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楊柳青傾江不平,更聞南郎踏歌聲。
又云:
小葉柳,大葉楊,今年折盡明年長。
寫聯想的文字,我是慎之又慎,畢竟風口浪尖,在層層道德綁架之內,條條社會框架之中,寫什麼都似乎不錯,寫什麼也似乎不對。
只想盡量客觀、真實地表達些自己關於「司馬南罵聯想事件」的看法,做個「真的勇士」。
1. 事件本質是社會主旋律轉向
1996年,聯想電腦銷量首次位居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首位。
那一年,你現在熟知的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還沒有誕生,後面的兩三年里,網易、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才相繼成立。
那一年,北京三環路上多出來兩座以當時創新企業命名的立交橋,一個叫四通橋,一個叫聯想橋,想必很多人現在都不知道四通這個企業吧,從這角度講聯想能到今天這個程度其實算不錯了。
那一年,所有80後都開始上學,玩「魂斗羅」,看「灌籃高手」的「好日子」也都馬上要結束了。
大約從那時起到2010年左右吧,在那個時代里成功的經驗就如「魂斗羅」和「灌籃高手」的主旨一樣,總結起來只有一條,「天賦+拚命」。
你可以去看看雷軍在1996年寫的一篇短文《我的程序人生路》,基本上簡說了當時IT行業要成功的必經之路:「做有技術、有藝術的石匠」。
聯想便是如此的一個企業,在2010年之前,這家企業幾乎沒有什麼負面新聞,不是那時企業自身沒有問題,而是因為符合社會主旋律。
絕不要輕易否認那個年代聯想那群高管的天賦和努力,今天的IT企業完蛋了還可以去想着找融資找貸款,那個時候「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篇幅問題,那些高管怎麼靠天賦拼出來的歷史這裡跳過。
總體來講,聯想的管理風格一直也是延續這條路來走,獎勵「有天賦和足夠努力的人」,體現到實際人事規則就是:「高管高薪」和「勞者多得」,以前立過功的老人們要一直供着,而且很可能是企業越困難,為了吸引更有天賦的高管進來還得越來越高薪。
這種「歷史惡性循環問題」非常複雜,摻雜了太多人性和思維包袱,司馬南說出聯想高管超高薪這個問題,其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但這是個船大難掉頭的問題。
時代發展到了今天,21世紀已經過了20年,「天賦+拚命」,早已不是時代的主旋律,別說對企業,即使是對一個普通的打工人都已經不怎麼通配適用的規則。
不是否認「天賦+拚命」,天賦或者拚命,二者得其一,我承認大多數人或者企業都至少可以在社會中生存得不錯。然而我要說的是即使二者兼得,在十多年前,很可能會獲得成功,可放到今天基本沒戲。
社會今天的主旋律已經是「風口」,越早站在風口上的人,成功的必然性就越高。至於怎麼站上風口的,也許也是一半靠運氣,一半靠智慧。
曾經有好幾個風口,聯想不是沒抓住,而是沒踩住,到手的鴨子全都飛了。一半原因是運氣,一半原因就是前面說的「歷史惡性循環問題」,意識上總覺得找幾個牛人拼一拼就可以把事兒辦成了,結果又浪費了一堆資源。
所以,當司馬南B站里咵咵出了那麼多期聯想視頻的時候,聯想的反應基本就是「全世界的聯想人團結起來,大家一起維護聯想、維護自尊吧」。
對人家基本不痛不癢,反而容易給形成二次攻勢的機會,因為現在的人不喜歡聽道理、聊論據,都喜歡聽故事,聊八卦,所謂「吃瓜」!
唉,一群聰明人曾經拚命換來的基業,再不找些「便宜的年輕人」進來站風口,這企業真就只能一直維持在今天的生存狀態了。
2. 沒站上風口,反被別人當了風口
自媒體今天的影響力,想必大家都是認識到的,可關鍵是司馬南為啥這次踩准了聯想呢?
