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三年,全球新冠後遺症患者預計已達1.45億,長期新冠癥狀超200多種,人類該如何應對?
新冠疫情即將走完第三個年頭。截止今天2022年10月15日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感染人數超6.1億,累計死亡人數超過655萬。新冠後遺症或者長期新冠正被各國越來越多討論和關注。
長期新冠已經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繼續變異為更具傳染性的形式,COVID-19新冠肺炎至今仍然存在,並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引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感染。但至少數千萬例很久以前患病的人尚未完全康復。
他們生活在「長期新冠」(long COVID)或「後新冠」(post COVID)的癥狀下,這是一種現在醫生不完全理解的由新冠引起的各種持續性健康狀況和癥狀的總稱。
世界上大量患者被認為患有長期新冠,但對這種疾病的了解仍然很少——儘管研究最近提出了幾種病因理論。
法新社稱,據估計,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疾病康復幾個月後會出現長期新冠癥狀,最常見的是疲勞,呼吸困難和思維不清晰,被稱為腦霧。
總部位於美國的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估計,2020年和2021年,全球近1.45億人至少有其中一種癥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IHME模型,僅在歐洲,就有1700萬人在感染後至少三個月出現長期新冠癥狀。
世衛組織歐洲主任漢斯·克魯格說,這數千萬人「不能繼續默默地忍受」,他呼籲全世界迅速行動起來,了解更多的情況。
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追趕,但癥狀的大量排列和不一致性使事情變得複雜。
根據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迄今為止,已有200多種不同的癥狀被歸因於長新冠。
2022年10月10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一項由世衛組織牽頭的大型全球研究,被視為疫情以來對新冠後遺症情況做的最全面分析。該研究彙集22個國家的120萬名有癥狀新冠感染者的數據,通過模型預估,2020年和2021年有6.2%的新冠感染者,超過74000人首次感染三個月後,自述至少有一種新冠後遺症。
「新冠不只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同時也會影響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胃腸道、心臟、肌肉骨骼等,現在已報道出的新冠後遺症超過200種。」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岩崎明子在2022年8月的一次視頻採訪中說,「即使新冠大流行今天停止,仍有數以千萬計的人遭受新冠後遺症。這是一場正在發生的平行流行病,與急性和嚴重的新冠感染相比,它受到的關注要少得多。」
美國一家醫院正在治療新冠患者(圖)
長期新冠是「多種癥狀的混合體」
前述《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的這項研究,將2020至2021年、奧密克戎疫情之前有癥狀的120萬名新冠感染者數據納入其中,數據來自44項已發表的研究和10項多國合作的研究,以及美國的兩個電子病曆數據庫。研究人員從2020年3月便開始收集數據,一直持續到今年1月。
該研究主要涉及持續疲勞和身體疼痛、呼吸問題、認知問題這三種長期新冠癥狀。結果顯示,在2020年和2021年,感染新冠後3個月,出現這3種癥狀比例分別為3.2%、3.7%、2.2%。需要住院治療和重症監護的感染者,患新冠後遺症比例分別為27.5%、43.1%,遠高於非住院病人的比例。新冠後遺症患者中,15.1%在感染一年後仍有癥狀。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2022年7月25日報道,一項對240萬份電子健康檔案進行的研究顯示,脫髮、性慾降低和射精困難可能是「長新冠」(指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征)未被認定的癥狀。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阿努拉達·蘇布拉馬尼安說:「我們研究了新冠病毒對115種癥狀的影響,發現其中62種癥狀在感染病毒後12周(甚至更長時間)內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這些新癥狀有的是非常新的癥狀,比如性慾降低、性功能障礙和脫髮,以前沒有被歸因於新冠肺炎的長期影響。」
該研究團隊的分析還顯示,有長新冠的人往往會出現這些病症中的一種。很常見的是,人們出現了各種癥狀,包括疲勞、皮疹和疼痛。這些癥狀總共影響了約80%得過新冠肺炎的研究對象。
超過十分之一的研究對象(佔14.2%)主要有認知癥狀,包括抑鬱、焦慮、失眠和腦霧。5.8%的研究對象主要存在呼吸問題,如咳嗽、氣短和喘息。
一篇發表在在2022年9月22日的《自然醫學》使用美國健康數據的更全面的分析報告里,顯示出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的第一年裡,中風、認知障礙記憶問題,沮喪, 焦慮, 偏頭痛頭痛、運動障礙、聽力和視力異常、平衡和協調問題以及帕金森樣疾病。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維護的數據庫中約1400萬份不同年齡、種族和性別的患者的隱去個人身份醫療記錄。這些數據早於德爾塔delta、奧密克戎omicron和其他新冠病毒變異體。
