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黑龍江的中國留學生張藝銘原計劃今天早晨乘國際航班前往悉尼,但在他出發前的12個小時,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暫停12月1日向部分臨時簽證持有人開放邊境,以應對奧密克戎變體的潛在威脅。
得知這一消息後,張藝銘取消了自己的航班和出行計劃,隨即開始等待聯邦政府更新接下來的邊境管控消息。
去年7月就讀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JD)專業的張藝銘從未踏上過的澳大利亞的國土。
上了一年網課,原本以為疫情對他的留學生活的影響將要告一段落,但沒想到的是,所有的計劃在一夜之間被打亂,留給他的只剩下失望和沮喪。
「朝令夕改讓我非常擔心,」張藝銘說。
「莫里森的執政方針、邊境管控過於嚴苛。對臨時簽證持有者極為不負責任,留給國際旅客的準備和應急時間嚴重不足。
「我個人猜測2020年的反覆無常的邊境鬧劇可能會重演。」
11月29日晚間,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討論後宣布,將向學生簽證、臨時工作簽證和人道主義簽證持有者等臨時居民開放邊境的計劃推遲到12月15日,以允許衛生部門收集、評估有關奧密克戎變體的最新信息。
在近期的返澳人士中,澳大利亞已經發現了六例感染奧密克戎變體的國際旅客,其中五人在新州,一人在北領地。
總理莫里森表示,聯邦政府將繼續在醫學專家的領導下,採取「明智和有針對性的」行動,以確保澳大利亞能夠安全地開放,並學會與病毒共存。
與此同時,聯邦內政部長凱倫·安德魯斯(Karen Andrews)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暫停開放國門14天是「適當的」,而澳大利亞一直「儘可能安全和迅速地開放國門」。
但對於像張藝銘這樣已經安排好返澳行程的留學生來說,他們無疑需要面對近兩年來的又一道打擊。
留學生返澳計劃再度擱置
張藝銘說,他理解澳大利亞的做法是為了保護社區的公共衛生安全,但政府的決定不僅意味着他的計劃一夜之間被打亂,而且也讓他的未來和職業規劃陷入困境。
在疫情之下,只能上網課卻不能親自在澳大利亞體驗留學生活的他面臨很大的壓力。他說,「不確定」和「沮喪」是入學一年半以來的兩個關鍵詞。
去年二月起,超過10萬名中國留學生因澳大利亞政府突然宣布關閉邊境而無法入境。
像張藝銘一樣,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把每天早晨搜索和瀏覽澳大利亞邊境政策方面的新聞當作了一種習慣,因為對他們而言,留學不僅意味着上課,更重要的是在異國他鄉體會風土人情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即便是在澳洲上網課,你也可以通過一些線下的其他的形式去接觸。雖然我們可以有網絡...... 但是這個完全不是沉浸式的體驗,」他說。
「澳洲引以為傲的移民和教育產業在未來一定會被其他國家所替代,畢竟沒有人會願意拿自己的人生豪賭。」
除了張藝銘,還有一些華人也面臨著相同的遭遇。南京媽媽莎拉·蔡(音, Sarah Cai)原定今晚帶著兒子從廣州啟程前往墨爾本,到Ballarat小鎮就讀中學11年級。一夜之間,她的計劃也被完全打亂。
昨晚,計劃乘飛機到廣州的母子二人在聽說這一消息後,不得不取消了中國國內的行程。
「他們會說是形勢在變化,根據專家意見制定政策。但是程序的合理掩蓋不了自己的低能、不敢承擔責任,不是大國風範,」蔡女士說,她對澳大利亞多次言而無信表示極度失望,也動搖了帶孩子到澳大利亞留學的信心。
「如果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知識分子眼裡優點大於缺點的西方淪落成如今的模樣,真是把孩子送出去着眼點不是學習了。」
長期為留學生和臨時居民的權利進行倡議的墨爾本移民代理顏明煌也表達了強烈擔憂。他表示,莫里森總理的宣布將使海外人士對澳大利亞邊境政策的信心進一步下降。
「很多留學生在上周政策出爐後第一時間定好機票,希望可以回歸澳洲,早日來感受真正的留學生活,期盼着線下的課堂,但現在可能的變化又讓這一切再次蒙上了陰影,」顏明煌說。
「同等對比早已對留學生開放國境的加拿大、英國、美國等,這將會導致留學生可能的進一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