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2022年10月09日19:42:33 熱門 1001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前些天,朋友圈裡刷到閨蜜曬娃,九宮圖看下來,玩具各個都和二寶的一毛一樣。

當下就覺得很奇妙,留言給她,才知道原來她是抄我家作業來的。她的寶貝兒子比二寶小几個月,雖然因為疫情還沒見過面,卻有着穿過同一件衣服的深厚革命友情。


順勢,我答應她把二寶喜歡看的書,列個單子給他。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多重視「閱讀」這件事(不然也不會吃力不討好地一期期地辦「非虛構閱讀營」)。


我重視的,不僅僅是語數外全科學習都必須具備的閱讀技能,拋開這種功利的目的,我們時刻都不能忘記了閱讀的初衷和本質:


閱讀,是每個人從單一小自我走向萬千大世界的橋樑,是教會我們「認識」「思考」和「溝通」三大核心能力的學堂,是一種充盈內心、豐沛情感、沉澱生命的成長儀式。


孩子的長大,更是離不開書籍的滋養。


大寶現在已經實現了獨立閱讀、閱書等身兩大「成就」,涉獵廣泛,無論是歷史、科普等非虛構書籍,還是虛構的偵探、冒險故事,他都喜歡。


他還樂於當小老師,沒事就拿着他最愛的書給二寶念,遇到「知識點」還有模有樣地講解一番,二寶竟然也十分配合哥哥,不遺餘力地「表演着」。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看着小兩隻膩在一起的溫暖畫面,老母親深感欣慰。


二寶的閱讀種子,也在這種美好的氛圍下,悄悄發芽生長。


我在地墊上給她建了一下小小的「閱讀角」。每天,她都會主動去那裡,把所有的書一本本翻出來。有時自己看,有時找我們念給她聽。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曾有媽媽帶着疑慮來問我:「川媽,給那麼小的寶寶讀書,ta真的能聽懂嗎?」


不管是教育學者的研究理論,還是我的實踐經驗,都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能!


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認為,0-3歲孩子的學習,靠的是「無意識的吸收性心智」,他們像海綿一樣吸收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各種信息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心理學家,和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們,都進行過相關實驗,由孩子的母親和家人,為嬰幼兒重複背誦或播放故事。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些看似懵懂的孩子,已經通過聆聽開始了學習。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二寶對書的興趣也不大。最早,幾個月「扯」時的布書,對她來說更像個玩具。


慢慢地,知道翻書了,然後可以跳躍性地翻看圖片,到現在能從頭到尾看完一本書,聽完我講的故事,時間已經過去半年多。


但陪着大寶和二寶親子共讀的漫長過程,讓我愈加驚喜地肯定:沒有不喜歡書的孩子,閱讀是最好的早教和終身學習的方式。


今天,我把給閨蜜整理的書單分享給大家,裏面全是二寶目前最喜歡的繪本。

其中,大部分書是從大寶手裡傳下來的。有的書破損到差不多可以丟的程度,但她依然愛不釋手,每天都在翻。

在我眼中,它們才是最重要的「傳家寶」!


這是一份非常適合低幼階段(0-2歲)閱讀啟蒙的實用書單,為了幫助大家更仔細了解它們,讀好它們,我又專門寫了1萬字的書單詳解。

文章很長,先上完整書單:


二寶的愛讀書單

1)Jollybaby布書

• HIDE AND SEEK

• Where is my belly button?

• I see little you!

• Nose and Ears 等

2)杜萊作品

色彩互動系列《點點點》《變變變》

紙板書系列《真的很厲害!》《是大還是小?》《朋友?碰友!》《我來啦!》

百變創意系列《夜光星空閃閃閃》《鄉村黑夜變白天》《手指小蟲運動會》《手指小蟲起床了》《上下搭配變魔術》《形狀顏色大變幻》

3)日系繪本

五味太郎《小金魚逃走了》《小牛的春天》《是誰吃掉的?》《藏在誰那兒了?》《看,脫光光了!》《藏貓貓藏貓貓》《黃色的……是蝴蝶!》《從窗外送來的禮物》

佐佐木洋子《我要拉㞎㞎》《我要洗澡》《我去刷牙》《車來了》《草莓點心》《你好》《我喜歡游泳》

松岡達英《蹦!》《哇!》《誰的聲音?》《洞》

入山智:《小雞球球,藏貓貓!》《媽媽在哪兒?》《好朋友》《小雞球球幫媽媽做事》《晚安,小雞球球》《謝謝啦!》


它們都是怎樣美好的書?讓我細細道來。多說一句:純分享,沒有團購,更沒有廣告~


Jollybaby布書:撕不爛,有聲響,能水洗


HIDE AND SEEK

Where is my belly button?

