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6327 字
閱讀時間約:8 分鐘
本文章節:
01、當找到適合的康復手段,最好果斷決定
02、父母的自我反省的意識和能力很重要
03、患者的配合度影響其康復速度
04、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有性取向的疑惑?
最近,我們分享了重度抑鬱症患者星研的心理干預經歷、康復經歷。
星研在大二時得了嚴重的抑鬱症,有幻覺和自殺念頭,被迫休學。後來還被其他權威的精神科專家診斷為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前兆,但藥物治療和一般心理諮詢的效果都不理想。
後來,星研的媽媽帶女兒找到我們。經過系統化的深度心理干預後,星研已經成功復學,學習和生活狀態都很好,得到了老師的賞識,還設立了考研的目標。所服用的藥物在復學前就撤停了。
因為星研的癥狀嚴重,但康復效果非常好,所以案例分享後,很多患者家長非常關注。很多人在後台問我們:
星研病情接受了多久的心理干預?
她接受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一共有多少次?
我們查閱了一下心理干預記錄,星研和父母一共接受了約60個小時的臨床深度心理干預,前後大概5個月。
其中,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的次數為10次,其餘的主要是臨床認知心理干預、家庭治療、催眠感受性測試、治療動機強化等。
這種康復速度和效果,對於這種癥狀複雜嚴重、同時有多個診斷,而且求治動機較弱的患者來說,很多精神心理從業人員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為如果她採取的是主流精神科藥物治療,就算再輔以主流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往往至少要花1到2年時間才有可能恢復部分社會功能。而且因為康復效果不穩定,所以很多大夫會建議繼續長期服藥,預防複發。很多心理諮詢師會建議接受長時程心理諮詢,至少1年起步。
那又有很多家長要提出疑問了:那如果我的孩子也接受你們的臨床心理干預,是不是也能像星研一樣,好得這麼快,效果那麼好?
如果我們說是,那肯定是不負責任的。每個患者的病情、癥狀、成長經歷和家庭背景都不一樣,癥狀越多、越複雜,心理干預耗時就越長,所以每個患者的心理干預時長都不同。
那如果孩子的病情嚴重程度跟星研差不多呢?甚至其年齡、所遇到的困難也差不多呢?是不是臨床心理干預時長也就差不多?
這也不一定,因為每個患者和家庭的信任度、配合度不同,悟性的程度也不同。再展開來說,就要說到星研之所以能高效、快速、順利康復的具體因素了。
我們認為這分為3個方面,一是我們的臨床心理干預技術越來越完善,尤其是催眠治療師Lucy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經驗越來越豐富。
二是星研的家庭因素,這主要指她的父母對我們高度信任、配合,其自我反省的意識和能力也非常強,很快就認可並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式。
三是星研的個人因素,她的悟性很高,對新知識的領悟能力很強,而且會應用。當然,她對我們的信任和配合度也很高。
對於第一點,也就是我們的技術,這裡就不多說了,以下主要分析幫助星研快速康復的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
其實,無論患者接受的是哪一種治療手段、康復方案,這兩個因素對於加快康復都非常關鍵,希望以下分析對大家有幫助。
01、當找到適合的康復手段,最好果斷決定
我們之前提及過,在星研家庭里,媽媽性格強勢、做事說一不二,而且在成長時期也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所以她的情緒容易波動。
說得通俗一些,她曾是家庭中「負能量」的主要來源,對丈夫和女兒都造成過不少心理傷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是,星研患病後,媽媽又第一個意識到,以藥物為主的治療手段、以及傳統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解決不了女兒的根本問題。她開始接觸、了解我們,決定帶女兒前來面診,面診後又很快決定申請我們的緊急心理干預。
當時女兒心裏不情願,求治動機很弱。星研爸爸則比較認可公立大醫院的專家,根本就不相信我們的理念和技術。星研的媽媽做了很多解釋和引導,才終於說服了他們。
還有,星研剛轉到催眠治療師Lucy處時,她抵觸心理干預的心態浮現出來了。她說Lucy在她眼裡就是一個「質子」,還說自己活得挺好的,直接「躺平」,根本不需要心理干預。