關鍵是,這次踩得很不合熱點邏輯,都不是什麼新事,也不是啥新聞,而且平台也很配合,一下子就炒起來了。
簡單復盤後,我發現這個司馬南的自媒體團隊確實是一流的,各個方面準備得都非常到位。
為什麼踩聯想而不是別的公司呢?
第一是聯想不在風口,可以踩。
格力那邊搞得不比聯想還糟糕嗎?不行啊,格力不在風口,但是董大姐是個狠角色啊,再犯個「女權主義」陷阱,麻煩;華為這樣在風口的企業他就更不敢踩了。
第二是公司足夠老,故事足夠多。
滴滴這種剛成立幾年的公司,一男一女靠着「天賦」創業的故事,網友們早就聽膩了。
恰恰像聯想這種都快四十歲的IT企業,料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早前是5G投票,這次往前到2009年左右的國家股權改革,再往前還能有更多的料挖出來。
這樣的企業又好做節目,又容易吸引眼球。
就如同娛樂圈裡挖個小鮮肉挖幾天就沒啥下文了,你要挖個ZW這樣的老明星,那這故事能有人給你講三天三夜,你還特別願意聽。
第三是挖聯想的幾件事情全部都不違法,事兒鬧不大!
自媒體的生存之道就是製造爭議,擴大爭議,但高級的自媒體也能控制爭議,為自己留出後路。
要挖個不正經的企業,不小心給人家挖倒閉了,人家得找你自媒體人八輩兒的麻煩,可司馬南這個巧就在這裡,只說道德爭議而不是法律爭議。
把這個爭議的可控性牢牢把握在司馬本人手裡,連派個女秘書去談都能說得不倫不類,就是給網友一種錯覺——讓人覺得聯想這次事兒很大,但其實客觀講真得不大。
前面賺足了面子,里子能沒有嗎?商業自媒體最終的目的就是賺錢,司馬南這一波名利雙收,利用一堆「小事」做了一件「大事」出來,不可謂商業奇才。
而聯想,運氣也確實不好,自己沒踩到風口就算了,還被人家自媒體反當做了風口,心態上先認個倒霉,自罰幾杯吧。
3. 共同富裕的前奏
無風不起浪,今年是大變的一年,醫療改革了,教育改革了,房地產也改革了,IT互聯網這種暴利行業更得改革。
這次司馬南事件只是個前奏,既然形成流量本質上也能體現出民意所指。
「共同富裕」是以後的必然社會性主題,而且這個社會方向在我們的後半生都會成為社會絕對主流。
你會看到以後很多曾經有股權改革有爭議的企業,一個一個被盤一遍,靠個人勞動賺來的我們鼓勵,靠占國家便宜賺錢的人堅決都吐出來。
這次事件,只是一個引子,第一層的司馬南收到了蠅頭小利,第二層的聯想收到了順勢改革的機會,而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在最高層的人民群眾。
是的,只有少數人可以站到有運氣的風口上,而且這種收益不是我們的價值觀所鼓勵的,把每個風口多餘的價值均配出來,對於社會整體來講,不失為一種好事。
就如同司馬南這樣的自媒體,靠着風口和流量賺足了風頭,機關算盡,一墜而落也只是一個人性何時必現的問題。
如同聯想這樣的企業,那些高管比我們每個人更清楚該怎麼做。毫無疑問,明年的聯想等一大批IT企業財報,你大概率可以看到大幅下降的高管薪水,或者是大筆的社會捐贈以及轉移支付。
你能看到今年帶貨賊猛的主播們,明年大筆地補稅和成批的亂官司;
你也能看到以前靠買房坐電梯發財的土豪們紛紛割肉賣房,當年屯的房子,折了本金只剩個利息;
你還能看到商業保險的進一步衰落。
是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最終受益的都是國家和老百姓。
PS:
既然本月爆出來聯想,下個月還請滴滴準備好年度最後一波。
關於嘆弗,
愛扯淡,更愛寫詩,
愛孤獨,更愛助人,
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感謝你的 關注→在看→分享 ,更感謝你讀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