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強大的蘇聯紅海軍已不復存在,而繼承其衣缽的俄羅斯海軍早已經無力維持這支遠洋艦隊。隨着前蘇聯的大型艦艇大部分退役,俄羅斯海軍不再新建大型軍艦,轉而發展中、小型驅護艦,這意味着俄羅斯海軍開始向近海海軍轉型,放棄了曾經擁有的遠洋作戰能力。近日,俄羅斯海軍便新入役了一艘2500噸級的"轟鳴"號輕型護衛艦,該級軍艦被視為未來俄海軍近海防禦的核心。
剛剛服役的"轟鳴"號是俄羅斯新一代輕型護衛艦的首艦,工程項目代號為:20385。其排水量為2500噸,採用四台柴油機組兩-兩串聯、雙軸輸出動力,最大航程4000海里,最高航速27節,艦員編製100人,可攜帶一架卡-27共軸雙旋翼反潛直升機。
"轟鳴"號雖然噸位小,可是武器配置堪稱"變態"。資料顯示,"轟鳴"號的火力等級已經趕超八千噸級的大型驅逐艦,具體配置為:一門A-190型100毫米口徑高平兩用艦炮,射速為每分鐘60發;一套8單元反艦導彈垂髮裝置,裝備"口徑"巡航導彈,最大射程2500公里,未來可換裝"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兩套共16單元防空導彈垂髮裝置,裝填3K96"堡壘"防空導彈,該彈是基於S-400陸基防空研發,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轟鳴"號是一艘裝備"口徑"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艇,擁有強大的反艦、防空和反潛能力。
"轟鳴"號除了擁有強大的武備,還安裝了強大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甚至可以擔任戰術編隊的旗艦。"轟鳴"號安裝了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它可能是目前全世界噸位最小的盾艦。在其高度集成的主桅杆上,安裝有RLK Zaslon多功能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能同時對空、對海搜索,距離遠達數百公里,4面相控陣陣列天線實現全向覆蓋,令轟鳴級有望成為俄海軍編隊的防空核心。
此外,主桅上還集成了TK-25E-5電子戰系統,令其功能更加完善。不過,由於俄羅斯的微電子技術相對落後,"戰鬥民族"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既然做不到小巧,那就以功率取勝,因此體積就要做的更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轟鳴號的主桅杆異常寬大,主桅底部幾乎和船身同寬,令整個上層看起來像一座金字塔。原因就是安裝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之後,佔用了過多空間,所以諸如火控雷達,導航雷達等設備只能繼續堆砌在外面,給人一種"雷達博覽會"的感覺,其實,俄羅斯工程師已經儘力了,畢竟"轟鳴"號的噸位實在有限,安裝這麼多武器系統自然會顯得非常擁擠。
俄羅斯海軍已經表示,一旦技術成熟,"轟鳴"號護衛艦將換裝3M22"鋯石"高超音速導彈。該型導彈是今後俄羅斯海軍最強大的反艦導彈,它採用了火箭助推和衝壓發動機組合動力模式,射程在1000到1200公里之間,不但能從水面艦艇發射,還能通過潛艇從水下實現隱蔽發射,配合其9馬赫的最大速度,目前甚至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防空武器系統都難以對其實施有效攔截。"轟鳴"號護衛艦一旦列裝"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將成為極具威脅下的"軍艦殺手",即便對大型水面艦艇編隊也能形成強大威懾。
隨着蘇聯時期的大型軍艦逐漸老舊和退役,未來俄羅斯海軍將全面轉向近海防禦、遠程殲敵的新戰略。遠程戰略打擊將交給俄羅斯海軍潛艇部隊,俄海軍潛艇部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擁有強大的核突擊和常規打擊能力,是俄海軍實施戰略打擊的中堅。而俄海軍其他水面艦艇以及航空兵則主要負責為俄潛艇部隊提供掩護,由於俄潛艇部隊的發射陣位基本都在靠近俄海岸的近海海域,因此俄海軍已經沒有必要建造大型水面艦艇,只要滿足近海防禦即可。"轟鳴"號輕型護衛艦正是在這樣的戰略思想中誕生的,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轟鳴"號在近海的作戰能力是非常強悍的,不比那些大型水面艦艇弱多少。
俄海軍將這艘"轟鳴"號輕型護衛艦編入了太平洋艦隊,表明俄海軍對太平洋方向的高度重視。目前,西太平洋各主要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海軍力量,而俄太平洋艦隊是擁有戰略核潛艇第二大艦隊,肩負着實施戰略核反擊的戰略使命,俄海軍優先將"轟鳴"號編入太平洋艦隊以加強方向上的近海防禦能力,為戰略核潛艇提供有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