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安曾經說過:「一部好的電影,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作為一個綜合的藝術體,電影在孩子的藝術審美啟蒙以及多元世界觀的構建上,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孝順、感恩、誠實、勇敢······周末,陪孩子一起看!
《尋找幸福的起點》
俄羅斯
阿姆斯特丹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影片
當我們對父母不耐煩時候,他卻連可以孝順的媽媽都沒有。
凡亞是一個一出生就遭生母遺棄的六歲俄國男孩;同時也是一家鄉間的破敗孤兒院中被其他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即將被一對有錢又有愛心的意大利夫妻收養,但他卻選擇踏上尋母之旅,一趟充滿未知而艱辛的旅程。
《佐賀的超級阿嬤》
日本
改編自暢銷亞洲同名小說
感恩不只是對人,生活、事物都是值得感謝的對象。
溫馨動人的情節,擄獲千萬人的心,更引發象徵「朴樂天精神」的新生活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昭廣在阿嬤獨立照顧下成長,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樂天知命的阿嬤充滿了感恩的生活哲學,在物質匱乏的歲月里,阿嬤讓家裡洋溢着笑聲與溫暖。
《潁州的孩子》
澳大利亞
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片獎
發展中的大陸有個被遺忘的小鎮,由澳洲華裔導演勇敢拍攝。
一個感染了愛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實生活狀態。父母因愛滋病相繼去世,唯一與他相依為命的奶奶也離開人世,叔叔因怕別人歧視而不願收養他。最後,小高俊在協會的幫助下走入愛滋家庭,在那裡開始了他短暫而快樂的兒童生活。
《我很想你》
瑞典
2003年蒙特利爾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
誠實面對自己的傷痛,誠實說道歉的話,都是需要學習的。
森林是伊莉娜思念父親的秘密基地。固執的她與老師頻頻作對,直到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才有了變化。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與苦衷,要如何讓彼此放下成見,誠實表達真正的心思,就看誰有勇氣先開口,說出那句道歉的話。
《我們這一班》
德國
德國電影節最佳兒童電影獎
團體中必須遵守規定,因此學習如何在自律中揮灑創意,成為重要課題。
強納森換了一堆學校,來到知名的湯瑪士學院,和一群同學成為莫逆之交。有天他們發現一個劇本《飛行教室》。他們的創意雖然激起一連串的麻煩事件,卻讓老師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友情的可貴。因為友情是我們的翅膀,創意讓我們夢想起飛。
《他不壞,他是我爸爸》
挪威
德國渥茲堡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對於犯罪的人,我們是否公平對待?事實往往不見得可以眼見為憑。
被控有暴力傾向而被迫離婚的哈洛,夾雜憤怒與羞愧的絕望父親,意外地導演了一場父親綁架女兒的事件。沿着漫長的挪威公路,父女之間,從不信任的對立,到真情的相互倚靠。錯誤的開始,是否可走向美好的結局?
《天使的微笑》
伊拉克
2002年西雅圖影展新導演評審團特別獎
戰爭雖然離我們很遠,世界其他角落,依舊需要我們的同情與關心。
侯賽因以生化武器針對境內庫德族人進行殺戮,失去親人和歡笑的小女孩吉嫣,生化炸彈在她臉上留下無法恢復的疤痕,內心的恐懼更是無法平復。旅居美國的庫德人迪亞利回到故鄉設立孤兒院,他發現愛與包容才是對抗困難最神奇的武器。
《衝出逆境》
美國
孟買國際運動影視節最佳影片獎
等待希望來臨的曙光總是漫長的,容忍與耐心成為面對生命轉折的利器。
本片是真人真事的紀錄,拍攝美國輪椅橄欖球隊的成立和進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艱苦歷程。兩位主角面對逆境時所展現出的堅毅精神與生活重建的過程,證明殘障困住了他們的身軀,卻困不住他們靈魂想要自由飛翔的渴望。
素材來源於光明日報、經典圖畫書
編輯整理:知翼、劉亮、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