,也因為氣候變遷、新冠疫情、經濟危機等諸多問題還沒有妥善解決,急需一位英明的國家元首帶領巴西人民掙脫泥沼。但是回顧過去幾年的執政經歷不難看出,博索納羅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巴西人民並沒有選擇他。
事實上,近些年拉美地區的左翼崛起勢頭越來越猛烈,秘魯、哥倫比亞、尼加拉瓜等國家,都先後通過合法選舉選出了左翼領導人。而哥倫比亞作為南美地區最親美的國家,依然選出了一位左翼元首,本身就意味着南美這座「後花園」開始拒絕美國隨意窺視。曾幾何時,南美地區淪落成為美國廉價原材料、勞動力的來源地,同時也成為了美國商品的傾銷地,表面上南美各國似乎在西方的影響下,擺脫了傳統農業開始進入到工業社會,但實際上每天都在被華爾街的資本集團以及華盛頓的陰謀家們剝削和掠奪。
而美國為了鞏固自己在南美的霸權地位,不斷利用代理人來隔空操弄南美各國的政治風向,以至於過去幾年,許多南美國家的領袖都是持右翼立場,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有「巴西特朗普」之稱的博索納羅。
但是,博索納羅的「語出驚人」除了能在媒體上爭取曝光度以外,沒能給巴西帶來任何好處,由於新冠疫情應對措施不當,已經有近70萬巴西人死於這場世紀疫情,對亞馬遜雨林的肆意砍伐,在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同時,也讓巴西政府成為了國際輿論抨擊的對象,更不用說巴西的治安問題,在博索納羅擔任總統期間變得更加惡化。可以肯定的是,盧拉作為新一任巴西總統,面對的新老問題將十分複雜,但是當盧拉開始履行職能,並且將巴西逐步帶回正軌時,整個南美地區的左翼力量也會受到鼓舞,而長年盤旋在南美人民頭頂上的那片霸權陰影,也必定會隨着南美復興而開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