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軍從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撤出,烏軍重新控制該城市,並且恢復了與俄羅斯的邊界。由此,很多人認為烏克蘭的反攻已經開始,整場衝突的局勢出現逆轉。但是,德國媒體援引一些西方軍事專家的觀點認為,烏克蘭的處境要比人們所認為的糟糕很多。
一方面,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的的確確與設想的目標和進度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行動開始之初佔領基輔的努力失敗,短時間內佔領整個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計劃也未能成功,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進攻進展緩慢。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烏克蘭會贏得這場較量。
首先,這場衝突要比人們設想得更加漫長,雙方很有可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戰。消耗戰拼的是重型武器,而這正是烏克蘭所欠缺的。西方國家援助的武器對衝突的影響已經十分明顯。反坦克、防空和反艦導彈、防空系統等武器從英國運到基輔;斯洛伐克提供了具有戰略意義的S-300防空系統;美國提供了無人機、榴彈炮、導彈和反坦克系統。如果沒有這些補給,俄羅斯軍隊可能已經站在更遠的西北部城市,甚至基輔。
歐洲軍事專家認為,從中期來看,如果西方不能夠交付武器,尤其是重型武器,烏克蘭將很難取得軍事成功。
另一方面,俄羅斯方面也在加大對西方援助的打擊力度。5月17日,俄軍使用「口徑」海基遠程高精度導彈對位於烏克蘭利沃夫州的烏軍預備隊實施打擊,摧毀一批計劃運往頓巴斯地區的美歐武器和軍事裝備。
可以預見,烏克蘭將武器從西方運到需要的地方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俄羅斯武裝部隊正在系統性地摧毀鐵路基礎設施。敖德薩的例子表明,烏克蘭的後勤神經痛點已經被瞄準。
其次,烏克蘭最終能否將足夠的重型武器帶到前線,也將決定該國能否在經濟上自力更生。目前來看,烏克蘭在東南部遭受的領土損失是巨大的,東南部對烏克蘭的經濟極為重要——從小麥到石油生產再到港口。這對該國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雖然烏克蘭的國內生產總值在戰前以年均 7% 的速度增長,但自戰爭開始以來已經暴跌了 45-50%。另外,由於俄羅斯海軍封鎖,該國不能再通過黑海出口貨物。這使烏克蘭經濟每天損失 1.7億美元。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烏克蘭軍方已至少兩次試圖奪回黑海海域的蛇島,甚至為此損失巨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恢復出口。顯然,要做到這一點,對烏克蘭而言是十分困難的。
領土方面,俄羅斯軍隊控制着赫爾松和馬里烏波爾,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地區。5月17日,堅守馬里烏波爾鋼鐵廠的最後一批200多名烏軍投降,標誌着俄軍對這座關鍵城市的佔領。與戰前相比,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邊界已向內陸轉移。例如,戰前估計盧甘斯克 60%的土地在烏克蘭手中,但俄羅斯現在擁有80%。
總的來說,俄羅斯的動員潛力究竟有多大,歐盟在多大程度上準備好實施能源禁運,西方能有多少武器儘快運到烏克蘭,所有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都會對戰爭的結果產生影響。#媒體人周刊##頭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