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2022年10月14日23:11:21 熱門 1417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近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排行榜——美國Billboard(音樂雜誌公告牌)發佈消息:從2018年開始,將對旗下THE HOT 100等多個榜單的計算策略進行調整,Apple Music、Spotify在內的付費音樂訂閱服務將獲得更高的計算權重。

Billboard排行榜計算策略的改變、付費訂閱對結果產生更大影響,都意味着,流媒體已被主流音樂產業作為重要的市場驅動、收入來源所接納,而作為全世界音樂的風向標,這個改變反映了Apple Music、Spotify等流媒體在音樂行業日益增強的話語權。

Billboard的與時俱進,Apple Music、Spotify的揚眉吐氣,不得不讓人反思國內的音樂市場現狀,我們自己的Billboard在哪裡?為什麼一直是難產的狀態?如今有沒有可以迅速搞定可能?或許回溯下Billboard近年來的發展歷程,能有些啟發。

流媒體誕生後的Billboard之變

Billboard最初以雜誌形態問世,到1913年出品第一份音樂榜單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超過200個不同類型、語言的榜單,並每周更新。從流媒體音樂平台出現後,Billboard在榜單榜單設置、計算策略方面做出了幾次重大改變,都反映着整個音樂行業的變化。

2003年7月12日,Billboard開設了Hot Digital Tracks,標誌着這個有着100多年歷史的古老榜單,開始關注起數字音樂的下載路徑。

時隔不到兩年,Billboard又開設Hot Digital Songs,要知道Billboard追蹤數字音樂之早——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台Spotify,在這個時候都還沒誕生(2008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上線)。Hot Digital Songs的開榜,也被多認定是「音樂下載時代」的開端。

2012年3月24日,Billboard開設了On-Demand Songs榜單,即主動流媒體榜,當時包括Rhapsody、MOG、Spotify等流媒體平台(詳見下圖),都被納入為數據來源。榜單的計算,以訂閱收聽量及捆綁服務下載量為依據,標誌着流媒體付費收聽開始被Billboard關注起來了。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在此次Billboard提高付費訂閱的影響權重前,付費訂閱只是眾多衡量標準中微不足道的一環。我們以Billboard最受關注的榜單之一THE HOT 100為例,其評分權重此前依次為實體銷量數據-電台收聽數據-流媒體收聽數據。

而隨着流媒體音樂平台的崛起,付費訂閱習慣的養成,實體唱片銷量和電台收聽頻率的下降,流媒體數據「含金量」明顯高於其他兩項數據,更能代表市場、受眾的選擇,這也正是Billboard調整計算策略的根本原因。

從其發展歷程不難看出,Billboard不僅是流行音樂發展的風向標,更是音樂行業變化的反映器。作者認為一個類Billboard化的行業權威評價體系,是市場正循環發展的核心表現和關鍵驅動:

核心表現:榜單的產生需要基於成熟、透明的市場環境,以及相對打通的數據庫;

關鍵驅動:在創作層面,榜單是受眾偏好的集中反映,能夠為音樂創作指引方向、激勵創新;在發行層面,榜單的數據來源是渠道價值的動態表現,能夠指導音樂發行的資源分配,鼓勵多元渠道/平台的配合與競爭,甚至能加速新興市場的成熟,比如Billboard提高付費訂閱計算權重,一邊是對市場環境的反應,一邊也刺激流媒體市場付費訂閱再提速。

可以說,有榜單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產品,有產品就有投資,有投資就有人才……這是一個市場正循環。

中國自己的Billboard難產很久了

回過頭,國內音樂市場成熟度與美國(退一步就算是日本、韓國)都相差甚遠,以至於一檔《中國有嘻哈》才剛剛讓落後鄰國5-6年的Hip-hop Run起來,其背後原因很多,缺少Billboard這樣的評價體系便是之一。評價體系是市場競爭的表現,沒有競爭對手的跟隨和超越,沒有評價體系施加競爭壓力,很難有作品的優化和改善。

