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2月18日,華蘭疫苗(301207.SZ)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開盤高開31.86%,盤中最高漲超40%。最終,華蘭疫苗收報70.30元/股,漲幅23.59%,總市值281.21億元。
招股書顯示,華蘭疫苗此次IPO公開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發行價56.88元/股,募集資金24.95億元。其中,10.84億元用於流感疫苗開發及產業化和現有產品供應保障能力建設項目,7.61億元用於新型肺炎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最終實際募集資金22.76億元。
華蘭疫苗成立於2005年,是血液製品龍頭華蘭生物(002007.SZ)的分拆控股子公司,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的生產、研發及銷售,擁有國內最大的流感疫苗生產基地。73歲的安康是這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早在2009年,他就以70億元身家成為河南首富。華蘭疫苗上市,安康的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2月18日,華蘭生物報收26.10元/股,總市值為476.16億元。據最新市值計算,安康身家已超300億元。
公司主營業務產品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以下簡稱四價流感疫苗)、甲型HI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組乙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其中,四價流感疫苗於2018年上市,率先填補國內空白。憑藉先發優勢,華蘭疫苗的四價流感疫苗快速放量,並成為華蘭疫苗的業績支柱,助其坐上「流感疫苗王者」寶座。公司連續三年超八成營收依靠四價流感疫苗。
2月18日,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華蘭疫苗營業收入過度依賴四價流感疫苗。產品和收入來源過度集中和單一,對於企業營收的可持續增長,以及業績的穩定構成風險。
超九成營收靠四價流感疫苗,小兒劑型近日獲批
數據顯示,2018~2020年,華蘭疫苗四價流感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分別為512.2萬劑、836.1萬劑和2062.4萬劑,複合增長率100.66%。
批簽發數量連續三年持續增長,但隨着越來越多競爭者的加入,華蘭疫苗的市場佔有率出現下滑,2018年~2020年依次為100%、86.10%和61.41%。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12月末,除華蘭疫苗外,包括長春所、金迪克、北京科興、武漢所4家企業的四價流感疫苗產品已獲得批簽發,2020年批簽發數量依次為502萬劑、424萬劑、366萬劑和3萬劑。
此外,賽諾菲 、智飛生物、國光 、雅立峰及中慧元通的四價流感疫苗均已進入臨床III 期試驗階段,有望在近年陸續進入市場。
營業收入過度依賴四價流感疫苗成為華蘭疫苗的隱憂。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華蘭疫苗營收分別為8.03億元、10.49億元、24.26億元,而僅四價流感疫苗的同期收入佔比分別高達74.84%、92.71%、96.76%。
對此,華蘭疫苗也在招股書中提示,公司疫苗產品存在結構相對單一的風險。若市場需求出現不利波動或者其他競爭對手生產出質量更高的流感疫苗,或出現疫苗監管政策變化、接種者接種意願變化等情形,則公司存在因產品結構單一而導致現有市場份額縮減,銷量下滑,進而影響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風險。
柏文喜認為,華蘭疫苗在四價流感疫苗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具備先發優勢,同時還具備非常高的市場佔有率,這都是華蘭疫苗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在此基礎上,華蘭疫苗需不斷加強研發推出性價比更好的產品以及接續產品,才能確保在未來不會被其它企業超車,並維持業績的可持續增長。」
近日,華蘭疫苗的四價流感疫苗(小兒劑型)宣布獲批生產,用於6月齡至3歲年齡段人群,可正式生產和銷售。
對此,柏文喜分析,華蘭疫苗的四價流感疫苗有望藉助新適應症持續放量,但最終能否挽回其市場佔有率的不斷下降態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因為競爭者的市場表現也越來越強。
海通證券表示,華蘭四價流感疫苗兒童劑型首款上市,有望保持渠道優勢。預計遠期四價流感疫苗兒童劑型市場容量約25.6 億元。
美國CDC數據顯示,2019~2020 年度,美國流感疫苗接種比例最高的為 6 個月~4 周歲的兒童,滲透率為 75.5%;兒童各年齡段總流感疫苗滲透率為64%。而根據中檢院統計,2020 年度我國流感疫苗批簽發量為 0.58 億劑,總體接種率不足4.2%。
2月14日,華蘭生物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國內沒有上市的四價兒童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包括公司等共10家企業的四價兒童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尚處於臨床研究或生產許可申請階段。公司的四價兒童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預計將於2022年上市,研發進程較快,相比其他疫苗企業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國內目前共有14 家企業的四價兒童流感疫苗(6-35 月齡)處於批准臨床及以後階段,除華蘭生物產品已上市外,賽諾菲產品正在申請上市,北京科興、長春所處於III 期臨床,上海所處於II 期臨床。
募資7.61億元用於新型肺炎疫苗項目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內多家葯企宣布加入疫苗研發大軍。同年8 月,華蘭疫苗控股股東華蘭生物與廣州恩寶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恩寶生物)舉行了合作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華蘭生物將開展規模化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苗(重組人5型腺病毒載體)工藝研究,爭取達到年產上億人份的產能。恩寶生物與華蘭生物將共同申報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苗的臨床試驗,Ⅰ期臨床試驗計劃由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持在廣州開展。
2020年12月28日,國葯集團旗下的一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上市,成為中國首個正式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此後直到2021年6月,國內附條件批准上市或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已有7款。
2021年7 月28日,華蘭生物公告透露了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稱由控股子公司華蘭疫苗與恩寶生物合作研發的相關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華蘭疫苗將按照要求儘快開展相關臨床試驗工作。
此後這款腺病毒載體疫苗卻再無更多進展披露。此外,除了腺病毒載體疫苗,華蘭疫苗研發的新冠疫苗還包括自主開發的凍干鼻噴疫苗,與廣東公共衛生研究院和河南疾控中心開發的新冠滅活疫苗。
據華蘭疫苗最近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華蘭疫苗原定計劃將擬募集的24.95億元資金中的7.61億元用於新型肺炎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並計劃建成具備年產2億劑新冠疫苗產能的生產線。
華蘭疫苗依然想從新冠疫苗市場分得一杯羹。只是競爭已然激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7日,國內獲得附條件批准上市4款,獲得緊急使用批准7款,共21款處在臨床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