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2022年10月31日12:40:04 熱門 1235

「雷鋒叔叔」,是幾代中國少年兒童心中最溫暖的偶像。走進撫順的雷鋒學院和雷鋒紀念館,一張張黑白老照片留下了雷鋒和孩子們的合影,定格了一個個溫暖的瞬間。照片中,雷鋒和孩子們笑得是那麼開心、燦爛,洋溢着那個火紅年代的幸福與純樸。

雷鋒於1960年10月10日受聘為撫順市建設街小學(現雷鋒小學)校外輔導員。干一行、愛一行,雷鋒是一名優秀的校外輔導員,經常到學校看望孩子們,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合影。

照片中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他們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雷鋒故事?在雷鋒犧牲60周年之際,記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三個「孩子」,聽他們講「我和雷鋒叔叔照相」背後的暖心故事。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8月5日,孫桂琴(中)、劉文革(左)、韓頌東(右)在撫順雷鋒小學合影留念。記者楊青攝

當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時光飛逝,雷鋒的模樣永遠印刻在他們的腦海中,雷鋒的教誨成了他們永恆的美好回憶。

從下鄉幹活不怕吃苦,到縫補襪子勤儉節約……和雷鋒相處的日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種子。離開雷鋒的日子,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平凡工作和生活中。

雷鋒和孩子們合影的背後,是一名深深熱愛着祖國和人民的士兵的純真情感。60多年過去,當我們再看到這些照片時,仍然能被其中的溫暖、質樸與幸福所打動、感染。這也許就是雷鋒精神的魅力。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8月2日,孫桂琴在家中翻看相冊。記者潘昱龍攝

孫桂琴:雷鋒為我繫上紅領巾

2700餘場——孫桂琴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幾乎踏遍了祖國每一個角落,向人們講述雷鋒事迹。從北部邊陲到西沙群島,從西部邊疆到東部海島,從山村打工子弟小學到北京大學……即使疫情期間,她仍然堅持在線上與大家分享那些動人故事。

這些故事,源自一張照片、一條紅領巾。

1962年4月,正在撫順市望花區建設街小學(現雷鋒小學)讀書的孫桂琴接到老師通知:「今天可以到校閱覽室讀書。」這一刻,孫桂琴已期盼許久。

「那時,學校剛建了一間閱覽室,因空間有限,同學們只能輪流去。我當時非常高興,但並不知道雷鋒也要來。」到了閱覽室,她找了一本講述黃繼光戰鬥故事的小人書翻看,剛坐下不久,擔任校外輔導員的雷鋒就走進了閱覽室。

看到雷鋒,同學們立刻跑過去把他圍了起來。「雷鋒問我們在幹什麼,我們齊聲回答讀故事。」孫桂琴說,雷鋒就帶大家一起讀故事,他給學生們講了毛主席熱愛勞動、刻苦學習的故事。更令她高興的是,那天她和同學們跟雷鋒叔叔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1960年,雷鋒和建設街小學的孩子們一起讀書,左三是孫桂琴。(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提供)

1960年10月,雷鋒受聘為撫順市建設街小學校外輔導員,時年7歲的孫桂琴就在這所小學讀一年級。有一次,她上學遲到了,邊跑邊把紅領巾拿在手裡耍,走進校門時,發現雷鋒正在和同學們一起活動。看到孫桂琴,雷鋒走了過來,接過她手中的紅領巾戴在她脖子上,並鄭重地告訴她:「以後上學要系好紅領巾,要愛護紅領巾,因為那是國旗的一角。」回到家,孫桂琴和父親講了這件事,父親告訴她要牢記雷鋒的話,並保存好這條紅領巾,時刻勉勵自己。直至今天,這條紅領巾還珍藏在孫桂琴家中。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犧牲。17日,孫桂琴去參加雷鋒追悼會。走出禮堂,她看見外面站滿了人,「我感覺能有10里路,路旁全是為雷鋒送行的市民。大約1個月後,我和同學們都特別想他,就去了雷鋒墓前。我們看見墓前都是花圈,自己卻什麼都沒帶,我低頭看着脖子上灑滿淚水的紅領巾,就把它摘了下來,我們12名同學把12條紅領巾系成一圈,獻給了我們的雷鋒叔叔。」孫桂琴說。

那張照片,那條紅領巾,時時激勵着孫桂琴,雷鋒精神影響了她的一生。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8月5日孫桂琴在撫順雷鋒小學看到自己當年和雷鋒合影的照片。記者楊青攝

她1970年參軍入伍,1976年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臨床,1980年開始在原瀋陽軍區總醫院工作直至退休。當兵40多年,孫桂琴一直在學雷鋒、做雷鋒、宣傳雷鋒。其間,孫桂琴曾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14次被軍以上單位授予先進個人和標兵。

