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總能看到鋼鐵廠的脫硫項目招標,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一天內佔了3個——新區雙棒材加熱爐煙氣脫硫項目(EPC)總承包,老區高線、一軋棒材加熱爐煙氣脫硫項目(EPC)總承包,高爐熱風爐煙氣脫硫項目(EPC)總承包。
也有新的脫硫項目加入促低碳發展的陣營,如中新鋼鐵球團煙氣脫硫脫硝項目,採用了「球團前置高溫SCR脫硝+循環流化床半干法(CFB)煙氣脫硫」法;建龍高爐煤氣源頭純干法精脫硫項目,採用了催化氧化法的純干法脫硫技術,脫硫效率高達99%;廣西鋼鐵焦化廠1#煙囪煙道氣脫硫脫硝工程,廣西鋼鐵焦化廠1#煙囪煙道氣脫硫脫硝工程……
鋼鐵行業,在綠色低碳轉型的減排壓力下,或正加速撬動超低排放改造領域的市場空間。
說到鋼鐵煙氣脫硫,今年三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必須再被點名。綠色技術推廣、先進工藝革新、節能減污降碳、智能數字化升級、循環低碳改造等等,均有跡可循,也進一步督促鋼鐵鋼業帶頭保障「雙碳」目標的達成。
作為典型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兩高」項目,鋼鐵行業是繼火電之後率先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非電領域,煙氣脫硫就是重點之一。
從以上項目中也能看出,鋼鐵行業的煙氣脫硫工藝體系基本成熟,但在「雙碳」背景下,僅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只能說站在了及格線上。就比如說,很多工廠曾青睞於濕法脫硫工藝,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法工藝,這種工藝就容易產生「白色煙羽」,對環境質量沒有直接影響,但會讓周邊居民造成誤解。
因此,針對所謂「有色煙羽」的治理政策和標準由此而生,相關行業也開始重視對有色煙羽的治理,其中最有效的途徑莫過於脫硫工藝的革新。
類似的需求直接或間接地催活了市場競爭熱情,目前煙氣脫硫的技術研究也在不斷突破瓶頸。
除了上述提到的,像武漢鋼鐵有限公司五燒結節能環保提升改造項目,採用「一級活性炭脫硫+SCR脫硝」,有效減少一級活性炭脫硫+SCR脫硝;廣西鋼鐵焦化廠1#煙囪煙道氣脫硫脫硝工程,採用「SDS脫硫+中低溫SCR脫硝+餘熱回收」;方大九鋼西區燒結煙氣超低排放項目,採用「濕法脫硫經精除塵處理後的煙氣+低溫SCR脫硝」;萍安鋼鐵108m²燒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採用「循環流化床脫硫除塵+中溫SCR脫硝」……
據說,華北理工大學還正式設立了鋼鐵碳中和學院,聚焦鋼鐵資源碳中和、鋼鐵能源碳中和、鋼鐵冶金全流程低碳工藝、鋼鐵行業碳負排技術創新、鋼鐵行業碳評估碳管理優化5個研究方向。
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政策+技術+市場」的三駕馬車同行,還能拉不動鋼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