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經緯網

新竹市長林智堅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新竹市長林智堅近日倡議,主張新竹縣市合併成「第七都」,立刻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和議論。蔡英文14日首次到訪新竹市,林智堅及力挺竹竹並的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一路黏條條,與蔡英文同框,引來在野質疑政治風向有蓄意營造「第七都,新竹先行」的氛圍,林智堅正往大新竹市長之路邁進。
◇ 林智堅為何拋新竹縣市合併?
林智堅擔任新竹市長將近8年的時間,早不喊合併,晚不喊合併,偏偏要等到自己任期將滿,才忽然想到新竹縣市應該要合併,前「藍委」孫大千直言:「這不是為了自己打算,誰會相信?」
對於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孫大千表示,不是不可以合併,但是不應該基於一黨一人之私來推動合併,更不應該只是為了延續一個人的政治生命而推動合併。更誇張的是,還必須為了這樣的赤裸裸的政治算計,降低原本的縣市合併「升格」的人口門檻。
孫大千指出,林智堅在過去這段期間頻頻與桃園市產生連結,媒體普遍預測,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替參選桃園市長來試水溫,難道現在是發現勝算不高,只好退回新竹市謀求出路,準備做一位萬年市長嗎?
面對外界質疑,林智堅13日接受電台專訪被問若合併成功還要選嗎?林智堅毫不掩藏個人的政治企圖心,鬆口表示,「既然提了,就應該要留下來!」
◇ 合併議題會胎死腹中嗎?
林智堅在任期尾聲拋出「竹竹合併升格」議題,他的師父柯建銘居中運籌帷幄,縱使綠營內部有反對的聲音,現已在民進黨內形成共識,定調全力促進。
民進黨發言人劉康彥表示,大新竹得天獨厚擁有竹科優勢,升為「第七都」是競爭力升級關鍵,盼國民黨停止政治操作,把握黃金時機,讓新竹先行;民進黨黨團也指出,竹竹並不是因人設事,而是水到渠成,至於苗栗縣,根據規畫,向北要與新竹縣市、向南與台中結盟、發展,現在就命定要與新竹縣市合併,對縣民不見得公平。
黨務系統及黨團很有默契地分進合擊為林智堅敲邊鼓,是得力於柯建銘的運作,給了林智堅堅實的後盾,縱使英系「立委」陳明文開了黨內第一槍,反對為單一縣市升「格」修「法」,主張應該追求全台一致的行政區畫。不過,柯建銘已居中調和,消音只是早晚的事。
藍營人士指出,柯建銘先是為了子弟兵林智堅的政治前途,力推新竹縣市合併,擺明想要為即將任滿8年市長,卻接班無着的林智堅另闢蹊徑。「柯建銘之心,不只路人皆知,他還聲稱2022年就來得及,完全不顧吃相。」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權力動機常是社會進步改革的動力,從媒體出現林智堅可以選了就知道只是開始,但這也會引起其他縣市的連鎖反應,讓民進黨措手不及,導致最後改革還沒開始,就胎死腹中,「羊肉沒吃到,惹得一身腥」。
◇ 綠營派系綁架公家機器的權謀
台灣會出現「第七都」嗎?民進黨會使出何種「奇謀」,從明年底不被看好的地方選舉中敗部復活?蔡英文第二任期將過半,民進黨內伺機而動、互有盤算的各派系,會展開什麼樣新的合縱連橫、鬥爭結盟?賴清德與桃園市長鄭文燦潛藏卻緊繃的2024競爭態勢如何推進?後蔡英文時代,一幅蓄勢待發的新政治版圖洶湧登場。
《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認為,林智堅2014年當選新竹市長、2018年成功連任,迄今近7年從未對縣市合併「升格」表示過看法,日前忽然拋出新竹縣市合併議題,而且擬議趕在2022地方選舉前修「法」實施,猶如對2022縣市長選舉投入一顆震撼彈,因而飽受機關算盡的爭議。無論就時機、理由、法制公平性或提不出配套規劃而言,所有的解釋都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縣市整並牽涉土地規劃與資源分配,這是社會謀求長治久安的大政方針,不該倉促為特定政客與派系的私利,讓竹竹整並成為先射箭再畫靶的政治安排。同屬新竹市出身的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對此議題出面力挺,英系「立委」陳明文則反對為單一縣市修「法」,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表面看似中立,但卻「樂見」林智堅的倡議。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黨內外爭議不斷,但經過近日幕後運作,民進黨官網最新已表態支持「大新竹合併」的主張;未來經過黨政協調,民進黨若在立法機構強渡關山通過修「法」,並在明年底「升格」產生大新竹市,實施新的選舉,順勢擊破藍營長期穩固的竹苗政局,進而攻略守住鄭文燦任滿後的桃園市,這就不只是林智堅個人的進退而已,而是整個北台灣布局的深遠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