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秦箏歸秦——紀念秦箏陝西流派領軍人周延甲先生音樂會」,8月10日晚在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觀眾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欣賞到了周延甲先生的作品。
周延甲先生是著名秦箏大師、古箏教育家、演奏家、陝西箏派領軍人、陝西省非文化遺產項目秦箏的代表性傳承人,畢生致力於秦箏事業的復興與發展。不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古箏人才,在古箏理論、古箏作品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創作並演奏了大量作品。
本場音樂會彙集了周延甲先生創作的作品《秦桑曲》《百花引》《道情》《姜女淚》《傾杯情》《白桐曲》《新翻羅江怨》,編曲、改編作品《凄涼曲》《綉金匾》《宮苑思春》等曲目,以及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黃枕宇為2018年陝西秦箏學會成立35周年創作的委約作品《獨憑闌》和浙江音樂學院教授周展作曲、榮獲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優秀作品獎的《秦土情》。音樂會特邀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王甫建教授和浙江音樂學院周展教授執棒,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擔當協奏。
音樂會在歡快的箏合奏《百花引》中拉開序幕,此曲描繪了一幅春光明媚、蜂蝶飛舞、百花盛開的美麗圖畫,喻示了人們歡快、幸福、文明的新生活。秦箏第三代傳人周本立演奏了中國音樂金鐘獎指定參賽作品《姜女淚》,樂曲將「繁音激楚,熱耳酸心,情真意切,細膩委婉」的陝西音樂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下半場,古箏演奏家蘇暢演奏了由古箏演奏家周展在周延甲先生1964年創作的同名曲基礎上編創而成的《白桐曲》,樂曲具有鮮明的河南音調,是為緬懷幹部楷模、革命烈士焦裕祿書記而作;著名琵琶演奏家楊靖教授與著名古箏演奏家周望教授合作演奏了由周延甲先生根據琵琶曲移植改編、作曲家朱毅先生編配的古箏獨奏曲《宮苑思春》。音樂會以王中山、周望、張曉紅、周展四位名家演奏的《秦桑曲》結尾,樂曲運用陝西地方的碗碗腔音樂為素材,取意李白《春思》中的詩意,表現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幾位名家的精彩演繹將整場音樂會推向高潮。
音樂會前還舉行了周延甲先生生前著作合集——《『快耳人生』秦箏行——周延甲音樂文集》的首發式和周先生手稿捐贈儀式,周延甲先生的後人將其生前所寫的音樂文集和部分著作手稿捐贈給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接受捐贈並向周延甲先生的後人頒發捐贈證書。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長、著名古箏演奏家王中山教授、著名古箏演奏家周望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楊靖教授和著名古箏演奏家張曉紅等知名專家攜秦箏第三代傳人周本立、周思含和蘇暢、程皓如、尚靖雅、芮義蓉、王珏等優秀青年古箏演奏家以及「百花引」箏團、「暢響」箏團、「中華箏」五色弦箏樂團傾情演繹,讓更多樂迷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感受到秦箏的獨特藝術魅力。
圖/人民周刊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