根據他們的發現,估計大約全美有660萬人遭受了與該病毒有關的大腦損傷。那些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患記憶問題的風險增加了77%,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了50%,患癲癇或癲癇發作的風險增加了80%。
新冠肺炎患者患精神健康疾病(如焦慮或抑鬱)的可能性也增加了43%,患運動障礙的可能性增加了42%,患輕度至重度頭痛的可能性增加了35%,患視力模糊或視網膜炎症等眼部問題的可能性增加了30%,患耳鳴等聽力異常的可能性增加了22%
新冠後遺症,即感染新冠後可能出現的一系列中長期影響,包括疲勞、呼吸困難和認知功能障礙等,直接或間接受到的心理健康影響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對新冠後遺症跟進研究。
2021年7月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56個國家3762名確診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饋,研究人員收集到10個器官系統的200多種「長期新冠」癥狀。在所有癥狀中,這些患者平均出現了55.9個癥狀,涉及9.1個器官系統。
2022年9月13日,世衛組織發文稱,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 (IHME) 的模型數據顯示,在新冠大流行的頭兩年里,整個歐洲地區約10%-20%感染者在感染恢復後會繼續出現新冠後遺症。IHME的研究表明,全球有近1.45億人至少存在一種長期新冠癥狀。
「雖然大多數人可以在感染後完全康復,但調查結果顯示仍需更多分析,以監測這種疾病的長期影響。」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魯格說。
10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更新了新冠後遺症的最新追蹤數據。據美國廣播公司10月6日報道,截至9月26日,在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成年人中,81%的人自述長期癥狀降低了他們日常活動的能力。日常活動受限率最高的來自18-29歲年齡段,而最低比例來自40~49歲年齡段。
10月6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9月3日,英國超過230萬感染者出現新冠後遺症,約佔英國總人口的3.5%。在自述出現新冠後遺症的人中,大約180萬人至少在12周前曾感染新冠,110萬人至少在一年前感染。這些人中不乏多次感染者,後遺症對160萬人的日常活動產生了不利影響。
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長新冠患者的病理原因和治療方法
國內也不乏針對新冠後遺症的大型研究。2022年5月11日,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呼吸內科中心曹彬團隊在《柳葉刀·呼吸病學》在線發表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兩年的隨訪研究。該研究對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 在武漢住院的1192例患者進行跟蹤調查。調查內容包括6分鐘步行試驗、實驗室檢測和問卷調查,問卷涉及癥狀、心理健康、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等情況。
結果顯示,無論患者初始疾病嚴重程度如何,其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都隨着時間推移而改善,494名患者中有 438 人兩年後重返原來工作崗位。但千餘名隨訪對象中,55%仍有後遺症。這部分患者與未出現新冠長期癥狀的患者相比,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更差,心理健康問題更多,出院後的醫療保健需求更多。
這些研究一個普遍共性是,人們所能獲取的新冠後遺症信息大多都來自感染者的自述。「這使得結果缺乏客觀衡量標準。這導致新冠後遺症就像一個沒有邊界的『筐』。」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專家金冬雁說。
今年4月11日,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岩崎明子在一次視頻連線上談到,有許多報告試圖定義新冠者中的後遺症患病率,但這需要在不同情形下考慮。在新冠重症患者人群中,出現新冠後遺症的比例高達50%,而這個比例在輕症甚至無癥狀感染者中為5%~30%。出現差異的原因在於,新冠後遺症缺乏統一定義。目前,美國CDC與世衛組織給出的新冠後遺症定義區別主要在時間界定上,前者指首次感染後在至少四周或更長時間出現新的、複發的持續健康問題,後者則指感染新冠3個月內,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
「目前科學界對新冠後遺症沒有統一定論。」在金冬雁看來,新冠後遺症並不是簡單的一種疾病,更應該看作是多種癥狀的混合體。
長期新冠致病機理不明
隸屬於美國廣播公司的KAIT電視台10月11日報道,美國阿肯色州衛生部數據顯示,近三個多月,該州新增感染病例穩定下降。與之相對,住院人數出現小幅增加,該州的衛生官員將此歸因於新冠後遺症的影響。
新冠後遺症仍有許多問題尚無定論,比如究竟有多少感染者最終可能出現長期癥狀,哪類人群最容易受到影響?如何治療、最終能否痊癒?