Lucy意識到她內心的真實求治動機很弱,信任度和配合度較低,不宜進行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就把她退回到我這裡,繼續做認知心理干預,強化治療動機。
這一來二去,就花了大約4個小時的心理干預時間。當時星研的爸爸就開始焦慮了,甚至有點不耐煩。他覺得好不容易開始深度催眠了,結果又退到上一階段,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但星研的媽媽很淡定。我向他們解釋,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也有「適應症」,那就需要患者有較強的求治動機,較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
否則,深度催眠會進行得很不順利,效果也不理想,後面就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讓星研退回到認知心理干預階段是必須的,這個時候,慢就是快。
就算父母一再堅持,我們也會拒絕進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因為明知效果不佳,硬着進行下去也是浪費患者、家長的時間。當然,如果父母不認同,可以選擇終止心理干預。
星研的媽媽完全認可並同意我們的判斷,也努力地做丈夫的工作,降低他的焦慮,最後兩人才形成統一意見。
那星研當時為什麼抵觸心理那麼強?部分原因是她之前接受過的精神科治療、心理治療效果都不理想,她覺得自己康復無望了,「躺平」算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假設星研第一次尋求治療就找到了我們,也就是求治動機很強烈、態度積極的話,這至少可以減少4個小時的心理干預時間。
02、父母的自我反省的意識和能力很重要
星研的媽媽除了作出以上的明智決定之外,還有一點對女兒的康復起到更大作用——她的自我反省意識、能力非常優秀。
在星研的心理干預過程中,我們將發現的心理創傷告訴她媽媽,她的媽媽很震驚。
但她很快就能想到,她的一些錯誤教育方式、不理性執念很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包括她以前遭受過的校園欺凌,還有星研姥爺的錯誤教育方式等。
有了這一層領悟之後,她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覺察就更加深刻了,也不容易陷入盲目的自責和焦慮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還有,星研明顯感受到父母對我們很認可,所以好幾次向我們指出父母的一些不足,希望我們督促父母改正。
比如,星研發現媽媽信佛後,一度以為自己很了解佛教,逮着人就說佛教的好處,甚至在其工作的政府機關里也到處宣揚,被領導公開批評。
星研還發現媽媽報復心很強,被別人指出不足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逆反、不屑,「反正他們也不能拿我怎麼樣」,甚至會想着怎麼報復。
星研諸如此類的建議有很多,我們也因此發現她對父母的了解其實很深刻,只是父母自己沒有意識。
面對女兒這些「批評」,星研的媽媽能真誠地接受,發自內心地反省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以後如何改正。
當然,星研的爸爸自我反省能力也很好。我們指出他有自以為是的心態,總是不理性地打擊女兒,他很快就改變了對待女兒的態度,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邊界。
而且,隨着星研過去遭受的疊加性心理創傷不斷被找到、修復,我們再跟星研父母深入分析,他們的自我反省就更具體了。
父母積極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後,孩子的心理壓力大大減小,想法得到理解和支持,家庭氛圍就更加融洽、溫馨。
那麼,父母原來造成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就能得到更好的修復,孩子就能康復得更快、更平穩。
所以,父母自我反省的意識、能力和智慧有多重要?星研這個案例就是很好的體現。
我相信,現在的星研媽媽已經完成了180度大轉變,自我反省很可能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甚至是人生智慧。
她還利用學到的科學精神心理學知識,引導家中老人、親戚科學養育,到社區做志願工作,把積極的影響帶到家族和社會。這非常有意義。
03、患者的配合度影響其康復速度
說完了星研的父母,那星研有哪些有利於其加快康復的個人因素?