I see little you!

Nose and Ears等等


聽過太多媽媽抱怨:好好的一本書,還沒讀完,已經遭不住孩子又扯又啃,缺頁少字,還沾滿口水和不明食物殘渣,被毀得差不多了。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不是「毀書」,而是孩子處於某個成長階段時的必然表現——他們正在努力地調動所有感官和肌肉,去體會與自己產生聯繫的周遭環境


於是,他們特殊的閱讀方式,跟我們想像中「安安靜靜捧着書一頁一頁翻」的正經模樣,可大不相同:


他們當然不認字,貌似也沒有在聽你讀;

他們可能對你專門展現的圖畫毫無反應,只是「冷漠」地看上幾眼;

他們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摸一摸、戳一戳,小臉湊上去聞一聞蹭一蹭;

他們可能會抓着書頁拍打撕扯,開心尖叫,與書中人物「互動」;

他們甚至會把書塞進嘴裏咬一口,嘗嘗顏色和圖案的味道……


別擔心,別懷疑,這些都是孩子正在享受閱讀的表現,千萬不要因此把孩子和書本隔離開來,而是應該挑選能適應這種閱讀方式的圖書。


我首先給二寶看的,就是布書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市面上做布書的品牌不止一家,再三比較之後,選擇了來自澳洲的Jollybaby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挑Jollybaby布書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①色塊大、明度高、對比度強,主體突出,增加孩子的視覺體驗。


以這本《Where is my belly button?》為例,使用了大面積的紅、黃、藍、綠、黑、白等日常環境中常見的基礎色,顏色鮮艷但不刺眼,配搭合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內置響紙、搖鈴、BB器等多種發聲裝置,帶動孩子的聽覺發展。


書的封面和封底都加入了響紙,捏起來嘩啦啦響,二寶聽見這種聲音,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有的書頁還內置了搖鈴和BB器。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二寶已經自己琢磨出了觸發不同聲音的方法,捏一捏響紙,搖一搖鈴鐺,拍一拍BB器,輕鬆演奏屬於她的旋律。


③細節由不同材質的材料組成,滿足孩子的觸覺需要。


每個養娃家庭,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孩子把所有ta能拿在手裡的東西都搞了一通「破壞」,成了家裡髒亂差的「罪魁禍首」。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手部敏感期,需要用手去感知周圍、探索環境、鍛煉大腦。


Jollybaby布書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種觸覺需要。像HIDE AND SEEK里的小機關,包含了粗布、絨布、滌綸棉、紗布、燈芯絨、鏡面等各種質感、不同軟硬程度的材料,讓二寶在觸摸的過程中,更安全、更多元地釋放自己、理解世界。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④陪伴成長,功能豐富,助力0-3歲孩子不同階段的能力培養。


布書,是書和玩具的結合體,在孩子與之互動的過程中,給予了他們成長的陪伴。而且,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布書還能有不同的用法。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上面是官方建議,我給二寶實際使用後覺得:


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把Jollybaby布書當做玩具,鍛煉視覺、聽覺、觸覺、手部肌肉的敏感度和力度,也能緩解一些平時積累的焦慮(是的,這麼大的小不點兒已經會焦慮了,需要通過抓捏、啃咬、拍打來釋放);


1-2歲的寶寶,可以通過布書來認識不同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翻閱書里的機關,在互動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對這個世界最最原始的邏輯認識(比如「被擋住了不代表沒有了」);


再大一點,寶寶就可以學習和閱讀布書上的詞句,為語言發展打好基礎。


二寶現在最喜歡就是和書里的小baby玩捉迷藏,樂此不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做工結實,可水洗,安全材質,環保衛生。