孫桂琴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令人動容。

1985年的一天,孫桂琴下夜班路過病房時,聽見一名患者對同屋的病友說,「今天特別難受,就想吃梨」。孫桂琴轉頭一看,是一位罹患惡性淋巴瘤的小戰士。

聽聞此言,孫桂琴很難過,跑下樓就騎車去買梨,走了好多地方,好不容易在瀋陽北市場買到5斤梨。沒想到她回到醫院時,這位小戰士已出現下頜呼吸,生命岌岌可危。孫桂琴走到他身邊,打算給他喂一口梨,小戰士一下子抓住了她的手說:「孫醫生,我托你件事,我走後,你轉告我爸爸媽媽,不要傷心。」

孫桂琴的眼淚止不住。這位小戰士還安慰她:「你也是我的好媽媽。」那年,孫桂琴才32歲。當天,這位年僅19歲的貴州籍小戰士就離開了人世。

1987年的一天,孫桂琴的愛人到醫院找她,路過門診時看見一個老人坐在地上哭,詢問得知老人買葯的錢不夠了,回家的路費也沒有。孫桂琴和愛人把兜里所有的錢都給了他。過了好多年,夫妻二人早就把這件事忘了,有一天醫院收到一個包裹,上面寫着「孫貴人(收)」,打開後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老伴病好了,全家去山上摘了點山貨給你。」落款是:黑龍江大興安嶺。

直到現在,孫桂琴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老人把孫桂琴聽成了孫貴人,還是老人將孫桂琴比作他的「貴人」。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8月5日孫桂琴在撫順雷鋒學院看到自己當年和雷鋒的合影照片。記者楊青攝

孫桂琴也一路追隨着雷鋒的精神。她從十幾歲就開始給大家講雷鋒,至今仍未停止。她曾給上萬人作雷鋒事迹報告,也曾單獨為一位小學生講雷鋒故事。前不久,她在回家路上突然接到一個外地小學老師的視頻電話,想讓她給學生們講講雷鋒故事。孫桂琴在路邊的大樹旁站定,當場講了起來,講着講着路邊的市民也圍了過來,最後現場和手機那端同時響起了掌聲。

總有人問孫桂琴:「你都講了一輩子,還要講多久?」

她總是笑着回答:「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講下去。」

最開始,孫桂琴每次上場前,別人總會介紹說:「歡迎姐姐給我們講雷鋒的故事。」50多年過去,姐姐變成了阿姨,阿姨變成了奶奶,聽眾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與時代同行的雷鋒精神永遠年輕。

每次講解前,經常有人問她演講的題目是什麼。一開始,孫桂琴也答不上來,後來人們問得多了,她索性將題目定為:「雷鋒,我人生的路標」。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7月19日,韓頌東在撫順家中向記者講述和雷鋒照相的故事。記者楊青攝

韓頌東:雷鋒和同學們「掰腕子」

「雷鋒長着一張娃娃臉,總是笑盈盈的。每次一進門,同學們就圍上去搶着跟他說話,像和自家哥哥嘮嗑一樣。興緻來了,雷鋒還會和男同學『掰腕子』,坐在班級中間,操着一口湖南話問,誰來和我比一比?」

盛夏時節,73歲韓頌東在撫順家中,向記者講起一段跨越62年的往事。在她身後,擺放着一張泛黃的黑白照,那是20歲的雷鋒和孩子們的合照,包括韓頌東在內的十多個孩子圍攏在他身旁,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1960年冬天,雷鋒與建設街小學孩子們合影,右二為韓頌東。(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提供)

「那是1960年的冬天,下課鈴一響,雷鋒叔叔就來了。」大家都很高興,簇擁到雷鋒身邊。韓頌東回憶:「雖然中午大夥肚子餓得咕咕叫,可雷鋒叔叔來了,也就把餓拋到腦後了。」

那年,雷鋒在韓頌東所讀小學——撫順市望花區建設街小學(現雷鋒小學)任校外輔導員。62年過去了,當年懵懂的女孩,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但雷鋒親切、熱情的模樣,依舊深深刻印在韓頌東的腦海里。

她說,雷鋒在部隊刻苦訓練,胳膊經常練得腫起來。有時和孩子們「掰腕子」,禁不住「車輪戰」,也會敗下陣來。雷鋒也不生氣,而是問同學們:「你們是咋想的?」一個男同學搶着說:「要想贏你,就得咬着牙拼到底。」雷鋒笑着說:「就是要有這樣的精神。」

