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台灣所謂「駐日代表」發文透露,日本國會跨黨派團體「思考日本安全保障之會」的7名國會議員,將在7月底竄訪台灣。謝長廷扯上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稱其在世時十分關心台灣海峽所謂的「和平安全」,在安倍離世之時,日本仍組團訪問台灣「不僅令人感動,也格外有意義」。
五天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遇刺,最初的熱度過去之後,安倍的葬禮就成了各方做文章和進行外交博弈的對象。台當局「蹭熱度」,趁機令全台各政府部門和公立學校,為其「降半旗」致以哀悼,鼓吹了一番所謂的「台日關係」。韓國總統尹錫悅派弔唁團前往日本,看似悼念,實際上卻是為了推進日韓關係的改善。這些年在美國的帶頭作用下,體育被政治化,藝術被政治化,如今安倍的葬禮也被政治化,好不令人唏噓感慨。
安倍晉三逝世之後,大多數國家政府對兇手山上徹也表達了譴責和批判,表達了對安倍本人的惋惜和哀悼,表達了對安倍家屬的慰問和同情。一些與日本過從甚密的國家,如美國,下令全美降半旗三天,以表哀思,印度於9日進行了一天的全國哀悼,巴西則是三天的全國哀悼。
台灣地區尤為積極。民進黨當局在等待安倍救治結果的時候,就發聲對兇手表示譴責,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本人稱安倍是「台灣最堅定的摯友」,對其遇刺的消息表示「震驚」和「不舍」。之後,蔡英文、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又前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獻花弔唁,稱「感念安倍前首相在力挺台灣、促進台日友好」上所做的貢獻。
蔡英文特別提及三月份和安倍的視頻會談,稱安倍「親切的笑容和溫暖的問候」令她至今難忘,日後,她會帶領台灣在,沿着安倍對「台日關係」的期待,同日本一起努力讓雙邊合作更多地開花結果。國民黨不甘示弱,儘管與安倍在重大議題上的主張,多有兩極分化之處,包括釣魚台主權以及對慰安婦的立場等,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仍表示要跟進民進黨,表達對亡者的尊敬,和對安倍長期「支持台灣」的謝意。
蔡英文前往弔唁的同時,派出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以所謂「總統特使」的身份前往東京,台媒大肆炒作,稱賴清德是1972年「台日斷交」後,50年來最高層級的「赴日特使」。日方將賴清德此行定調為「私人行程」,側面否定了台當局的說法。次日,中國大陸向民進黨當局和日本發出警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民進黨政府利用安倍遇刺事件搞政治操弄和小動作,這種小伎倆不可能成功。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也說,民進黨當局借弔唁之名行謀「獨」之實是徒勞的。中方還就此事向日本提出了嚴正交涉。
但顯然民進黨當局和日本還沒死心,今年美國議員數次訪台,大陸都將立場展示得明明白白, 日本議員訪台是頂風作案,安倍離世,標誌着日本政壇「挺台」頂樑柱的倒塌,日方派議員訪台,為的就是給台當局送上「定心丸」。安倍在時,中日關係一度有所推進,現在人不在了,現首相岸田繼承了安倍在修憲一事上的遺志,迅速在右傾的道路上狂奔。日前,岸田在和拜登的會晤中已經承諾將繼承安倍的政治遺產,並再次表達了深化日美同盟、加強合作的意願。台海風雲將起,我們須得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