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有上千的發展史了,但是作為我們國粹的中醫卻在國內慢慢沒落,反而是在日本、韓國等國家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而在國內反而是流傳着「中醫黑」,聽聽黃智賢是怎麼談「中醫黑」的——
黃智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訪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台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採訪時說:「原來我不太信,這次通過抗疫才知道,還真有海外的跨國集團在收買一些中國人故意抹黑中醫藥,為什麼?
其實,就是兩個字——利益。
中醫藥的產業已經一萬億了,中醫藥健康產業三萬億,西方的一些跨國集團生產的化葯,中醫分了他的蛋糕,動了他的奶酪,所以他就要花出一點錢來收買我們的一些「敗類」,去故意抹黑中醫藥。
事實上,自新冠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就沒有研發出一款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在疫苗推出之前,基本相當於裸奔,毫無辦法。而中國的「清肺排毒湯」、「蓮花清瘟」等傳統中藥屢立戰功、效果顯著,以至在國外出現了脫銷的現象,中國台灣以「蓮花清瘟」的配方為基礎,配製出「清冠一號方」,供不應求。
在面對國內散播的種種花式炫技的「中醫黑」言論,台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在媒體平台上發問——中醫動了誰的蛋糕?
2022年4月17日,台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文稱:任何誠實查詢數據的人,早就知道中醫治療非典和新冠的療效驚人且無可辯駁,因為事實俱在。
相較於國內「中醫黑」,國外的中醫藥發展卻有了別的一番風景,如下
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中醫藥」
世界就是這麼神奇,被某些中國人極力貶低、百般嫌棄的中醫藥卻受到「洋大人」的追捧,以日本領銜的全球「中醫藥」粉絲可謂數量眾多,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中醫藥」在日本
中醫藥傳到日本後,搖身一變成了「漢方葯」。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餘種,中藥專利申請佔到《世界專利數據庫》的70%,中國僅為0.3%,而在全球中藥市場上,日本同樣威風八面,囊括了90%的份額,中藥發源地的中國僅收穫可憐的2%,日本中藥已開始向中國反銷,越來越多的「日本中藥」將會出現在中國人的採購清單中。
日本「漢方葯」
高度重視中醫藥的日本還在加速,目前,從事漢方的醫師超過10萬人。約150個漢方葯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且繼續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年銷售額高達1000億日元以上。
日本從上至下都非常重視「漢方葯」,擁有極高的群眾基礎。80%的日本人認可漢方葯的療效並願意使用。日本僅在中藥六神丸基礎上研發出的「救心丸」一個產品,年銷售額就超過1億美元。將來,中國的製藥企業想使用「漢方葯」,需要繳納高額的專利費,涉及900多種。
「中醫藥」在韓國
「中醫藥」傳到韓國後,同樣變身為「韓醫」。在韓國,「韓醫師」地位高貴,不僅入行門檻極高,收入也遠超西醫師平均水平,是一個備受追捧的職業。
韓國對中醫藥的保護和本土化也非常上心。2009年7月31日,韓國古代醫藥學著作《東醫寶鑒》成功申遺,成為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第一部醫學著作,這本醫書9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傷寒論》、《醫學入門》等83本中醫著作。
以上就是國外中醫發展的景象,可以看到中醫藥發展欣欣向榮。
對於我們國內,大家也要重拾中醫信心,做出我們自己的中醫品牌與口碑。
幾十年來行業忽悠、套路、概念橫行,嚴重喪失了中醫文化公信力,民眾被重營銷重模式重概念等商業行為交了大量的「智商稅」,被收割了一輪又一輪「韭菜」,導致民眾對大健康愛並痛恨着!
為此,歷時13年,陳農夫建設了大健康產業公信力標準,技術標準,讓民眾避免交「智商稅」,被「割韭菜」!促進商業體系專註於技術,服務等,不再重模式,重營銷,重概念……回歸大健康本質~口碑。
對於陳農夫葯膳來說,企業重要的不是在經營生意,而是經營人品,因為經營一種精神,而產品就是企業所經營的人品,口碑就是我們的獎盃。所以陳農夫葯膳從來不需要任何所謂專家、牌匾、權威機構的背書,更不需要誇大其詞的炒作和營銷,陳農夫葯膳不希望每一個加盟商去騙人坑人,而是要以愛心和慈悲心,腳踏實地去經營一份長久的事業,做一份可傳承子孫的長青基業。
最後,中醫不需要世界承認,我們的標準就是世界的標準,他國製造的所謂中藥,必須符合我們的標準由中國認證,中醫藥幾千年的傳承,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己經過千萬次的驗證,中醫自己要自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