Jollybaby布書的材質很安全,做工也很精良,車線細密,是一本very「耐撕」的書,再也不怕孩子爆發驚人破壞力了。


我家這幾本,已經清洗過好多次了,依然結實又清晰,各種小機關也運作良好。


除了照片里的幾本,還有一個尾巴系列也很有名(我家也有,但不在手邊):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十來本布書裏面,夾滿了各種動物和它們的尾巴,叢林的、海洋的、農場的、彩色的、黑白的,可以滿足孩子薅尾巴毛的願望,連我都有點心動了。


Jollybaby布書不難買,某東和某當都有旗艦店,性價比真的超級高,我能打出5顆星。


論「創造性」和「藝術感」,我放心把娃交給杜萊


「閱繪本無數」的各位爸媽,沒有不知道杜萊的吧?


杜萊是享譽全球的法國童書大師,從94年到現在,已經創作出版了70多種童書,獲獎無數、譯本眾多,全世界的大人小孩兒都愛他。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也超愛杜萊,光他的繪本,家裡就收了十好幾冊,每次和二寶一起閱讀的時候,都要驚嘆一次書中滿滿的創意和藝術性


二寶也特別熱衷於書裏面的各種互動驚喜,自己就能用小手指頭翻翻點點,玩個不停。


這次,有三個系列的杜萊繪本,被我選入了二寶推薦書單。


色彩互動系列(2冊)

《點點點》

《變變變》


進入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愈來愈擔心的問題是:孩子會不會沉迷於聲光影像的刺激?會不會因此丟失閱讀的能力?圖書會不會因此消失?


杜萊的《點點點》《變變變》,讓傳統繪本獲得了新生。有媒體這樣評價這組書:「給了iPad重重一擊的交互式繪本。」我舉雙手表示贊同。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其實,書中的圖案都是單調質樸的:一個點,兩個圓,幾排色塊,沒有形象角色,沒有繪畫細節,卻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顏色本身


從《點點點》里紅黃藍三原色的碰撞交融,到《變變變》中顏色調和變化的更多形式,簡潔直接地戳中了孩子天生好奇、渴望互動的心。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二寶最喜歡跟着書里的指示「搞藝術」了。


先點一次黃的: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再按五次紅的: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用力搖一搖,顏色小球居然被二寶搖亂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再拍幾下手,「啪!啪!」,小球都飛向二寶,變出了更多的顏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這個互動感,太絕了!


在與《點點點》和《變變變》的遊戲之中,孩子靠一根手指的觸摸和指點,領悟到突破紙張的魔法,品嘗了「想像」和「創造」的奇妙滋味,也能體會到色彩變換的神奇,獲得第一次與藝術親密接觸的寶貴體驗。


紙板書系列(4冊)

《我來啦!》

《是大還是小?》

《真的很厲害!》

《朋友?碰友!》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杜萊2014年來中國的時候,就給孩子們講了這套紙板書的故事。


我看過當時的視頻,憑着誇張的畫面和形象的語氣詞,杜萊和孩子們跨越了年齡上和語言上的巨大鴻溝,開心地完成了交流。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沒錯,這套腦洞巨大的繪本,幾乎只使用了語氣詞和擬聲詞,而所有的故事和情緒,都通過畫面和語氣傳達,特別適合爸媽帶着孩子一起,一邊拿着書做動作,一邊大聲喊出來。


階梯式的書頁設計,也很有想法。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拿這本《我來啦!》給大家看看。表面上,孩子一眼就能看到書里的每一頁內容,知道主人公和故事:一輛紅色的小汽車,要開往遠處的一棟小房子。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一頁頁翻開,才發現小汽車在旅程中遇到了這麼多事!


