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陶瓷行業將整體進入「倒金鐘」形態發展趨勢
秦 威
(作者系陶瓷色釉料資深技術專家)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近期不少行業內媒體都在關注陶瓷行業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發展障礙期,高歌猛進的陶瓷經過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伴隨着房地產的磅礴氣勢一路勇往向前,實現了從百億到千億的量級的脫變。縱然是當年頂着「三高」夕陽產業的帽子,依託於以製造業為興國道路的策略,陶瓷行業在中國製造上面,不僅實現了窯爐壓機設備等整個產業鏈的生產設計與製造,而且還完成了陶瓷產業的對外輸出。目前,在全球各大陶瓷生產基地基本上都能見到中國的技術或者設備,當然也包括技術人員的輸出和國內陶瓷企業部分走出去的戰略。整體來看,依託全球需求和新興國建發展建設的需要,對於陶瓷的需求必然是長期存在的,後期來看的話外部肯定還會有增長的空間,但是國內來看未來應該是一個緩慢的下降的趨勢。頭部企業繼續利用資本的優勢進行產業產能上的併購與擴增,中小二線以下企業相會進入被收購以及被市場淘汰退出市場的行業精簡洗牌周期。
具體來看的話,未來一段時間陶瓷行業進入「倒金鐘」式形態發展期將會呈現出以下三種新形態:
其一的話,頭部企業在市場整體縮減的大環境下,人力等成本的增加促使陶瓷企業進行一定的縮減成本開支的行為。資本市場進入到陶瓷行業來說未必是好事,對於一個成熟的以基礎製造業為生的陶瓷行業已經沒有足夠的利潤來支撐資本市場對於投資陶瓷謀求高利回報的利益回報。中短期的資本殺入陶瓷市場不僅加劇了行業的不良性發展和產能非理性的擴張,而且還有可能加劇行業壟斷的形成,迫使企業追求短期效益進而採取一些冒進的行為。因此,未來頭部企業會在資本的趨使下,內部節省開支,外部擴張兼并產能,頭部企業呈現越做越大全產業鏈覆蓋的趨勢。
其二,以陶瓷配套企業為例,部分色釉料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難度進一步的加大。產業分支的頭部色料或者釉料企業,由於陶瓷廠家開展的內部節省成本的措施的進行將會更加難受。產品的單一化以及產品單價的透明化競爭完全背離了品牌價值和對於新技術產品的研發投入。不降低成本,不使用新技術配方,不使用更廉價的原料將讓企業更加舉步維艱。二三線陶瓷廠家降成本自己配釉進一步縮減了釉料企業的存在空間,品牌廠家的釉料眾多企業競價導致單價利潤進一步壓縮。可以預期的是,色釉料企業進入新一輪洗牌後,各分支行業企業很有可能淘汰一半企業出局。
其三,正如前面所講的,陶瓷行業的頭部陶瓷磚企業進行新一輪的資本和產能的擴張。中部的二三線的企業將進行洗牌縮身,能存活下來的二三線的企業必然是有獨特競爭力的企業。產能不再是這些企業的發展重心了,標新立異或者是個性化的產品如某個廠家主打耐磨系列等產品為引流的類似「網紅」企業產品是該類企業的出處。色釉料行業也是如此,單品做到行業的前3的企業才能好好的活下去,大部分的中小微企業必須要專註於單個產品或者特定領域的做到最強。
總體而言,陶瓷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的行業「政策性」洗牌的新階段,未來一段時間陶瓷行業進入「倒金鐘」式形態發展期。陶瓷頭部企業對外將進一步的資本與產能的擴張,對內進行成本節儉控制。作為配套的下游的色釉料等行業會更加的難受,成本和資本是本輪洗牌的驅動因素,國內陶瓷需求市場的整體縮減態勢的延續,會進一步的加劇行業內企業之間的淘汰與兼并洗牌。
(原創文章,歡迎註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