法國新興傳染病研究機構的長新冠協調員奧利維爾·羅比諾說:「沒有真正針對長新冠的癥狀,但它確實有某些波動的特徵。」
「疲勞仍然是背景,」他告訴法新社,而癥狀「似乎在智力或體力努力後加劇-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不那麼頻繁」。
據IHME研究,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是,初始病例更嚴重的人,包括需要住院的人,更有可能獲得長期新冠。
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種情況背後的確切原因。
2022年9月發表在《臨床傳染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臭名昭著的刺突蛋白——讓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感染後一年仍存在於患者體內。
研究人員說,這表明病毒宿主可能在一些人身上持續存在,可能導致炎症,從而導致長期的新冠樣癥狀。
如果他們是正確的,可以開發一種測試來識別尖峰,這可能導致長期新冠研究的一個偉大而難以實現的目標:一種明確的診斷條件的方法。
然而,他們的發現沒有得到其他研究的證實,並提出了其他幾種原因。
一個主要的理論是,嚴重新冠病例引起的組織損傷會引發免疫系統的持久破壞。另一種說法認為,最初的感染導致微小的血凝塊,這可能與長期新冠癥狀有關。
然而,「對於這些假設中的每一個,數據都不是很可靠」,奧利維爾·羅比諾說。他補充說,最有可能的是,「我們不會找到一個單一的原因來解釋長新冠」。
「原因可能不是唯一的。它們可以在同一個體中相互聯繫甚至相互繼承,或者在不同的個體中是不同的。」
香港大學金冬雁分析說,「相較於德爾塔變異株和原始毒株,奧密克戎大流行階段的新冠後遺症比例有所降低」。
2022年6月18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發表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時期的新冠後遺症做了對比,不同時期近6萬名奧密克戎感染者和4萬多德爾塔感染者被納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感染奧密克戎病毒株有長新冠的可能性是德爾塔病毒株的24%~50%。
長期癥狀並非新冠獨有。「在1918年甲型流感(H1N1)大流行、2003年SARS暴發以及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後,患者都有過感染後的後遺症。」金冬雁說。
岩崎明子在前述視頻連線上表示,目前新冠後遺症的癥狀類型非常廣泛,但並非每個患者都有明顯的癥狀,需要醫生的正確診斷。不過,目前關於新冠後遺症出現的原因仍在假設階段。
在岩崎明子看來,持續存在於組織中的新冠病毒或病毒殘留物可能引發的慢性炎症,是目前最重要的假設之一。此外,還存在感染可能導致一些患者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腸道菌群失調等假設。
「目前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後遺症問題。」2022年10月13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關於新冠後遺症的致病機理、最終持續時間,科學上也不完全了解,與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不同,科學家對於新冠還有很多的未知。
英國國家衛生與護理研究所 (NICE)2021 年 11 月更新的長期新冠治療方案包括與患者討論問題,測量體溫,檢查心臟和肺部並進行心電圖檢查。如有必要,患者會被轉診進行肺康復。治療方案還涉及長期癥狀最優化控制、僅限於在確診或繼發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進行輔助治療等。
兒童、老人和婦女更容易患上長期新冠但通常被忽略了
「隨着大流行的持續,越來越多的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感染了新冠,並且可能受到長期新冠影響的兒童數量也有所增加,」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兒科新冠康複診所的阿曼達·莫羅博士和兒科聲明的主要作者近期的媒體吹風會上說。
兒童最常見的長期新冠癥狀是疲勞和注意力問題,持續地發燒,頭痛,睡眠問題以及新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莫羅說,年齡較大的女孩患長期新冠的風險可能增加。
專家們說,長期新冠的癥狀,管理和康復因兒童和成人而異。此外,將長期的新冠診斷與其他潛在的醫療問題區分開來並不容易,因為長期的新冠可能涉及許多身體系統。
「父母,照顧者,教師和教練是觀察可能與長期新冠相關的變化和孩子的第一線,」莫羅說。
「兒童通常比成人具有較少的先前存在的疾病,因此只要新冠癥狀相對於先前的急性新冠疾病,就應該考慮,」莫羅說。「幼兒和殘疾兒童可能難以描述他們的癥狀,因此在醫學面談期間嘗試梳理這一點非常重要。
美國物理醫學和康復學會也計划出版關於診斷和治療兒童長期新冠的共識指南,作為他們的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急性後遺症(PASC)系列。