轟隆隆!有越來越多、越來越陡的山坡: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嘀嘀!有錯綜複雜、迷失方向的城市: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啊——!有阻擋道路、無法前行的懸崖和大海: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嗨——!感謝大鳥的幫助,小汽車終於到達了小房子: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么么噠!原來,是一個寶寶,回到了媽媽的懷抱呀: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二寶特別喜歡這個寶寶和媽媽團聚的故事,每次讀完,就會過來和我抱在一起,笑作一團。


百變創意系列(6冊)

《夜光星空閃閃閃》

《手指小蟲運動會》

《手指小蟲起床了》

《鄉村黑夜變白天》

《上下搭配變魔術》

《形狀顏色大變幻》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這一組書,號稱是「可以從6個月用到6歲的百變創意玩具書」


本來我覺得有點誇張,但剛買回來時,連大寶都興緻勃勃地翻了一遍。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他尤其鍾愛《夜光星空閃閃閃》這本。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翻開書,粗看起來平平無奇,只有一些星星形狀的鏤空罷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但是在燈光下「充滿電」後,關上燈,黑暗之中立刻生出了一片燦爛的小宇宙!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大寶很喜歡這個夜光效果,一邊翻,一邊自己配上宇宙飛船升空翱翔的音效,很享受地沉浸在想像世界。


二寶的話,更喜歡講「手指小蟲」的《手指小蟲起床了》《手指小蟲運動會》兩本。


我陪她讀的時候,會在手指頭上畫好五官表情,做好準備。


在書頁的洞洞里扭動手指,扮演不願意起床的手指小蟲:「好睏啊,不想起床!」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或者運動會上的舉重大力士:「嘿!呼!嘿!成功啦!」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有時,我還會邀請大寶和爸爸過來親情客串。看着我們「三個手指一台戲」,二寶被逗得前仰後合,伸出自己的指頭來,碰碰哥哥的手指小蟲,再碰碰爸爸的和我的,像是一個觀眾對演員最高的褒獎。


《鄉村黑夜變白天》《上下搭配變魔術》《形狀顏色大變幻》,這三本很能鍛煉孩子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鄉村黑夜變白天》:白天和黑夜的景象有什麼不同?順序有什麼不同?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上下搭配變魔術》:上下兩件事物有什麼關係?有多少種搭配?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形狀顏色大變幻》:正方形里包含了哪些顏色?圓形里還有哪些形狀?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這組圖書,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調動手眼協調,邏輯力、想像力、創造力和藝術力都能獲得激發和提升,確實是親子共玩的「遊樂場」。


找尋生活中的溫馨時光,日系繪本是大寶藏


在二寶的書單里佔了大頭的,還有一批日本作家編繪的繪本童書。


其實,「繪本」這個詞,本身就來源於日語。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就大力引入和翻譯歐美經典繪本,也是亞洲最早推動本土繪本創作的國家,到現在,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完備,積累了許多優秀作家和作品。


日系繪本的風格細膩溫暖,畫面設計趣味性強,故事切入點常常很小卻又很妙,善於揣摩孩童的思維心理,再加上與中國相似的文化背景,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愛。


以作者分類,我給大家說一說書單里的這部分日系童書。


五味太郎(創意經典繪本系列 8冊)

《小金魚逃走了》

《小牛的春天》

《是誰吃掉的?》

《藏在誰那兒了?》

《看,脫光光了!》

《藏貓貓藏貓貓》

《黃色的……是蝴蝶!》

《從窗外送來的禮物》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五味太郎,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繪本作家,近50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了400多本繪本書籍,高質又高量。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特別佩服五味太郎的一點,就是他太善於「玩」畫面了,把每一本繪本都變成了一場解謎遊戲,數數字、比大小、看細節、找不同,用視覺創造想像,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


二寶愛讀的這幾本內容比較雜,但都很經典,容我慢慢道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小金魚逃走了》:有一隻調皮的小金魚,逃走後藏在了家裡的各種角落。這是二寶愛上的第一本繪本。


比如窗帘上、糖罐里、水果盤中: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鍾愛捉迷藏遊戲的二寶,找小金魚找得可努力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她第一次看(10個月左右),就從最後一頁滿是金魚的池塘里,迅速找到那隻特別的小金魚,我們都驚呆了!


到現在也不知道她是怎麼發現,小金魚的特別之處的?!


