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
近日,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在會議上公開表示:俄烏衝突的爆發不應該怪俄羅斯總統普京,其主要責任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同時,他還稱普京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以及俄軍去納粹化的方案並無不妥,這一言論震驚了西方媒體,與此同時,德國總統也發表聲明稱,將推遲訪問烏克蘭的計劃,一時間,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態度急劇轉變,難道烏克蘭要被拋棄?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近八個月,在此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這也是烏軍能夠堅持這麼久的主要原因,然而,烏克蘭的這一強力支持近期卻出現了一些裂縫,美國國防部本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已經支援了大批軍事裝備,這對其自身戰略準備產生了影響,之後會暫緩給烏克蘭的高端彈藥援助,有分析認為,美軍的庫存還不至於如此吃緊,美方這一表態可能是停止干涉俄烏局勢的信號,此外,歐洲也推遲了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那麼,西方國家突然一致轉變態度,真的是要放棄烏克蘭嗎?對此,我有以下三個觀點。
圖為歐洲民眾抗議
首先,歐洲國家目前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已經無力顧及烏克蘭。一直以來,歐洲的能源主要依靠俄羅斯供給,然而,在俄烏衝突爆發以後,歐洲響應美國號召,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制裁,這也啟發了俄方的反制,在主要能源和天然氣領域都對歐洲進行了限制,雖然歐洲國家從美國和國際市場開拓了新的渠道,暫時緩解了能源壓力,但是這樣做成本高昂不說,還無法長久,隨着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宣布減產,來自美國的幫助也逐步減少,這就導致歐洲多個國家都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問題,法國大批民眾上街遊行,要求政府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進而降低燃油價格,德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去工業化趨勢,大量關鍵企業外遷,英國首相甚至因為錯誤的經濟措施而無奈下台,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國家確實無法給烏克蘭提供太多幫助。
圖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其次,部分歐洲精英已經意識到,烏克蘭衝突中獲利的主要是美國,歐洲國家需要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做出決定。早前就有意大利前軍官提出,美國才是局勢的主導者,其事實上是在藉助俄烏衝突削弱歐洲,雖然歐洲官方並沒有響應這一言論,但是部分國家領導人已經開始公開表示對美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對美國高價能源多次表態,稱美國這是背離盟友的行為,德國總理更是公開反對了美國對華脫鉤的計劃,表示德國不會跟隨美國的腳步,甚至直言美方這是錯誤的道路,可以看出,美國的行為已經影響了歐洲的對美態度,因此,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很可能會做出與美不同的選擇。
圖為俄羅斯部隊
最後,俄烏局勢正在發生巨大轉折,烏克蘭獲勝概率減小,歐洲國家希望尋求退路。隨着俄軍連續多日的轟炸,烏軍的補給線和後勤已受到嚴重影響,更重要的是,俄軍新動員的預備役部隊已逐漸投入戰場,局勢已開始向俄羅斯有利的方向轉變,北約秘書長近日還表示,北約核保護傘對烏克蘭並不適用,顯然,美國也正在試圖給局勢降溫,而歐洲對此的需求就更為迫切,同時,俄羅斯也接連釋放善意信號,表示願意繼續提供天然氣,此外,俄軍指揮蘇洛維金還發表聲明,稱俄羅斯希望的只是烏克蘭保持中立,這就給了歐洲和談的機會,畢竟,此時緩和局勢,儘快與俄羅斯和解,對歐洲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
綜合來說,俄烏衝突本質是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博弈,歐洲本身就不算直接參与方,恰恰相反的是,歐洲成為了事實上的受害者,面對這種情況,歐洲國家的獨立意識也在慢慢產生,多國政要在對烏問題上都已開始發表自己看法,而大多歐洲民眾更是呼籲政府停止干涉俄烏局勢,因此,歐洲國家拋棄烏克蘭也是必然之舉,對歐洲國家來說,東歐局勢保持和平才是最好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