中國音樂產業並不是不想做評價體系,這個「江湖」一直暗潮洶湧。

流媒體崛起前,央媒主導的榜單層出不窮,比如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傳媒集團主導),MusicRadio中國TOP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導)、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光線傳媒主導),全球流行音樂金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導)、音悅V榜(音悅台與Billboard合作)……

但在國內進入在線音樂免費時代之後,盜版橫行讓中國音樂市場徹底失序,線下實體唱片業幾近崩塌,沒有計算實體唱片數據的連鎖銷售體系;傳統音樂電台、電視台衰落;流媒體平台雖有崛起之勢,經過2015年版權大戰後都各自為營,沒有打通的在線播放數據庫,傳統評價體系陸續淡出,新興的評價體系正在嘗試建立,但「難產」始終相伴,觀察後可以總結出目前國內榜單主要有三類:

「行屍走肉」系:十年前的策略,十年後依舊用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Music Radio音樂之聲曾在2011年4月發起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評選,這個榜單的數據來源集結了眾多知名的華語會員電台,比如City FM城市之音、台北之音Hit FM聯播網、新加坡100.3、馬來西亞MY FM、洛杉磯KAZN1300中文電台等等。

但比起Billboard將不斷弱化電台數據權重、增加流媒體付費權重的做法,「全球流行音樂金榜」透着過時,更像一個電台聯盟排行榜。

從音樂人參與情況就能看到其公信力的下降,第一屆頒獎典禮還曾邀請到周杰倫蔡依林等當時的音樂代表人物出席,但2016年到場嘉賓則最大咖只有已經半過時的林俊傑,以及老牌選秀選手魏晨何潔等。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中央電視台2014年3月創辦的「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其定位是打造全國最具公信力、最權威的音樂排行榜,推動中文原創,引領時代音樂潮流。

從2017年10月16日的微博投票宣傳來看,這個榜單的投票路徑十分詭異,公布出來的六個投票渠道,前五個醉翁之意都不在酒,更多是想推廣自己的客戶端、網站,合作流媒體平台則只有酷我音樂APP,完全無法代表目前音樂市場的整體動向,除了能吸引部分粉絲為愛豆的「一次性」應援外,沒有公信力可言。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曲線救國」派:音樂數據不夠,MV點擊來湊

Billboard其實覬覦中國市場很久了,Apple Music、Spotify一旦能打進中國市場,第一個衝出來的就會是Billboard的中國榜單,慶幸的是我們的音樂市場至今沒把AS雙煞放進來。

無法取得市場數據的Billboard選擇的是曲線救國,踏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是和音悅台合作「音悅V榜」(音悅台主打高清音樂MV,2009年成立,目前註冊用戶4千萬、收錄80萬支MV), 但從這一榜單的數據維度來看,站內/外完整播放量、收藏次數、下載次數、移動分享次數等,都很難建構出一份足以稱得上中國版Billboard的榜單。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Billboard與音悅台的合作,渠道價值則更明顯,在Billboard Radio China網站上可以看到音悅V榜,而在音悅台也可以找到通向Billboard的入口。

在此之後,Billboard也放出不少要進軍中國的消息,但目前除了已經建立起來的官方微博、微信號保持活躍度,入駐了QQ音樂號,官方榜單被各流媒體平台轉載外,除了混個「臉熟」,沒看到其他有價值的行動。

「天時地利」隊:雖有先天優勢,還得擼袖加油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國內的流媒體平台,應該是建立評價體系最有「天時地利」的隊伍,既有數據,又有平台,但因為各自為營,缺少「人和」,很難有能概括整體市場的產出。雖如此,各家也都沒有放棄榜單的建設,相對完善的主要是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其中網易雲音樂的榜單類別最多(23個),其次為QQ音樂(22個),蝦米音樂榜單類別僅為前兩者的一半。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國內流媒體榜單的設置主要分為兩個大類:

(一)由流媒體利用平台收聽、訂閱數據進行排名的官方自評版榜單,此類榜單QQ音樂類別最多(13個),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分別為8個和7個。

