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2022年10月11日14:35:24 熱門 1112

1642年8月,位於爪哇島上巴塔維亞(Batavia)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荷屬印度總督安東尼·馮·迪門(Anthony van Diemen),派遣了一名叫做阿貝爾·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 1603–1659)的屬下「職員」,率領兩艘小帆船,開始了一次新的探險航程。

今天,巴塔維亞早已被另一個人們所熟知的名字所取代,那就是印尼首都:雅加達。而位於澳洲大陸的東南方、與雅加達隔着整個澳洲大陸遙相呼應的塔斯馬尼亞島、以及該島東方的塔斯曼海,則是對當年那個叫做塔斯曼的「職員」的至高敬意。

如果翻看一下之前我們介紹過的那些地圖大咖的世界地圖,無論是墨卡托、洪迪斯、還是費舍爾、普朗修斯等等,我們就會發現,直到十七世紀上半頁,人類世界地圖上的南半球,基本上還只是一片靠想像描繪的「未知南方大陸」,人們沒有澳大利亞、或者新西蘭、或者南極洲等等的概念,只是根據那個年代流行的「大陸平衡」理論,堅信南半球「必須」存在着一整塊直通南極點的、平衡地球的「未知南方大陸」。而塔斯曼的兩次探索之旅,讓這片未知大陸的拼圖,又多出來一大段清晰的岸線。

阿貝爾·塔斯曼,出生在北尼德蘭格羅寧根省的一個小鎮,他和他的家族肯定都是普通的凡人大眾,因為在他成為塔斯曼海的「塔斯曼」之後,人們發現最早能夠追尋到他「成長足跡」的也不過是在1631年12月27日,28歲的塔斯曼娶了一位21歲的媳婦,彼時,他已經是一位阿姆斯特丹的海員了,在那個荷蘭商船的三色旗飄揚全球的年代,海員是「薪酬榜」上值得羨慕的行業,作為著名的「荷蘭國企」東印度公司的僱員,他數次加入從荷蘭到遙遠的爪哇島的航程中。1637年,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航海家的塔斯曼,同東印度公司又續簽了10年的「勞動合同」,兩年以後,塔斯曼擔任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北太平洋地區探險隊的副指揮官,並曾經抵達荷蘭在遠東的熱蘭遮城堡(今台灣台南安平古堡)、日本長崎貿易站等地,不過,風帆年代的每一次遠征探險都是一次極限運動,塔斯曼成為45名出發時的探險隊員中7名倖存者之一。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塔斯曼畫像 1903年J M Donald根據前人資料整理繪畫

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正是塔斯曼被任命為正指揮官、領隊出航的第一次探險航程,也正是因為這次探險航程,他才從風帆年代無數優秀但無名的航海者中「浮現」了出來,成為被後人銘記的荷蘭著名探險家「塔斯曼」。

塔斯曼率領的探險隊,從荷屬東印度總督馮·迪門那裡受領的任務是:自毛里裘斯島出發,在儘可能的高緯度海區向東探索「未知的南方大陸」,然後穿過所羅門群島的一連串島嶼,最後返回巴達維亞;與此同時,塔斯曼還必須儘力探察出一條從印度通往智利的可行航線;如果有可能,他還應查明他「到訪」的南方大陸的自然資源。

正如前文提到過的,當時的歐洲人,尚沒有今日澳大利亞、新西蘭、南極大陸等完整清晰的地理概念,對於地球大小的概念也是模糊的,否則,哥倫布也不會靠幾條小帆船航行70天就認為自己到達了東方的印度。東印度公司要塔斯曼憑藉風帆+運氣探索的這一片地理區域,以今日來看,差不多橫跨了整個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西起好望角、東抵合恩角,幾乎是跨越整整半個地球的距離。