簡單來說,主要是她的悟性很高。以下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星研當時有個心理問題——很抗拒照鏡子,總覺得自己長得很醜。在深度催眠下,Lucy發現了背後的心理創傷,其中一個發生在初二。
當時班級拍集體照。有個同學拿到電子照片後,把班裡每個人的頭像都截了下來,放大,然後發給同學們。他把星研的頭像發給她時,直截了當地說,「你看你,長得可真丑!」
星研一看,嚇了一跳!照片中的她眯着眼睛,臉很黑,毫無表情,真的很醜,「我平時照鏡子,覺得自己長得還挺好看的,可這怎麼跟鏡子里的不一樣?」
她感到無地自容,還得出了錯誤的認知,認為「鏡子里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從那以後,她就否定自己的長相,再也不照鏡子。
Lucy修復了這個創傷後,第二天我對星研進行強化認知干預。我告訴她,為什麼她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一張照片,立刻改變了對自己的外貌評價,造成了心理創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因為她當時本來就比較自卑,那個同學又是班幹部,在她心目中代表着權威,所以同學的一句話,瞬間把她「清醒催眠」 了。
我還自我開放,說我的鼻子塌鼻樑,從小被村裡人起綽號「哈密赤」(評書「岳飛傳」的一個角色,被人割掉了鼻子),非常自卑,差點去做了整容手術。沒想到,我第一次見現在的丈母娘時,她說我的鼻子有福氣。一句話就把我多年的創傷治癒了!我也被「清醒催眠」了。
我說得繪聲繪色,深入講解了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星研聽得咯咯笑。我又跟她講清醒催眠的原理,她很快就明白了。
沒過幾天,她父母告訴我,星研跟他們起了一次衝突。媽媽的語氣很羞愧,說那天她又因為一些事情,脾氣上來了,不停地數落丈夫。
星研看不下去了,突然走過來打了媽媽肩膀一拳。爸媽當時就懵了!媽媽當時更生氣了,但考慮到女兒還在康復期,只好憋着。
後來,星研向媽媽道了歉。媽媽也反省了自己,覺得女兒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了,是件好事。但媽媽很困惑,她問我:女兒以前從來沒有敢對父母有暴力行為,心理干預後怎麼會出現這個情況?
我問星研,當時是怎麼回事?她說,那天媽媽又掉入了負性情緒和災難化思維的惡性循環,完全不聽爸爸的解釋,不停地罵,甚至有點歇斯底里了。
星研很想幫爸爸,但在那種狀態下,她覺得跟媽媽跟好好說是沒用的,媽媽根本聽不進去。突然,她想起我說過的「清醒催眠」,思考了一下,決定採取行動。
她衝上前去,猛地給媽媽來了一拳,媽媽驚呆了,問「你打我幹嗎!」
星研理直氣壯地回答:「你以前打罵我是教育我,現在我打你也是教育你!」
媽媽頓時就僵住了,很快整個身體癱軟在地,爸爸嚇壞了,趕緊來扶。星研知道媽媽可能對自己有負性情緒,馬上識趣地走開,讓爸爸扶媽媽進房間並留下安慰媽媽。等到媽媽恢復理性後,她向媽媽道了歉。
我聽了之後,也驚呆了!她不但一眼看出了媽媽當時的不理性狀態,還想到用「清醒催眠」的原理去及時處理!
還有,在心理干預後期,星研的自我覺察能力很強。當時,催眠治療師Lucy總結了幾個她認為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但星研覺得這不是問題,說「這只是我個人的生活習慣而已」「這對我的學習又沒什麼影響」。
但Lucy再稍加解釋後,她就坦然接受了。
她說,這不是她打心底認為這是個問題,而是她相信Lucy的專業、水平高,也意識到自己有認知邊界。她以為自己很理性、看得很清楚,但這不一定是真正的理性,而可能是被過去的病理性記憶蒙蔽了眼睛。
星研這種對我們的高度認可、信任,還有及時的自我覺察是很難得的。因為在臨床心理干預中,我們遇到很多青少年患者,尤其是男生,非常偏執,篤定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
說得通俗一些,他們很「軸」。如果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的經驗或水平不足,很容易跟這種患者陷入詭辯,患者根本就不願配合。
對於這種患者,我們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引導、解釋,才有可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而配合心理干預。
但星研自從恢復求治動機之後,花了幾分鐘就做到了。這是她的康復速度如此快、如此好的重要因素。
04、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有性取向的疑惑?