巴爾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阿曼達·莫羅博士是PASC指南的合著者,她指出了患有長期新冠的兒童面臨的許多挑戰。
「有時這些孩子被忽略,或者不被相信,」她說。「我們真的在努力(教育臨床醫生和家長),讓孩子們得到信任和支持,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專註於康復。」
在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Morrow與一個多學科團隊合作,該團隊包括一名神經學家、一名物理治療師、一名行為心理學家和一名社會工作者,還有一個神經心理學團隊和教育專家,他們可以幫助那些在學校里遇到困難的孩子。目前,診所有一個月的新病人等候名單。
莫羅指出,該診所的患者此前都是健康的,只有極少數人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之前經歷過醫療問題,這些感染大多是輕度的。
現在,他們都遭受着揮之不去的癥狀,如疲勞,認知困難,頭暈,頭暈,頭痛和身體活動困難。一些人正在處理與情緒相關的癥狀,儘管她警告說,這些癥狀可能與患者的環境有關,而不是與感染直接相關。
2022年2月7日,一名長期的新冠患者在德國巴特埃姆斯的Hufeland診所接受了肺功能測試。
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9月13日表示,在疫情的前兩年,歐盟至少有1700萬人可能經歷過長期新冠肺炎癥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這種疾病。
該報告稱,該模型還表明,女性經歷長期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並且在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感染中,這種風險急劇增加。根據該報告,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可能會患上長新冠肺炎。
「了解有多少人受到影響以及影響多長時間,對於衛生系統和政府機構開發康復和支持服務非常重要,」為世衛組織進行這項研究的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弗·穆雷Christopher Murray說。
這項研究代表了估計的而非實際的受影響人數,與最近其他一些關於冠狀病毒感染後長期癥狀的研究相一致。
2022年5月份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美國退伍軍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即使在接種疫苗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後,長期新冠肺炎也可能發生,老年人面臨更高的長期影響風險。該研究表明,大約三分之一的突破性感染患者表現出長期新冠的跡象。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另一份報告發現,在首次冠狀病毒感染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裏,每4個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1個至少有一個潛在的長期新冠肺炎健康問題,而年輕成年人中只有1/5。
人類科學家試着發佈診斷和治療長期新冠癥狀的新指南
2021年7月,世衛組織發佈的新冠患者康復指南指出,輕度和中度臨床表現的患者,建議從發病之初就開始康復治療。輕度感染患者恢復後,建議輕鬆步行,做呼吸練習,必要時可藉助機械設備。
這種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但該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對一些人來說是毀滅性的,自2021年7月以來,新冠感染後在美國一直被法律視為缺陷或者障礙(disability)。一些由美國當局資助的研究計劃已經啟動,以幫助找到有關「長期新冠」的風險因素、癥狀和可能的治療方法的明確答案。
由於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診斷和治療其揮之不去的癥狀和健康影響是未知的。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樣,長時間感染新冠的人很難被診斷,甚至很難被他們的衛生保健提供者相信。
美國物理醫學和康復學會「長期新冠」醫學專家們2022年9月發佈了第一個「長期新冠」指南來診斷和治療這種神秘的疾病。專家們表示,他們希望該指南能夠幫助其他醫生利用他們對患者的經驗來幫助解決和減輕他們的癥狀。
該指南表明,醫學專家普遍關注的是,即使在解決最初感染數月後,新冠仍在許多美國人中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至少有900萬長期新冠患者正在努力應對一系列癥狀,但專家表示,這一數字可能高達2800萬人。
