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數字很糟糕,但沒人談論這個問題。」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時刻」。
據德新社10月13日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12日召開發佈會,公布秋季經濟預測報告。同時,他着重強調了當前德國經濟的困境。報告預測,今年德國的經濟增長為1.4%,低於此前預期,而2023年德國經濟將萎縮0.4%。此外,預計德國2022年和2023年的通脹率將分別達到8%和7%。
與此同時,德國聯邦統計局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9月通貨膨脹率為10.0%,創下1990年以來新高。
長期關注歐洲事務的媒體Euractive認為,德國經濟部門公布的預測,意味着德國將陷入「滯脹」。哈貝克則表示,德國政府已動用政策工具緩解現狀,但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

德國經濟部在官網上公布的秋季經濟預測報告
哈貝克在1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的經濟增速將低於4月(春季經濟預測報告)的預測結果,我們秋季預測的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4%。而在今年4月,這個數字是2.2%,明年德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增長率將為-0.4% 。」春季報告中曾預測2023年增長2.5%。
對此,哈貝克表示,德國正步入「衰退」。與此同時,德國經濟部預測今年的全年通脹將達到8.0%, 明年則為7.0%。此外,德國9月通貨膨脹率為10.0%,創下1990年以來新高。
Euractive評論稱,這就是經濟學家口中的「滯脹」。「這是一種很難應對的經濟現象,因為央行提高利率等對抗通脹的手段可能加劇經濟低迷,而增加政府支出等支持增長的措施則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脹」。
今年4月,德國財政部長曾對滯脹發出過警告,並表示政府正竭盡全力避免這種現象。
如今,警告可能已經變成現實。哈貝克對此評論稱:「數據很糟糕,但沒有人談論這個問題。」但他也表示,德國政府已動用包括2000億歐元巨額能源補貼,以及各種援助計劃來緩解目前的經濟形勢。
但他同樣表達了擔憂:「很明顯,我們用的經濟手段治標不治本。原因是能源價格,它們需要下降......這是嚴峻時期,我們正面臨著嚴重的能源危機,而能源危機正在演變成經濟和社會危機。」

哈貝克在發佈會上 視頻截圖
哈貝克將責任推給了普京政府:「有時人們會忘記,(我們陷入這場危機)是因為普京不再兌現承諾。」他聲稱,「我們正在採取各種措施,抵消普京的價格推動政策。」
為了擺脫這場危機,哈貝克「押注」於投資。「通過明智的經濟和財政政策,我們完全有機會發出投資信號。為此,規劃和批准程序也需要加快。」
綠黨籍哈貝克提出的這一建議,獲得了總理朔爾茨所在社民黨的支持。但是,德國聯邦工業協會表達了擔憂:「由於成本衝擊和商業發展前景悲觀,投資活動,尤其是工業領域的投資活動,可能在未來一年下降。德國政府現在必須迅速實施能源市場的擬議措施,以避免嚴重衰退。」
德國經濟部此次公布的預測,與此前德國Ifo經濟研究所公布的報告接近。Ifo經濟研究所9月26日表示,9月份Ifo商業環境指數環比降4.3,達84.3點,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值。一系列危機疊加拖累德國經濟。首先是俄烏衝突,增加了不確定性。然後是能源危機、世界貿易中的麻煩以及使貸款變得昂貴的基礎利率上升。
德國聯邦統計署也在13日發佈了最新的通貨膨脹數據,今年九月德國的通脹率已增至10.0%。9歐元月票和油價補貼等政府救助措施於八月底到期後,九月份通脹再度攀升。今年八月,通脹率還只是7.9%。
聯邦統計署署長蒂勒(Georg Thiel)表示:"高通脹的主要原因仍是能源產品的價格上漲。但我們也注意到,其他一些商品,比如食物價格也在快速上漲。"
數據顯示,這是今年3月以來連續第七個月超過7%。此外,當月德國能源和食品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3.9%和18.7%。去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因素,當月通脹率為4.6%。歐盟統計局此前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烏克蘭局勢影響,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飆升,9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10%,再創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12日在俄羅斯能源周國際論壇上介紹,「北溪2號」一條管道尚存,俄羅斯已經準備好向歐洲「輸氣」。但德國政府發言人克里斯蒂安·霍夫曼12日在柏林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普京的提議是「一個好的嘗試」,但她也同時強調,德國拒絕使用「北溪2號」。
另一方面,在當地時間10月11日出席柏林機械工程峰會時,朔爾茨和德國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的發言,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對於「脫鉤」的看法。
在這一問題上,朔爾茨支持全球化並反對脫鉤,他認為脫鉤非但不是德國的選項,而且還必須和歐盟以及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展貿易;東布羅夫斯基斯則也表示,與中國脫鉤不是歐盟企業的選項,歐盟應該繼續以務實而非天真的態度與中國打交道。
與此同時,兩人也談到了歐洲的另一大重要貿易夥伴美國,並對美國此前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深感擔憂」,認為其中的部分補貼條款,歧視性對待了歐盟的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行業,將就此與美方繼續展開討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