(二)流媒體平台轉載或與其他排行榜單合作推出的榜單。例如美國Billboard、iTunes榜、英國UK榜、日本Oricon公信榜、韓國Mnet榜等。

從目前幾個平台公開的榜單信息來看,「標配」榜單主要有熱歌榜、新歌榜、原創榜,數據來源一般為平台的收聽數據,以周為單位進行數據統計,榜單更新頻率較快,一般以天、最遲以周為更新單位時間。

但三家榜單都存在同樣的「死穴」——數據來源維度單一(多為平台自有收聽數據),數據計算方式死板(一是非動態比例計算,二是付費、免費區分度不明顯,可參考Billboard對比),在市場覆蓋力、客觀及靈活性上都問題突出。

從榜單設置上,QQ音樂似乎有很強的建立行業評價體系的意願——繁多的官方自評榜單、統一的品牌名「巔峰榜」,都是強化品牌框架的做法,為後期評獎、頒獎打下基礎。

但目前按地域(內地/港台/歐美/日本……)的傳統榜單劃分方式,讓基於封閉平台數據的地域榜單,與Billboard、Ocicon這些更具權威公信力的榜單出現在一個頁面,其價值有待評估。

網易雲音樂則與用戶偏好和流行趨勢結合的更緊密,例如推出讚賞榜、達人榜等用戶傾向明顯的榜單,ACG、電音、嘻哈等流行音樂類型榜單,但整體較為分散,加之曲庫數據、用戶體量都很難形成廣泛覆蓋力。

蝦米音樂榜單的設置中規中矩,基本集合了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基本款,用戶量和曲庫數據也是逃避不了的痛,蝦米音樂還與新浪微博打通,合建「亞洲新歌榜」,但目前只設置了實時趨勢、周榜TOP20、月榜TOP20,評選維度狹窄,整體更像是粉絲應援基地。

百年老榜Billboard越來越與時俱進,中國卻為何還沒出現自己的Billboard? - 天天要聞

從操作性來看,QQ音樂是目前建立類Billboard型行業評價體系最高效的平台,掌握最多的版權音樂、用戶數據、上遊資源,但還要在拓寬數據維度上至少做3件事:參考Billboard的流媒體收聽(付/免費權重區分)+實體銷量+電台收聽。

1、將收聽數據再細分,付費訂閱、免費收聽的數據進行權重區分/動態計算;

2、補充實體唱片銷量數據,可與音樂版權方洽談唱片銷量數據合作權益,或者跟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實體唱片數據庫打通;

3、由騰訊視頻自行開設音樂打榜類節目,投票數據與QQ音樂打通,以此替代電台數據(考慮目前國內權威電視、電台音樂節目較少,自建爆款拿數據比從傳統電台要數據更具市場指導性,或者也可考慮不添加電台數據,事實上英國UK榜就不計算電台數據)。

數據之外,推廣也是重頭戲,再權威的榜單也都經歷過從默默無聞到營銷上位的階段,除了頒獎禮等標準動作外,值得參考的還有Billboard、英國UK等權威榜單都是「媒體出身」,善於用樂評引導榜單關注。強勢的音樂評論體系,是為音樂榜單導流的通路,也是引導品位的重要手段。

藝術的誕生永遠與評論相輔相成,無論是印象派的誕生、還是法國新浪潮的崛起,都離不開樂評、影評人的推波助瀾,作為評價的數據化、體系化表現,榜單不應該脫離於評論內容出現。從2016年開始,QQ音樂、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也都加大了流媒體平台的內容生態建設,但與榜單關聯尚淺。

也許有人會說,由市場參與方做評價體系可能會有失公允,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但目前國內市場環境,想要高效搭出一個Billboard,只有這條路是最快的,或者此時音樂行業的某權威協會能協調好各流媒體關係,也可以辦到(作者認為除了某局、某司出面,否則可能性為「0」)。

最後想用Billboard大中華區總裁Jonathan Serbin 的話再強調一遍建立評價體系的緊迫性——「中國的音樂產業有着巨大的潛力,近幾年的發展關鍵是需要一個榜單,以明確音樂產業的進展。而且聽眾也想知道歌手們的排名,他們也需要這樣的榜單」,咱再不擼起袖子加油干,怕是曲線救國的隊伍都要想到辦法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