好在,塔斯曼和東印度公司自己也都不知道,這是探索半個地球的任務。1642年10月8日,塔斯曼帶領兩條小船開始了航程,他們先從毛里裘斯島啟程向南行進,然後再朝東航行,並使兩條小船的航線盡量處於南緯44°~49°之間。當時荷蘭人從歐洲前往荷屬東印度通常採用布勞沃航路Brouwer Route,那是一條繞過好望角之後南下,再藉助南半球「咆哮西風帶」*那永不停歇的風力,快速向東橫穿印度洋的航線,但過於惡劣的海況和船員們的抗議,還是讓塔斯曼不得不調整了航向,改朝東北方向航行。11月24日,在南緯42°25′附近,探險隊終於發現了一條高聳的大陸海岸線。塔斯曼把這片海岸以派遣其出征的總督之名命名為「馮·迪門之地「(即現今的塔斯馬尼亞島南岸)。塔斯曼沿着塔斯馬尼亞島曲曲折折的海岸線一直航行到南緯42°線附近,他當時並不知道,這片新發現的陸地,只是今日澳大利亞東南方向一個近6.5萬平方公里的大型海島,而並非是「南方大陸」的一段海岸線。但在巴斯海峽(分割澳洲大陸與塔斯馬尼亞島的海峽)被發現以前,「馮·迪門之地」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都被歐洲人當做了「南方大陸」的一個半島。

*咆哮西風帶,The Roaring Forties,是南緯40°-50°之間 一個環繞地球的特殊低壓區,常年盛行五六級的西風和四五米高的涌浪。 上文提到的那條荷蘭人的「布勞沃」航路命名自Hendrik Brouwer,他是荷蘭的探險家,海軍上將,並在馮·迪門之前任荷屬東印度總督。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荷屬東印度總督 安東尼·馮·迪門 畫像 荷蘭國立博物館藏

從南緯42°線附近,探險隊改為向東繼續航行。1642年12月13日,又一條高聳的海岸出現在探險隊的視野中,今天,我們知道那是新西蘭南島的法烏隆德角(南角),但塔斯曼在航行日記中寫道:「很可能這塊陸地連接着國會地,但並不確定……」。明顯地,塔斯曼把他所發現的這塊陸地,當作了荷蘭老鄉勒梅爾和斯豪騰*發現的國會地(荷蘭語,Isla de los Estados,英文通常翻譯為Staten Land)的延伸和繼續,他換句話說,他認為新西蘭南角這段海岸線也是「南方大陸」的某一段岸線,是「南方大陸」的一部分。

*雅各布·勒梅爾(JacobLe Maire)和威廉·斯豪騰(Willem Schouten),都是十七世紀初期荷蘭著名的探險家,前者是他老爹伊薩克·勒梅爾22個孩子中的一個,後者是伊薩克·勒梅爾的生意合伙人、一位有經驗的老船長。伊薩克·勒梅爾本來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眾多創始人之一,不過和公司「鬧翻」了以後,自己成立了一家Australian Company,當時可還沒有澳大利亞的概念,這個Australian公司按字義翻譯過來應該叫「南方公司」,老伊薩克試圖尋找從歐洲通過南美洲大陸最南方前往東印度的新貿易航線,從而打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許權。最終,雅各布·勒梅爾和斯豪騰率領的探險隊於1616年1月29日繞過南美大陸最南方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今日南美大陸最南端的合恩角,正來自斯豪騰的家鄉的名字,勒梅爾海峽的名字則來自於勒梅爾。 之後,他們穿過太平洋,並成為最早期「到訪」了新幾內亞群島、湯加群島太平洋群島的歐洲人,為那裡留下來許多荷蘭的名字,有些一直沿用到今日。「國會地」是他們在那次航程中繞過合恩角之前發現的一片陸地,或許是受那個時代前人信息的影響,他們匆忙得出結論竟然和塔斯曼出奇的一個思路:「此地是南方大陸的一個角」 , 為紀念荷蘭政府, 將其命名為「國會地」。今天我們知道,這只是遠在8500公里之外的南美大陸最南端、現屬於阿根廷的一個小島,被翻譯為埃斯塔多斯島,和新西蘭隔着遙遠的南太平洋。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天邊的燈塔》 儒勒凡爾納的遺著,背景地就是大西洋太平洋交界處的埃斯塔多斯島(Estados)

《天邊的燈塔》 儒勒凡爾納的遺著,背景地就是大西洋太平洋交界處的埃斯塔多斯島(Estados),不過英文仍然沿用了荷蘭人當年的稱呼 Staten Island,即 國會地。

塔斯曼從南角出發轉向東北,沿着海岸線繼續航行。在南緯40°30′處,他駛進一個港灣,在此,一些毛利人乘一隻小船駛近他的探險船,並在爭執中殺死了三個荷蘭船員。這隻第一批發現了新西蘭的歐洲探險隊,也成為第一批有人死於此地的歐洲探險隊,無可奈何的荷蘭探險家,把此地的海灣稱為「殺人犯灣」,不過現今人們稱呼此地為Golden Bay,意為「金灣」。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殺人犯灣 murderers' bay 今天被新西蘭人稱為金灣Goldenbay