星研現在康復情況非常好。不但順利復學,學習成績上升,得到班主任的欣賞,而且積極進取,定下了讀研的目標。
不過,這不代表她康復的路上毫無隱患。我們的臨床心理干預不對患者的所有病理性記憶進行處理,這不但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因為當患者的精神心理整體恢復理性、健康後,很多問題可以在其後續的成長中逐漸化解。
但我認為,其父母要留意女兒這個方面的隱患:性取向。
星研剛接受心理干預時,提及曾經有一位男生向她表白,但她描述當時的感覺是「很噁心」。
初中時,她還喜歡過一個女生。對方把自己當朋友,但她對對方不只有好朋友和閨蜜的感覺,還有點朦朧的、愛的感覺。後來因為升學,兩人分開,星研心裏非常難過。
從過往對其他患者的心理干預經驗來看,星研的這些經歷有可能涉及同性戀傾向。但在心理干預過程中,她的這個問題並不突出,我們也就沒有專門處理。
根據經驗,星研對男生的表白感到噁心,有可能與她從小與父親的親子關係不良有關。這往往是女性排斥、抵觸異性的根源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對於女生的「朦朧感覺」,這有可能與一些病理性正性情緒有關,也可能與她接觸過同性戀相關的信息有關。
現在的互聯網信息龐雜,很多孩子很小就接觸到同性戀文化,並且不抵觸。如果他們發現自己與異性很難形成良好關係的話,不排除會萌生以後找同性過日子的想法。
但星研的悟性和父母的積極改變來看,這個隱患並不大。這只是她以往的一種朦朧感覺而已,相信星研也對此有理性的認識。
而且我叮囑過她父親,要繼續努力改善與女兒的親子關係,讓女兒感受到來自男性、父親的愛和安全感。
現在星研專心於學業,暫時不想談戀愛。如果她以後遇到有感覺的男生,希望父母能在尊重她意見的同時幫忙把把關。
那如果發現男生不是「渣男」,他們最好鼓勵女兒適當發展戀情,建立對異性的親密感覺,這對她未來的人生和幸福有積極影響。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等精神障礙患者,就算真的出現了同性戀傾向,甚至有過同性戀行為,這也不是不能改變的。
我們過去的不少真實案例表明,部分同性戀屬於繼發性的,背後其實也是病理性記憶,當利用深度催眠予以修復後,他們恢復了理性,並選擇了主流的性取向。星研的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我們曾經分享過的這個案例,患者小林因抑鬱症、雙相障礙來求治,當時她說自己是同性戀者,還交往過同性戀人。但對此接受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後,她意識到自己過去的性取向源於疊加性心理創傷,並重新選擇了主流的性取向。
而且,在現在這個多元化和包容的社會,就算創傷沒有修復的個體選擇成為同性戀者,也不意味着無法獲得幸福。
但這就對他們的父母、伴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能走進他們的內心,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引導他們更從容地面對外界的目光和壓力。
另外,雖然星研的父母自我反省的意識和能力很強,但他們畢竟和女兒有較大的年齡差距、學歷差距,還有成長時代的巨大差異。隨着女兒不斷成長,他們能給予正確、積極引導的難度就越來越大。
我樂意為星研繼續提供一些指導。比如她遇到一些挫折時,我指導她如何調整心態,或者針對考研或求職提供建議。但這也只是她人生的一小個階段。
現在,她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創傷得到了較好的修復,能積極、正確地與人交流了。相信她能遇到可提供積極引導的同學、老師、上司等,實現人生的價值,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