「當我們認識到長期新冠,這個新問題由於大流行而發展時,我們真的感到有義務站出來並儘力解決它,」美國物理醫學和康復學會當選主席Steven Flanagan博士在記者參加的圓桌會議上說。「我們兩年前就認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專家說,解決長期新冠的優先事項是「識別,評估和治療」各種醫學學科的癥狀,包括心血管和肺部到神經,認知和胃腸道護理。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指導聲明的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急性新冠後小組成員阿爾巴·阿佐拉Alba Azola博士表示,醫學界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獨特需求量身定製個人康復方案。
一名患有長期新冠的患者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醫院的「新冠後遺症」診所接受檢查。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10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分析說,一般來說,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後患後遺症的風險要遠遠低於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
「國內如要對新冠後遺症開展更新研究,建議對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上海、吉林等地的疫情數據進行監測和統計。」香港大學病毒學家教授金冬雁說,新冠後遺症涉及心理、精神健康等層面,未來需要精神科、心理科等多學科合力應對。
一項9月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上的研究顯示,新冠感染之前存在的抑鬱、焦慮、擔心、感知壓力和孤獨感等因素,增加了新冠後遺症的風險。同時,感染新冠後,這些類型的心理困擾還可能增加15%~51%的日常生活障礙風險。
「量化新冠後遺症患者的數量可能有助於決策者更好指導人們康復、重返工作場所或學校,並恢復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生活。」前述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寫道。
銳評:
全球科學家的研究已經表明,新冠病毒將會長期影響人類。長期新冠給全球各國社會及人民帶來的嚴重惡劣後果已經開始顯現。
按照全球新冠大流行的這種傳播方式,在持續5年以後,以美國為首的這種「躺平與病毒共存」國家,基本上就如美國抗疫隊長福奇先生宣稱的那樣「每個美國人都會得新冠,誰也逃不掉!」這不大流行短短不到3年期間,兩任在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拜登都在任上紛紛中招,確診新冠!拜登政府現在已經是苦口難言。鐵的事實證明世界上除了中國這種「動態清零」的積極抗疫模式是真正有效外,其它任何國家的抗疫模式都是失敗的!
以美國現有的這種抗疫方式,在新冠大流行5年後,美國全社會將會有受到長新冠困擾的國民高達7000萬人,並且這個數字將長期保持,並穩步上升!全美將超過10%以上的適齡勞動力部分或永久性的喪失勞動能力!每年因為社會勞動力的喪失將給全美帶來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再加上為這些長新冠困擾的國民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的天量支出,美國社會很多家庭可能會在2025年左右出現破產潮,2030年之前美國這個國家不排除會破產。
「長新冠患者」的康復將是新冠大流行期間及未來全球健康康復領域的一個非常龐大的藍海市場。新冠大流行持續5年以後,預計除了中國、朝鮮等少數積極主動抗疫國家,地球上大多數國家的國民基本上都會或多或少感染過一次新冠病毒,那麼屆時「長新冠患者」將佔到其國民總人口20%以上。以全球減去中國等少數國家的總人口後的其它國家人數總數大概在65億左右。全球「長新冠患者」總數長遠看將達到13億人左右。
如果未來科技進步,可以完全康復這些「長新冠患者」。我們以康復一個「長新冠患者」需要至少一萬美元保守測算,這個康復治療市場潛在規模將有13萬億美元!如果這些費用一半部分需要患者所在國的醫療保健體系承擔的話,預計將拖垮很多國家的財政及保險機構,這些國家都將紛紛破產!如果這些費用全部由「長新冠患者」自我完全承擔,這些患者及家庭也會有很多處於破產的邊緣!
哪些公司能夠在這個未來非常龐大的長期新冠治療和康復的藍海市場分一杯羹呢?現在各國科學家和健康醫療公司都還處在摸索階段。但是一些長期深耕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的公司非常可能會領先一步,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知道中國是否會有公司領先一步成為該市場的最終巨頭!
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已經顯示一些「躺平抗疫」國家的原有應對新冠疫情的方法是不正確的。美國人正在用自己國民的百萬生命為代價,終於明白了重複感染新冠病毒的後果。但是某些美國政客依然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行我素!
要想世界新冠疫情不再反覆肆虐,必須減少傳染,阻止新冠病毒傳播!如何減少新冠病毒重複感染,必須加強新冠檢測,患者進行物理隔離才是上上之選!
我是熱談哥&革命的老農
歡迎關注和點評,您的關注和點評是我們長期耕耘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