《黃色的……是蝴蝶!》:類似上一本的敘事方法,但更進階——以「黃色」這個共同點,串聯起小男孩捕蝴蝶過程中的種種誤會。


黃色的,可能是小雞,可能是氣球,還有可能是安全帽: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看到最後,小男孩終於不再只靠「黃色」做判斷,卻也錯過了窗外那隻真正的蝴蝶……


書中的道理,二寶可能還不明白,但黃色蝴蝶肯定是看懂了,每個蝴蝶洞洞都被她摳破了。

《冰激凌是誰吃的》《襪子藏哪兒了》:把各種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和物品都融進圖畫細節里,更類似「大家來找茬」的遊戲。


大大提升了二寶的反應能力和辨認能力,畢竟動腦動手又動口。


畫面中動物和人物的數量會逐步增加,還能鍛煉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以上四本,都是非常典型的觀察解謎類繪本。


《藏貓貓藏貓貓》:沒錯了,又是孩子最喜歡的捉迷藏題材。但這一本,用簡單好懂的方法呈現了捉迷藏的「原理」——用比自己大的東西,把自己遮起來,才能不被找到。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每一種動物,都找了比自己體型更大的動物,一個躲在一個身後,躲了一長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但風把雲吹走後,動物們又一個接一個被自己的小夥伴找到了: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從窗外送來的禮物》:以聖誕節為故事背景,講了一個粗心的聖誕老人送禮的故事。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從窗戶看到一排大牙齒,一定是鱷魚的家!但實際上,這裡是誰的家呢?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從窗戶看到一片黑乎乎的,這家一定沒人!但實際上,是誰住在這裡呢?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聖誕老人鬧出的烏龍,讓孩子在捧腹的同時慢慢理解: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自己認為的也不一定是真的。而且,原來大人也是會犯錯的呀!


以上兩本,對邏輯推理和想像力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看,脫光光了!》:孩子排斥洗澡,可是讓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問題。這本書給出一個可供參考的模板,讓爸媽和孩子可以把洗澡變成玩遊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小牛的春天》:像一首浪漫的童詩,用想像串聯起小牛的成長和春天的到來,讓孩子見識到四季輪換的奇妙,和生命綻放的美好。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覺得,上面這兩本是非常好的自然教養類繪本,用遊戲和故事帶孩子成長。


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瑣事,在五味太郎的筆下,都能變成幽默的生活趣事。作品中不加掩飾的童真和新奇想法,讓二寶獲得了許多快樂能量。


佐佐木洋子(噼里啪啦系列 7冊)

《我要拉㞎㞎》

《我要洗澡》

《我去刷牙》

《車來了》

《草莓點心》

《你好》

《我喜歡游泳》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七本套裝,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之作。


她把自己的育兒經驗融入繪本創作之中,畫風可愛,故事簡單。內容上,都是取材於生活中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要拉㞎㞎》:一個人去上廁所,先敲敲門,上完廁所記得要洗手,別忘了穿上褲子呀!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這套書里,二寶最愛這一本。


《我去刷牙》:吃完東西要刷牙,好麻煩,左刷右刷上刷下刷,可是為什麼要刷牙呢?


《我要洗澡》:今天你洗澡了嗎?沖沖頭髮沖沖腳丫,把泡沫都洗乾淨,又是一個香噴噴的乾淨寶寶啦!


《你好》:第一次跟別人見面、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應該怎麼開口呢?先禮貌地打個招呼,總不會錯!


《草莓點心》:媽媽讓我去買草莓,走啊走啊,遇到很多好朋友,玩玩鬧鬧,咦,要買什麼來着?


《車來了》:坐公交車出門咯!先排隊上車,給爺爺奶奶讓座,什麼顏色的信號燈可以過馬路?


《我喜歡游泳》:夏天到啦,一起去游泳!換好泳衣,做完熱身,扎進水池裡比賽吧!


孩子遇到挑戰、出現困難的時候,很多家長和老師採用的辦法是「說教」:嘮嘮叨叨講道理、談教訓,「應該這樣那樣,下次可別再錯了」。


但試問,誰遇到挑戰不着急呢?誰出現困難不難受呢?誰喜歡被人說教呢?反正,我不喜歡,大寶二寶也不喜歡。


佐佐木洋子的繪本故事,不注重「說教」,而注重「認知」。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種種技能,都可以借書中的小場景,和親切可愛的動物寶寶角色,以簡單有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影響孩子。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二寶在「噼里啪啦」系列故事中,對自己的身體、身邊的人、日常的生活形成了最基本的了解,也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的行為和產生的情緒,學習生活技能的過程輕鬆了很多。


畢竟,看到書里機靈的小老鼠、嬌憨的小豬、呆萌的小河馬,都能愉快地享受洗澡刷牙的時間,孩子們一定會心動呀!


