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10月30日晚,蘋果公司在美國召開新品發佈會,發佈全新MacBook Air筆記本、iPad Pro平板電腦、Mac mini主機等三款硬件產品;而iPad Pro 2018 終於放棄 Lighting 接口,取而代之的則是更為主流的 USB-C 接口,並將藉此獲得輸出 4K HDR 視頻的能力,是一款 「牙膏擠爆」的iPad。
今天我們的主角並不是 iPad Pro 2018,而是USB Type-C,又習慣稱USB-C或Type-C,它是一種通用串行總線(USB)的硬件接口形式,外觀上最大特點在於其上下端完全一致,與Micro-USB、USB-A等端口相比不再區分正反面。
USB-C端口
正在使用USB-C端口設備的用戶基本都有所了解,USB-C端口內部滿針腳為 24 針,上下各12針。並且自從2014年USB-C規範發佈後,許多新款的Android移動設備、筆記本電腦、台式機甚至是遊戲機等3C設備開始使用這種連接端口。
USB-IF協會對搭載在智能設備上的USB-C端口進行明確規定,雖引腳數為 24個,但並不一定要滿引腳數。
因此用戶會看到不同規格的 USB-C線材端口公頭內部針腳數量不一,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上期,充電頭網已經對蘋果lightning端子針腳功能定義做過介紹,從上圖可知,USB-C端口內部針腳的信號原理。
Apple原裝USB-C線材
早在2018款 iPad Pro 上,蘋果就更新使用新端口( MacBook 於2015年搭載USB-C端口)。
對於蘋果設備中附贈的USB-C端口的線材而言,內部針腳也並非是滿配,特殊設計的針腳能達到不同的功能,並且只是兼顧充電、數據傳輸、視頻傳輸等功能的其中幾項,並不是全功能線材,當然,是需要另行購買的。
在 iPad 系、MacBook 系的電腦中,原裝線(附贈的USB-C線)在插入USB端口中,阻尼順滑並且極小;而隨便拿一條第三方USB-C線強行插入iPad、Mac,能用但明顯感知大阻尼,一定程度上與適配性有關。
「通病」性充電損壞
為什麼說 iPad 是「通病性」充電損壞,第一方面,源於現在平板電腦市場中,果系用戶佔全世界絕大多數,因而出現問題都將比其他陣營的用戶更多更複雜。
其次,USB-C端口雖然在USB-IF規範文件中有明確的尺寸標註,但內部針腳的粗細、數量以及用料方面並不統一;對於蘋果產品而言,第三方配件或能適配,但所看不到的細節之處會磨損材質表面,進而導致接觸不良,以至於 iPad 出現尾插損壞,金屬觸點裸露造成短路,更有甚者擊穿 IC芯片觸腳或 CPU內部電路。
充電頭網總結
對於USB-C接口而言,雖然外形有着統一,但USB-C端口就是一個現時代下的萬能容器,能附加上眾多品牌廠商的各種私有協議,因此會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任何搭載USB-C端口的任意USB-C線材似乎都能充電,但缺失了每個廠商的應有的快充,看似公用,實測更私有。
其次,包括iPad系平板電腦所採用的USB-C端口尾插的金屬觸點之間皆為絕緣材料阻隔,互不影響,但第三件配件在接入時或提供的電壓電流檔位超過 Apple 制定的標準檔位,電壓電流過大產生的高熱量也會對絕緣材料、內部承載電路造成一定影響,出現短路、磨損或者擊穿等情況。
最後,回歸至 Android 陣營的平板電腦,幾乎是各家均有私有協議,支持更高更大的電壓電流輸出,尾插的金屬觸點承載能力對於第三方配件或比 iPad 更加兼容,即使損壞,維修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在面對如此大的用戶基數以及泛濫的第三方配件市場下,「通病」是肯定的,筆者建議用戶儘可能的使用原裝充電套裝,畢竟尾插損壞的費用遠比充電線、充電器的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