「他肯吃苦,不服輸,總教我們樂觀面對困難。」這樣的雷鋒,深深印在韓頌東的腦海里,也成為她日後的行為榜樣。

「有一次下鄉割麥,手上被劃開十幾道口子,一瞬間鮮血就把手染紅了。可我咬牙堅持,也不喊疼,農民大媽心疼我,撕下布條幫我把手包上。第二天繼續堅持幹活。大家都不敢相信我還能堅持下地。我說,雷鋒叔叔告訴過我,不要向困難低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堅持下去。」韓頌東說。

雷鋒喜歡孩子,出差也惦念着他們。出差超過三天,他就會寫信,詢問同學們「學了些什麼,有沒有進步」。快到期末,他還把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買鉛筆,送給同學們做獎勵……

與雷鋒接觸多了,韓頌東心裏也埋下一顆種子:長大後要成為一名老師。一天中午,韓頌東把這個願望告訴雷鋒,雷鋒一個勁兒地說好。

1970年,韓頌東成為撫順師範學校第一批學生,畢業後如願成為一名老師。

應該怎麼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是韓頌東一直思考的問題。「這麼多年思來想去,還是雷鋒叔叔給我的啟發最大,是他教會我怎樣當一名好教師,那就是要愛學生。他總是關心每一個遇到困難的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想盡辦法幫助他們。」

從教36年,她不怕吃苦,堅持給學生講雷鋒故事,讓雷鋒成為孩子們成長的第一課。

韓頌東還有一次和雷鋒去家訪的珍貴經歷。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怎麼家訪,也是雷鋒教給我的。」韓頌東回憶,有一次,她和雷鋒去吳同學家進行「家訪」。這位吳同學愛逃課,家庭也不和諧,校里校外總挨罵。

剛進門,吳同學的繼母就一直嚷嚷着孩子的不是。雷鋒見狀,先是誇他善良,懂得體諒人,又說:「您也不容易,咱們一起幫助他,培養他成才。」吳同學覺得雷鋒能和他心貼心,打心眼裡為他着想,因此也願和雷鋒交心,聽「雷鋒叔叔的話」。

這樣的家訪路,當了老師後的韓頌東走了上千遍。她利用假日進學生宿舍,訪學生家庭,幾乎每一名學生的家裡,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是雷鋒教給我的,帶學生不能怕苦,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教學生涯中,韓頌東當過教務處幹事、班主任、黨支部書記、招生辦負責人、德育教研室主任等。韓頌東說:「不管我做哪個崗位,都不改變我的宗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永遠傳承雷鋒精神。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作風不變,本色不變。」

如今,教了半輩子書的韓頌東,依然堅守在雷鋒精神的講台上,踐行着「長大後我要成為你」的諾言。

從撫順技師學院退休後,韓頌東依然積极參加學雷鋒志願活動,隨時到撫順市各社區講黨課。她堅持每年回到雷鋒小學為孩子們講述雷鋒故事,還定期到雷鋒紀念館當志願者。為了準備講稿,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經常要熬到夜裡一兩點。每次講到「掰腕子」的故事時,老人會情不自禁地興奮起來,就好像回到當年比賽的教室一樣。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是雷鋒教給我的,我也想這麼做。」韓頌東說,從成為雷鋒的學生那天起,自己的人生就「釘」在這條路上——一條永遠熱情、永遠奉獻的路。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7月21日,劉文革在撫順家中講述和雷鋒照相的故事。記者楊青攝

劉文革:雷鋒教我勞動和做人

70歲的劉文革有一張珍藏在身邊的老照片。

照片中,七八個小朋友高興地將雷鋒圍在中間,其中一個扎着兩條麻花辮、身穿碎花外套的小女孩,更是咧着嘴笑嘻嘻地趴在雷鋒的左肩。

這個小女孩,就是小學生劉文革。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1961年,雷鋒和建設街小學的孩子們合影,後排左三為劉文革。(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提供)

60多年過去,作為雷鋒曾經輔導過的學生,劉文革既幸運,又自豪。

「雷鋒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激勵我去追求高尚的人生,這是我一生的方向。」劉文革說,「我永遠懷念他」。

1960年,8歲的劉文革進入撫順市望花區建設街小學(今雷鋒小學)讀書。就在這一年,剛剛入伍不久的雷鋒承擔起建設街小學校外大隊輔導員的工作。

在同雷鋒近兩年的接觸中,令劉文革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件小事。

幼時的劉文革生活比較拮据,一家8口人全靠父親上班維持生計。一次雷鋒來學校組織活動,愛美的劉文革想打扮得漂亮一些,特意穿上了母親做的花衣裳。正當她美滋滋地要出門時,才發現腳上的襪子破了洞。