殺人犯灣 murderers' bay 今天被新西蘭人稱為金灣Goldenbay By Isaack Gilsemans_1642年,畫家本人也是塔斯曼探險隊成員,他第一次向歐洲人描繪了毛利人的樣子。

塔斯曼的探險隊當時已經駛入了分割新西蘭南、北島的那條海峽,但他終究沒有穿越過去,而是仍然把它當成了臆想中的「國會地」的某處海灣,並繞回到北島西岸繼續航行,1643年1月4日,他駛抵了今日北島的北部海角,並把這個海角命名為總督他媳婦「瑪麗亞·馮·迪門角「(南緯34°5′)。此後,他在這個海角和三王群島之間駛進了南太平洋。

探險隊於1月20日抵達湯加群島,之後又陸續探索了斐濟群島、所羅門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北方水域,在南太平洋這一大片群島之上留下許多荷蘭人的足跡與名字,6月15日,塔斯曼回到了巴達維亞,結束了他的第一次探險航程。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塔斯曼探險隊成員 ISAACK GILSEMAN 繪製的 湯加的東加塔布島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繪製於1780年的一幅荷屬東印度首都巴塔維亞景觀圖,大致為現在的北雅加達區域

以今天的視角,一趟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和新西蘭海岸的探索足以是那個年代的偉大探索。然而,以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角度來看,塔斯曼的探索難以令人滿意:他既沒有找到有前途的貿易區,也沒有找到有用的新航線。塔斯曼去世後20年,他的航行日記才被第一次印刷出版(1680年),書名是《阿培爾·揚遜·塔斯曼日記——1642年對未知的南部陸地的旅行》。

但是總督馮·迪門還是下令又裝備三艘船,組成一支新的探險隊,這支探險隊仍歸塔斯曼領導和指揮。這次探險的目的,是進一步探察和確定:斷斷續續發現的「南方大陸」(即今日的澳大利亞)的海岸線,到底是不是一塊統一完整的大陸?在卡奔塔利亞灣里,有沒有一條通往南部馮·迪門之地的海峽?雖然這個任務在今日人們的眼中看來有些荒謬,大致等同於:探索一下澳洲大陸的中間是不是有一條貫通南北的海峽。

1644年,塔斯曼帶領三艘船再次離開了巴達維亞,向東航進。關於這次探險活動的情況只留下了兩份文獻:一份是旺·迪麥致荷蘭東印度公司經理們的一封信;另一份是一張由塔斯曼和他的兩次探險航行的主舵手、弗朗斯·維斯蓋爾所繪製的地圖。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新南威士州立圖書館藏「塔斯曼波拿巴地圖 約1644年」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州立圖書館地上復刻的「塔斯曼波拿巴地圖」,其探索的澳洲海岸線清晰可見

人們從那張地圖上能夠清楚地看出,塔斯曼決定沿着威廉·詹茨(Willem Jansz或Willem Janszoon,1570-1630,荷蘭航海家,他是有記載的首位登陸澳大利亞的歐洲人)的路線,順着新幾內亞的西南海岸航行,繼而越過托雷斯海峽。但,或許是當時的天氣原因,或許是水道中一道道複雜的珊瑚礁,塔斯曼並沒有穿過托雷斯海峽向東航行,而是向南深深地駛進了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並且逆時針環繞了這個海灣的全部海岸線,去尋找那個「可能」貫通大陸南北的海峽,海峽自然是不可能找到,但探險隊準確描繪了這塊大陸的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海岸線,這是一條從卡奔塔利亞灣約克角之地起直到恩德拉赫特之地(即從南緯12°、東經137°到南緯23°45′、東經113°5′)的漫長的海岸線,連同卡奔塔利亞灣的海岸,第二次探險查明了長約3500公里的澳洲海岸線,也證明了從卡奔塔利亞灣沒有通向南部和或者通往馮·迪門之地的任何海峽,荷蘭人在此陸續發現的各片陸地(除馮·迪門之地),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大陸的各個地區。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塔斯曼的 兩次 盲人摸象路線

