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家!」客機艙門打開的那一刻,所有的掌聲和鮮花屬於白衣戰士。10月24日,浙江省援藏醫療隊在連續奮戰61個日夜後,圓滿完成馳援任務返回浙江。

浙江省援藏醫療隊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來鑫萍 攝
「抗擊疫情,職責所在,我們義不容辭。」浙江省援藏醫療隊領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馬岳峰告訴記者,援藏期間,大家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困難,拼盡全力,築牢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銅牆鐵壁,展現了浙江醫護人員的使命與擔當。
大戰大考顯本色,越是艱難越向前。一聲令下,8月25日,浙江省援藏醫療隊261人飛赴西藏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許多隊員是第一次去西藏,身心經歷着嚴峻考驗,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鬥志。「這次馳援既是責任與使命,也是對個人的歷練。」馬岳峰說,援藏期間,高原反應、水土不服等困難並沒有擊退醫療隊戰勝疫情的決心,大家積極調整狀態,迎接各項挑戰。
投入工作後,醫療隊根據西藏地處高原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高原地區方艙手冊,實施「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出盡出」,早期干預,精準防治。醫療隊還將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醫護人員分為8個組,每個組由6名醫生和20名護士組成。

浙江省援藏醫療隊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來鑫萍 攝
醫療6組組長、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二科副主任師金川有過方艙醫院工作經驗,每次交接班後,他都要對重點病人一一查看過才放心,「我們建立了進艙醫療組崗位工作職責制度、入艙篩查流程、搶救流程等十餘個制度流程。」
「醫生,我什麼時候能出院?」「我這幾天總是睡不好,怎麼辦?」在方艙,師金川時不時會遇到一些帶有緊張焦慮情緒的患者。針對這場「心理抗疫戰」,醫療隊專門制訂了方案,通過訪談、查房等形式,想方設法緩解患者心理焦慮。一位經過心理疏導的20多歲患者出艙前,還特意給醫療隊送來錦旗和感謝信。
有些患者只會說藏語,如何順利溝通也讓隊員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好在艙內有不少志願者,經常主動幫忙翻譯,有些隊員還想出了畫畫交流的方式。
「你們浙江醫療隊不光專業,還有耐心。」一位退休幹部出艙前拉着師金川說了好久的心裏話,令他覺得心裏暖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浙江省援藏醫療隊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來鑫萍 攝
為了守護隊員的安全與健康,醫療隊將精細化院感管理理念融入工作中;面對疫情導致的物資保障困難,則想盡一切辦法,前後方聯動,竭盡所能保障物資供給。
進入10月份,夜晚天氣驟冷,遇上下雨氣溫就更低了。凌晨4點進行核酸採樣的隊員們每完成一次採樣就需要用酒精消毒雙手,冰涼刺骨,反反覆復,最後凍得連手指都彎不過來。令醫療隊隊員、寧波市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師戴鑫感動的是,細心的志願者們會把塑料瓶灌滿熱水,送到隊員們的手上,暖手更暖心。
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中,長時間戴N95口罩、穿防護服,許多隊員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不適。「與之前的多次馳援相比,這次挑戰更加艱巨。」戴鑫說道,護理組隊員們除了協助醫生做好患者醫療工作的同時,還要對艙內環境進行清潔、消殺,辦理患者入艙手續、安排康復人員出艙等,個個是技能過硬的「多面手」。
一切為了患者,是每一名護理人的理念。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及時為老幼婦孺等特殊人群提供暖心細緻的服務,比如,為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監測,為孕產婦提供醫療特需保障等。

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二科副主任師金川與隊友在拉薩貢嘎機場準備乘機返程。
在浙江醫療隊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許多患者和隊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經常能從患者的眼神中感受到真摯的謝意,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戴鑫說。他還記得,中秋之夜,歡慶佳節,篝火旁搖曳着舞姿,即便隔着面屏和口罩,也能感受到大家臉上藏不住的笑意。
對年輕隊員來說,這次戰疫也是成長的磨練。
「每天交接班時,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個人防護工作是否做到位,後來在感控組同事認真細緻的監督指導下,我很快適應了艙內工作環境並投入工作。」出生於1998年的醫療隊隊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臟外科護士賀文是第一次進入方艙醫院工作,從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後來的鎮定自若,她對打贏這場戰疫充滿信心。「看到患者時,我腦海里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怎麼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
援藏的日子裏,一群有着和賀文同樣目標的80後、90後年輕人被緊緊擰在了一起。「我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在重重壓力面前,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底氣和信心。」她還記得出征時,爸媽抹着眼淚為她加油打氣,「今天,我終於圓滿完成任務,相信他們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賀文笑着說。

寧波市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師戴鑫與隊友們收到了鮮花。
返程的時候,隊員們看到路邊的歡送橫幅,聽到西藏同胞的聲聲祝福,深受感動;一句句「謝謝你們」「一路平安」,發自肺腑,令人動容。「期待疫去春來再相聚。」一位隊員在朋友圈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