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又發佈了兩款新車,並重申公司將堅守代工定位。
10月18日,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鴻海,2317.TW)科技日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分別駕駛MODEL B、MODEL C量產版亮相。電動兩廂轎車MODEL B是今年鴻海發佈的新品,另一輛汽車新品MODEL V是雙排純電皮卡。

左起分別是MODEL C量產版、MODEL B和MODEL V
SUV Model C是鴻海去年科技日推出的車型,也是鴻海MIH開放平台打造的首款電動車,預計明年下半年由品牌客戶交付給車主。
「MODEL C上月開啟預購,在32小時內訂單突破15000輛,我們把量產版的Model C的動力從400匹馬力增加到460匹馬力,零百加速也降低到3.8秒,在續航里程方面,有信心可以達到700公里的目標。」劉揚偉說。
據介紹,MODEL B的零百加速為6.6秒,續航里程在450公里。電動皮卡MODEL V則被稱為是台灣地區第一台自行設計開發的電動皮卡,也被視為鴻海完成乘用車及大型商用車中間拼圖的里程碑。在設計上,MODEL V的載重能力為1噸,拖曳能力為3噸。
劉揚偉表示,三款車型將在中國台灣地區、泰國及美國工廠逐步生產。目前,鴻海也正與印度及印尼夥伴洽談合作,未來會通過本地化(BOL)運營模式延伸到全球各地。
「鴻海過去造PC、造手機,現在要造EV電動汽車,至今鴻海已經生產超過20億台智能手機,這些產品正持續改變着人們的社交、消費、學習以及工作生活方式。」劉揚偉強調,在EV(電動汽車)產業上,鴻海會堅守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的初衷不會改變,同時鴻華(與台灣裕隆汽車共同成立的新公司)也會扮演類似ICT產業中設計與服務的角色,鴻海的目標是提供車廠所需的各項高科技服務與垂直整合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能力,讓車廠變得更有競爭力。
在劉揚偉看來,垂直整合向來是鴻海的DNA,除了三電系統外,鴻海也會提供半導體、電池、軟件平台的垂直整合服務。
「鴻海發展半導體相關事業已超過十年,在碳化硅(SiC)方面建立完整生態鏈,客戶可不必再擔心車用半導體供應。同時,鴻海積極開發中的固態電池,就是為了提升電池安全、能量密度及充電速度。」劉揚偉說。
值得關注的是,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科技日上,劉揚偉在被問及鴻海造車是否與品牌客戶競爭時表態:「特斯拉是品牌汽車公司,鴻海是汽車界的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公司,兩家公司不是競爭關係,希望有一天鴻海可以幫特斯拉造車,鴻海的目標不變,即在2025年的電動車市佔率要達到5%,由於鴻海在全球ICT產品市佔率落在40到45%,希望長期來說,在電動車產業可以達到同樣的水準,但目前很小。」
活動上,鴻海公布了自主開發的電動車軟件平台HHEV.OS,按照鴻海的說法,該平台可以簡化軟件開發的複雜度,大幅縮短開發的時間,達到產品快速上市的目的。鴻海將向MIH提出申請,讓HHEV.OS成為MIH軟件開放平台的標準。
據了解,鴻海正在執行的3+3戰略,分別是三大未來產業和三大核心技術。三大未來產業分別為電動汽車、數字健康、機械人,三大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半導體、新世代通訊。
8月10日,鴻海公布的財報顯示,鴻海上半年合併營收2.91兆元(新台幣,下同),同比增8.11%,歸屬母公司業主凈利627.44億元,同比增8.29%,上半年每股收益為4.53元。
截至10月18日台股收盤,鴻海收跌1.43%,報103.5元新台幣/股,市值1.43萬億元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