或許,當年開闢荷屬東印度殖民地貿易的航線時,為了避開葡萄牙、西班牙在印度洋上的既有勢力,荷蘭人探索並開闢了更靠南方的航路,在風帆年代早期許多版本的地圖上,能夠找到許多荷蘭探索者留下的「痕迹」,早期發現並登陸那塊「未知南方大陸(今澳大利亞)」的歐洲人,也大部分是荷蘭人:

-1606年2月,上文中提到的那個威廉·詹茨於約克角附近的Pennfather河河口附近登陸,但他當時錯誤地把約克角當做新幾內亞的一部分,離開時也未作太多的記錄;

- 1616年,荷蘭「恩德拉赫特」號航船發現了位於南緯23°~26°5′之間的恩德拉赫特之地;

- 1618年,荷蘭的水手們乘「澤沃利弗(『海狼』)」號船,曾在澳大利亞登陸過;

- 1619年,兩個荷蘭船長-弗利德里克·豪特曼和雅科布·埃德爾發現了澳大利亞西面沿岸的埃德爾半島岸線(前者是科內利斯·豪特曼的弟弟、那個在第一次荷蘭印度尼西亞探險隊中,為普朗修斯帶回了南半球觀星數據的弗里德里克)

- 16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揚·卡爾斯捷斯帶領船隊沿新幾內亞的南部海岸徑直航行到托雷斯海峽的入口處,但是他當時也未能發現這個海峽。他在此調頭向南航進,並取道揚茨的航線,沿着約克角半島的西海岸一直行進到南緯17°8′處。

- 1627年1月,荷蘭人皮切爾·涅伊茨發現了直到涅伊茨群島的今澳大利亞南部海岸。涅伊茨在英語中被拼為紐次,所以現今被稱為紐次群島;

- 1628年,還是這個涅伊茨,在南緯20°附近的今澳大利亞西北部沿岸發現了德·維塔之地,但這個荷蘭地名在現今的地圖上未被流傳下 來;

- 1629年6月,荷蘭船長弗朗斯·比爾薩爾特在位於南緯28°線附近的這個地段的西海岸遭遇海難,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登上了陸岸,探察了這個人們不知的地段……

就這樣,到17世紀40年代時,以塔斯曼為代表的一眾荷蘭探險家,已經證明,這個南方大陸並非一整塊通向南極點的大陸,荷蘭人在他們所繪製的地圖上描繪出了這個「南方大陸」南、北、西段的大部分海岸線的輪廓,並將這個大陸稱為「新荷蘭」(NIEUW HOLLANDE)、大陸東方的那兩個島嶼為「新西蘭」(NIEUWZEALANDE)*。

*「荷蘭Hollande」與「西蘭Zealande」,分別是當時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一個省。

然而,荷蘭人可能被利潤豐厚的印尼香料貿易航線忙暈了,他們並沒有在這片南方新大陸上建立起有規模的殖民定居點。

在塔斯曼之後四十多年,1688年英國探險家、私掠船長威廉·丹皮爾於登陸了「新荷蘭」西北海岸;1770,詹姆斯·庫克船長著名的太平洋探索航行詳細地測繪了「新荷蘭」的東岸,按英國人的習慣命名那裡為」新南威爾士」,並代表英國政府聲稱擁有了那片領土。1786年,英國政府決定殖民於此,後又多次探測整個「新荷蘭」大陸,並與1817年正式定名為澳大利亞。最終,荷蘭人的「新荷蘭」成為了英國女王的「南方大陸」海外殖民地,「Nieuw Hollande」的名字被『Australia「所取代,不過,荷蘭人命名的另一塊陸地——「新西蘭」——的名字,則一直流傳到了今日。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阿貝爾·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 1603–1659)

之所以把塔斯曼的探險故事,講了這麼多篇幅講,全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幅法國製圖師德斯諾斯(Desnos)的世界地圖。


殺人犯灣畔的新西蘭,新荷蘭老鄉勇者無畏,澳大利亞的前世今生 - 天天要聞

法國製圖師德斯諾斯(Desnos)的世界地圖1772年版

這幅世界地圖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1772年,可以看做是一條時間分割線:在此之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完整岸線輪廓依然缺失大量信息、許多部分是基於假設;但1771年,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的第一次太平洋探險航行結束後,他成為首次環航了新西蘭的歐洲人、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海岸的歐洲人。在後庫克時代,歐洲人製作的世界地圖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岸輪廓變得完整而清晰起來。

(待續)

榮耀艦隊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