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疫情影響減少,全球經濟會有所恢復。但沒想到,國際市場因局勢而出現動蕩,直接導致部分國家經濟出現紊亂,多個國家的通脹率一直在漲漲漲。就連IMF也不看好今年的經濟形勢。
4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中指出,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1月份的預測值下調了0.8個百分點。
IMF認為,俄烏衝突的發生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懲罰,讓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直接推高了包括農作物、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擾亂了國際貿易與勞動力市場,並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為了應對高通脹,多個國家開始加息,這導致投資者降低了風險偏好,國際金融條件也出現收緊。而一些欠發達國家可能會因為新冠疫苗短缺再次爆發新一輪的疫情。
基於這些原因,IMF大幅下調了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並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也是3.6%,較之前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
確實,當前情況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個國家開始加息,包括英國、阿根廷、埃及、巴西、加拿大、新西蘭、韓國、斯里蘭卡、美國。而這些國家在今年已經加息多次。
遭遇能源供應問題的歐盟國家,在未來也極有可能進行加息。
IMF認為,只有當俄烏衝突取消,並且西方國家取消對俄羅斯的懲罰,全球經濟才可能會得到改善。
文 | 趙晉傑 題 | 曾藝 審 | 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