松岡達英(4冊)

《蹦!》

《哇!》

《誰的聲音?》

《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松岡達英的書,我要好好推薦一下。


為什麼?因為,他是一位科普繪本作者。


想給二寶這種年紀的小孩子做科普教育,貌似有些異想天開:能看清圖片、讀懂故事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學科學嗎?


所以呀,松岡達英這幾本針對低幼兒童的高品質科普繪本,就顯得異常寶貴。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看標題,你能猜出它們是在科普什麼嗎?


《蹦!》《哇!》是兩冊姐妹書籍,內容聯繫比較緊密。


《蹦!》:介紹了幾種有跳躍能力的動物,比如飛魚和貓咪,它們不跳則已,一蹦驚人!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全書都是大幅的圖畫,一個「蹦」字作為中心: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哇!》:是《蹦!》的姐妹篇,延續了前作的創作思路,還是那幾個熟悉的形象,但這次,書中的主人公們都是被嚇得「蹦」了起來,還伴隨「哇」的大叫: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認動物、學動作,知道哪些動物會蹦,也有動物不會蹦,還有的動物受到驚嚇會又蹦又叫。


明明書里文字寥寥,內容上也很簡單直白,為什麼《蹦!》和《哇!》會這麼受歡迎?


我猜,關鍵就在「蹦」和「哇」這兩個字上。


「蹦」的發音beng,是一個很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孩子學習模仿的音;而「蹦跳」這個行為,也是孩子的最愛做的動作之一。


「哇」也一樣,常常出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爸媽在講故事的時候,也經常用「哇」的語氣表達驚訝的情感吧。


於是,貫穿始終、高度重複的「蹦」和「哇」,很容易讓孩子上癮,一邊看圖,一邊跟着「蹦!」「哇!」個不停。


二寶就會跟着《蹦!》中的小青蛙和小貓咪一起蹦,不僅讀了書,學了知識,練了發音,還鍛煉了身體,一舉四得,老母親表示非常滿意。


雖然,她看《哇!》的時候,表示有點小害怕,但還是跟着我讀得津津有味。最後看到媽媽被蟑螂嚇得「哇」一聲跳起來,還笑出了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誰的聲音?》《洞》也是跟動物有關的科普繪本。


《誰的聲音》介紹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小貓「喵嗚」,小馬「嘶嘶」,「嘎嘎嘎嘎」的是誰呀?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鳴叫聲,孩子可以跟着繪本將它們一一對應,還能學着模仿形態和發聲。


可是,如果大家一起叫,就太吵了,誰也聽不清別人的聲音了。所以,別人說話時,安靜聆聽也是很重要的喲: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洞》就帶着孩子們,到自然界中生活在各種「洞」里的生物家去做客。有螞蟻的洞、鼴鼠的洞、蜜蜂的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畫面比前面三本更為寫實,尤其各種生物所處的環境,刻畫得特別細膩,樹上的洞里不止住着啄木鳥,還住着毛毛蟲和知了呢: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原來,一個又一個不起眼的小孔洞,也是一個又一個生機勃勃的家園。


松岡達英讓久居在都市裡的孩子(包括大人),從他的圖畫中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治癒力量,同時,也喚醒了小小生命對親近田野山間的天然興趣。


入山智(小雞球球成長繪本系列 6冊)

《小雞球球,藏貓貓!》

《媽媽在哪兒?》

《好朋友》

《小雞球球幫媽媽做事》

《晚安,小雞球球》

《謝謝啦!》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提起「入山智」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但說到「小雞球球」,應該是低幼繪本界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角色了吧。