劉文革轉身便央求母親給她換雙新襪子,可母親不僅沒給她換,反而嘮叨她好幾句。「最後我穿着破襪子,噘着嘴就去了學校。」

一進教室,身為輔導員的雷鋒就發現了不高興的劉文革。「他看到我就主動走了過來,問我因為什麼不開心。」了解事情緣由後,雷鋒便耐心地開導她。

「他說襪子破了補一補就好,解放軍叔叔們也是自己補襪子,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他還告訴我要學會艱苦樸素,學會勞動,會勞動就不會再穿露腳趾的襪子了。」劉文革說。

「會勞動就不會再穿露腳趾的襪子」——雷鋒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對年幼的劉文革觸動很大。那天回到家,劉文革主動拿起針線,學着補襪子。母親看到很是詫異,劉文革便把雷鋒教她的話原原本本地給母親講了一遍。

「後來我母親還把這件事講給鄰居聽,說我不聽她的話,但雷鋒叔叔說啥就做啥。」憶及此處,劉文革眉眼間都帶着笑意,「現在說起來,都是幸福的回憶」。她說,是雷鋒教她如何做人,這是她一生的幸運。

「我和雷鋒叔叔照過相」暖流穿越六十年尋訪照片上的「孩子」 - 天天要聞

2022年8月5日,劉文革在撫順雷鋒學院講述和雷鋒照相的故事。記者楊青攝

在她的眼中,雷鋒是一個溫和、親切、活潑的人。

「他個頭不高,但眼睛特別有神,講話很溫柔,帶着湖南口音,而且笑容特別親切。」劉文革回憶,「那時候我還很小,許多細節都記不太清,但第一次見到他就覺得特別可親可愛」。

為人和善的雷鋒很快就成為孩子們關注的對象。「當時老師讓我們喊他『雷鋒叔叔』,但實際上他更像是我們的大哥哥,給我們講故事,關心我們的生活,有時候還會跟我們開玩笑,大家相處很融洽。」劉文革說。

正因為這樣,學校里的孩子們都盼着雷鋒常來。每次雷鋒一來,孩子們都像小燕子一樣嘰嘰喳喳圍在他身邊。有一次聽說要跟雷鋒合影,孩子們更是都爭着搶着上前。

然而,這張珍貴的合影照片第一次出現在劉文革手上,已是十多年之後。「當時也不知道自己在那張照片上,而且我後來還改過名字,同學們都沒能找到我。」直到一次她參加團代會,被現場的老同學認出,這張照片才輾轉到她的手裡。

「一看到照片,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那兩年與雷鋒相處的點滴慢慢浮現在我的腦海。」從此,劉文革便將這張照片視若珍寶,夾在老舊的淺藍色筆記本里,放在挎包中,走到哪裡都隨身攜帶。

這張照片對她是提醒也是鞭策,「我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我不能給他丟人!」

得知記者上午要來採訪,早上不到5點劉文革就起床了,戴上老花鏡,在稿紙上一筆一畫寫下當年雷鋒來當輔導員的點點滴滴。「現在歲數大了,很多東西不寫出來就都忘了,但我始終記得雷鋒教我們要做好人,做好事,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她回憶,那時雷鋒幾乎每隔一兩周就會來學校一次,給大家帶一些學習用品,做憶苦思甜報告,還提倡在學校搞「三件寶」活動,在每個班級設立節約箱、儲蓄箱、針線包。

「像平時上下學路上拾到的鐵釘、牙膏皮等廢棄物,大家都會主動放到節約箱里,然後換錢作為班費。日常積攢的零花錢也會存到儲蓄箱里,用來幫助家庭困難的同學買書買本。」劉文革說,雷鋒精神一直陪伴着同學們的成長。

儘管雷鋒做校外輔導員只有不到兩年時間,但卻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種子,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工作30年來,劉文革陸續被評為撫順石化公司石油三廠廠區先進個人、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撫順市優秀共產黨員,還給廠區的子弟小學當過校外輔導員。「這一切都歸功於雷鋒。」劉文革說:「因為我時刻記着自己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學習雷鋒,不能給他臉上抹黑。」

為了紀念雷鋒,劉文革在兒子和孫女上小學之前,每年清明節都領着他們給雷鋒掃墓。祖孫三代一起了解雷鋒、學習雷鋒,劉文革一家都和雷鋒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我兒子曾經當過雷鋒儲蓄所的所長,我孫女就讀過雷鋒小學,所以雷鋒精神在我家代代相傳。」劉文革說:「我要把我知道的雷鋒講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學習他。」(記者徐揚、鄒明仲、白湧泉、李宇佳、武江民)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