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名場面 血祭血神,顱獻顱座
日本可是個神奇的民族,東奧那開幕式整的,我以為要請林正英來了呢。精日和公知一定會把尊重打在公屏上,可是個正常人都看不出那個開幕式美在哪吧。對異文化可以尊重,但不能太陰間。同開幕式類似,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的日本人還有很多花樣,比如日本上流人士才能吃到的奧利給,而更公開的、更面向一般大眾的則是喝用口水釀造的酒。
一、中國酒文化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堪稱日本酒的祖宗,沒有中國酒就不可能有日本酒。隨着時代的發展,日本酒才自稱一派,逐漸脫離了中華體系。
目前關於中國釀酒的開始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新石器時代,人們發現猴子採摘果實,將果實堆積,慢慢的果堆自然發酵形成有獨特香味的果酒,這就是猿猴造酒說。二是儀狄造酒,《呂氏春秋》、《戰國策》都說儀狄是大禹時期的人,他發明了糧食酒。三是杜康造酒,這是最為人所知的故事,大禹時期的大臣杜康發明了高粱酒,杜康遂被後代稱為酒聖、酒祖。不論哪種故事,可以確定酒至少在商代以前就已經發明出來了。商朝滅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喝酒誤國。所以單從喝酒、釀酒方面看,中國就甩同時期的倭奴三島好幾條街,此時期的倭奴三島還是石器時代,倭人還在拿着石器木棍。
倭國野人
二、日本的釀酒工藝
目前日本酒工藝的來源有四種說法:
第一,長江起源說。自中國人拿稻米釀酒後,在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日本進入彌生文明時代,中國長江流域的稻米傳到日本,所以很可能釀酒工藝在此時也傳入日本。
第二,朝鮮說。關於日朝交流的最早記錄,可見《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當時的倭人會乘船去朝鮮做買賣。而漢朝時期,漢武帝設置了朝鮮四郡,曹魏時期司馬懿又重建了四郡,漢文化得以大規模進入朝鮮半島。久不沐王化的三韓野人文明得到提升,中國的釀酒工藝就在此時外傳。所以日本可以藉助朝鮮間接吸取中華文化。《倭人傳》中也的確記載了倭人喝酒的事,可見至少在公元3世紀左右日本也能喝到酒了。
今天仿造的彌生時代的房子
第三,本土說。這種觀點主要是從公元8世紀成書的荒誕的故事書《古事記》中找依據,認為酒是天照大神所賜,來自天國,是日本自己發明的。
第四,考古挖掘實證。日本人在公元前1000年的繩文時代遺迹中發現了中國式的酒坑,所以日本學者提出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前日本人就已經從中國學到了釀造術。
而目前最廣泛的說法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世紀,在這漫長的跨度中,日本從中國、朝鮮學習了釀酒術。至奈良時代,倭王宮已經設立了專門的釀酒部門——造酒司,這些釀造師學藝不精,致使中式酒水變味,日式清酒由此初步成型。至日本所謂的戰國時代,清酒才普及開來,產量才得到提升。到了1911年,明治睦仁臨死之前,日本舉辦了第一次全國品酒會,日本獨立的酒文化才成型。
奈良的倭王宮
三、「神聖」的口嚼酒
所謂口嚼酒,就是用口水中的唾液澱粉酶充當發酵催化劑。釀酒之前,把釀酒原料放在嘴裏反覆咀嚼,然後吐到酒罈子里,進行發酵。這是一種古老的釀酒方法,起源於中國。相傳這來源於母親用嘴咀嚼食物餵給嬰兒,因為嬰兒消化系統不發達,所以母親才採用這種辦法。目前所知口嚼酒的最古老記載是《三國志·魏書·勿吉傳》,勿吉是部落名,居住在高句麗北部,先秦時期叫肅慎,唐朝時期叫靺鞨,宋代叫女真,也就是後來的滿族,其活動地域大致在今天吉林、黑龍江、外東北三地的東側。《勿吉傳》說當地人「嚼米醞酒,飲能至醉」。
口嚼酒
明代陳繼儒說在我國的台灣地區也有「造酒則以水漬米,越宿,令婦女手搓口嚼取汁為之,名曰米奇」,這是說先拿水泡生米,泡一宿之後,讓婦女對這些米粒手搓口嚼,逼出米中的汁水,然後發酵。清代的《藝林匯考》也記載了口嚼酒,說「高麗以弒米,琉球(我國台灣島)則婦女嚼米為之」。
綜上所述,不論什麼時代,不論什麼地區,中國的確存在口嚼酒,但這種酒不是漢人喝的。這種酒和漢人傳統的釀酒不同,加上釀造過程的因素,漢人很難接受,所以這種酒只在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流行。因此中國雖然是口嚼酒的源產地,但口嚼酒卻被日本借動漫宣傳發揚光大。
口嚼酒
四、日本的口嚼酒
日本的口嚼酒很可能有兩種傳入方式,一為北傳,一為南傳。北傳就是勿吉的習俗通過朝鮮傳入日本北九州,然後遍及日本。南傳則是我國台灣通過琉球傳入南九州,然後遍及日本。原則上口嚼酒只要是口水都行,因為促進發酵的元素是唾液澱粉酶;可在實際製作上都是女子口嚼,沒有男子口嚼;到了日本,光是女子還不行,還得是處子巫女。在日本神道文化中,巫女是溝通天人的媒介,處子巫女是神聖、無垢的。著名日漫《你的名字》就有巫女製作口嚼酒的場面。其實這很符合日本的習俗。
口嚼酒
歷史上,倭人好巫術,這點和商朝人很像。多說一句,倭人的很多習俗都和商人極其相似,加上周滅商後,10萬多名商人憑空消失,所以史學界一直有一個無法驗證的推測,那就是日本人實際是商人的後代。這一點日本德川時期的思想家荻生徂徠也大肆提倡「倭本殷裔」,但他的目的在於論證日本比中國更文明、更華夏,因為中國曆朝學的是周文明,而日本是商文明的後代,所以日本的歷史高於中國,日本比中國更中國,日本才是中華。而最著名的神婆就是公元2世紀末3世紀初的卑彌呼,她「事鬼道,能惑眾」,憑此成為倭國女王,曹魏還賞了她「親魏倭王」印。
親魏倭王
此外,因為古代日本發展緩慢,長期處於女系氏族社會,所以女性地位還是很高的。即便到了公元12世紀的平安後期,倭奴三島仍流行走婚制,男子的孩子習慣性寄放在女方家中。綜合因素之下,用處子巫女來釀酒很符合日本習慣。
口嚼酒
文史君說
當然我們說的口嚼酒製作是古法,喝的是古早味。今天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人注意衛生,也沒什麼神神叨叨的概念,所以今天的日本只要是個女子,清潔口腔之後都能製作口嚼酒,其成本遠遠低於日本高端人士吃的奧利給。而中國口嚼酒的製作,在南北朝時期,因為華夷大融合,勿吉尤其是此後的女真入主中原,他們祖傳的口嚼酒產量太低,又沒有漢族的燒刀子過癮,最終中國的口嚼酒逐漸衰落。
參考文獻
坂口謹一郎:《日本的酒》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
林開福:《淺談日本的酒文化》,《法制與社會》2008年04期。
楊榮華:《日本清酒的歷史》,《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