入山智是小雞球球的「爸爸」,也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真·爸爸。他的作品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小雞球球》系列,這個毛茸茸、黃澄澄、喜歡捉迷藏和四葉草的小萌神,已經是幾十本書的主角啦。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我給二寶選擇的是「成長繪本系列」套裝,有六本,我和她都一起讀過無數遍。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小雞球球,藏貓貓!》不用多說,二寶最喜歡的捉迷藏題材,看得別提多起勁兒了。封面上,小雞球球捂住眼睛,卻又忍不住偷看的樣子,二寶就學了好久。


開始遊戲了,小雞球球仔細觀察,把小夥伴一個一個找了出來。二寶也會一起認真找,找到了,就掌聲鼓勵自己。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看到尾巴找出小貓,看到耳朵找出小狗,看到鼻子找出小豬……通過局部細節來推測出整體,幫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


如果只看局部細節,行不行呢?


《媽媽在哪兒?》就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小雞球球撿到了一片四葉草,想拿給媽媽看: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他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把小狗的耳朵當成了媽媽的翅膀,把大紅花當成了媽媽的帽子: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一次次撲空,小雞球球哭的很傷心,媽媽到底在哪兒?


原來,也不能只看到一個局部,就斷定整體,不然,就可能鬧出很多誤會呀。


《好朋友》《小雞球球幫媽媽做事》《晚安,小雞球球》《謝謝啦!》這幾本故事中,小雞球球來到外面的世界,一邊與周圍的人交往,一邊踏上「探險」之路。


《好朋友》:小雞球球要去好朋友小鴨嘎嘎的家玩耍。

一路上,兩隻小友碰到了很多昆蟲、動物和植物,他們的家和習性都各不相同: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小雞球球幫媽媽做事》:嘎嘎阿姨過生日,小雞球球幫媽媽去送花籃。


走着走着,被草叢裡貪玩的小熊嚇撒了花,小熊為了彌補,帶小雞球球去摘草莓,然後又遇到什麼事了呢?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晚安,小雞球球》:夜深了,大家都睡了,小雞球球卻睡不着。


小雞球球跳出家門,迎着又大又圓的月亮出去找朋友玩,一路大冒險: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謝謝啦!》:小雞球球和小夥伴出門野餐,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善意。


小烏龜背他們過河,小松鼠幫他們指路,小獾請他們避雨,小雞球球交到了許多新朋友: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這個系列繪本的畫風好軟糯,故事也很溫柔,如同和煦的暖風吹進心間。我在跟二寶共讀的時候,時常因為其中的某些細節,聯想到自己的童年:第一次交新朋友、第一次幫爸爸媽媽出門買東西、第一次和小夥伴出門「探險」……


看二寶和書里的鏤空和折頁互動得不亦樂乎,我相信,這場溫暖的風,也會停駐在她的心間,就算長成了大人,也保有幾分童真。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二寶的愛讀書單,就先介紹到這裡了。

這些繪本作者不同、題材廣泛,但它們又有一些共通之處,可以為我們選擇低幼繪本提供一些啟發:

  • 互動性強
  • 文字簡單
  • 色彩鮮艷
  • 風趣幽默


按照皮亞傑認知發展四階段理論,0-2歲寶寶正處於感知運動階段,需要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來學習。

這些繪本的高互動性正好符合孩子的成長特點。我們在陪寶寶親子共讀時,也可以通過「演」的方式讀繪本,帶着孩子一起玩起來。


雖然這篇文章,名義上只是二寶的書單介紹,但我也花了好幾個晚上來寫,確保書里的細節都能被大家看到。


因為,我是打心底里希望,既能與各位爸媽分享我挑書、讀書的經驗,又能讓你們切身體會到,這些繪本書籍有多麼優秀、對低幼寶寶的身心成長有多大的幫助。


在我看來,拿起書開始閱讀的過程,就是終於敲開了一扇門,小心而熱切地與門內的世界發生聯繫,從中汲取能量、理解感悟、創造價值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請多多關注孩子關注的點,陪伴孩子自由地探索書本世界,讓孩子享受和我們一起讀書的時光


我相信,每一個寶貝,都會愛上這些美妙的書,都會慢慢走上喜愛閱讀的路。


中年老母親沒有朋友,只有雞娃的戰友 - 天天要聞

拓展閱讀

為什麼孩子要讀經典?如何讀?耶魯教授分享的童書清單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