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這是一個值得載入中國科技界歷史的日子,同時也是科技界感到屈辱的一個日子。正是這一天,老美針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包括台積電在內的高通、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五家芯片供應商正式停止對華為進行供貨。
一夜之間、一紙禁令,直接讓華為手機業務進入到了黑暗時代。
在9月15日之後,很多分析師都指出可能華為要徹底放棄手機業務,因為芯片可謂是手機最重要的命門所在,沒有它,手機就只能成為一塊板磚。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華為直接「壯士斷腕」,迅速將子品牌榮耀從華為體系中剝離,然後逐漸減少現有手機的供貨量,讓華為手機以微弱的供應量在市場中進行流通。
但這並未徹底解決華為手機的難題,沒有芯片就沒辦法研發新手機,即使華為在今年7月底發佈了新一代旗艦手機P50系列,但它卻少了5G這一關鍵的配置,身處5G時代手機卻沒有5G,這樣的手機在市場上就極大的缺少了競爭力。
當發佈會上余承東宣布華為P50系列只能搭載4G網絡時,很多人看到這一幕都感到很心酸,心裏都在擔心着這一存在十幾年之久的國產手機品牌會不會落魄到諾基亞之流,同時也在感慨着,如果沒有這一紙禁令,華為今年是不是就能實現余承東所說的世界第一手機品牌的目標。
現在的華為手機銷量已經徹底從之前的前三名跌出了五名開外,但銷量下跌了並不代表着這個品牌就會逐漸消失了。
在芯片斷供的12個月之後,也就是在今年的8月17日,華為終於公布了決定:華為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這個決定來自於8月17日晚間華為心聲社區披露的《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與新員工座談紀要》,在這份紀要當中,華為董事長郭平就明確表示,華為生存沒有問題,消費者業務可以活下來,華為手機業務也不會放棄,同時郭平也在這裡再次強調了華為不會造車,只會幫汽車廠家造好車的經營理念。
但是在缺少芯片的情況下華為是憑藉何種底氣認為手機業務可以活下來呢?這份紀要當中就給出了答案。
郭平指出,針對技術卡脖子的問題,華為會加強研發、加強投入,同時自建和幫助產業鏈的夥伴解決供應連續和競爭力問題。
同時郭平還透露華為能設計出來芯片,但沒有人能幫華為製造出來,而這份難題華為已經在和產業鏈的夥伴們進行攻關了。
從目前網上公開的消息來看,華為這兩年年多來在國內半導體行業上可謂是動作不斷,哈勃投資是華為旗下專門投資半導體產業的公司,在成立兩年多的時間裏,哈勃投資已經累計投資了國內將近40家半導體公司,覆蓋了芯片全產業鏈,按照時間計算,哈勃投資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投資一到兩家公司。
而且據工商消息顯示,這個月哈勃投資還入股了重慶勵頤拓軟件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是工業仿真軟件,而哈勃投資則以15%的持股額成為了這家企業的第三大股東。
等到國內造芯能力增強之時,就是華為手機王者歸來之日。
你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