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大義,手握未來
——在2022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我們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畢業典禮。我代表學校向順利完成研究生階段學業、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悉心培育你們的導師、關心支持你們的親友和所有為你們付出辛勞的師生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北京疫情持續反覆,打亂了大家正常的畢業節奏。學位論文答辯會無法在線下舉辦時,你們就在線上接受答辯委員會的質詢;社會面疫情散發影響了與用人單位見面時,你們就參加元宇宙招聘雙選會;不能畢業聚餐時,你們就把「散夥飯」變成了東操的集體夜跑和紫操的桌游。在完成畢業流程各環節任務的同時,你們也身體力行參與到疫情防控清華園保衛戰中,留下了一張張穿着防護服的別樣「畢業照」。馬上就要離開學校了,有些同學下一步的住宿、交通等問題還沒有最後落實,一部分同學只能在線上參加畢業典禮。這種情況下,同學們難免會對未來有更多不確定性的感受。
回想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博士畢業時,面對不同的就業選擇,心中也有過不安和迷茫。最終,我遵從內心的學術志趣,選擇做一名「青椒」,延續博士論文研究,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但是,學術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是有不確定性的,我也做好了坐十年冷板凳的準備。我體會,不確定性並不只是在我們作選擇的時候才出現,不確定性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所認為的確定性其背後有着各種不確定性,反之,我們所認為的不確定性其背後一定也有着某種確定性。我們可以從三個視角來分析思考。
首先,從個體自身來看,人生軌跡雖千迴百轉,但初心使命不能變,要胸懷大義。人生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每一次關鍵選擇都可能導致不同的人生轉向。當選項太多、選擇太難的時候,靠什麼釐清自己的心緒、明確選擇的優先級?靠的是內心的價值堅守。
回望一百多年前的舊中國,在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凄風苦雨中,連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都晦暗不明,個人更難以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但有一群心懷理想的年輕人,以「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的剛毅執着,捨生忘死、前仆後繼,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面對風雨如磐的鬥爭形勢和各式各樣的「主義」,最終堅定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他堅信「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與早期共產黨人一道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播撒在神州大地上,喚起了民族的覺醒。
李大釗所堅信的就是「大義」,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規律。看似具有不確定性的社會現實問題,在這一規律那裡得到統一,從而就顯現出確定性。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胸懷這樣的大義去考察和改造中國的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同學們,當今世界正處於動蕩變革期,希望你們鑄牢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人民至上,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不為名利所惑、不為私慾所蔽、不為艱難所阻,胸懷大義,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第二,從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來看,人生角色雖千變萬化,但責任在先不能變,要勇於擔當。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為人處世責任在先。當你們進入新的工作單位,先不要期待能夠獲得什麼,而要先問問自己應該承擔什麼。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醫學院張林琦教授決定組建疫苗與抗體藥物研發攻關團隊,他的博士生李明茜同學第一個報名,成為團隊的第一位正式成員。正月初八,她就趕回學校,和團隊里的老師同學夜以繼日加快研發,一刻也不敢停歇。目前,她所參與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她說,每株疫苗都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終有一天會成長為守護生命健康的戰士。我知道,你們中的很多同學都像李明茜一樣,在抗疫科研攻關和疫情防控工作中沖在一線,我為你們感到驕傲,更為你們在危急關頭的勇敢逆行點贊!
同學們,清華人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無論身處哪個崗位,在有需要的時候都應該挺身而出,勇於做「大白」,勇於做「戰士」,毫不猶豫地扛起責任,用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從更長遠的時空維度來看,人生前景雖千姿百態,但務實肯干不能變,才能手握未來。「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未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掐指算出來的,而是用雙手一點一點干出來的。我們能夠干出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內心所設定的理想。只有心懷正義的理想,才能按照理想的樣子去打造未來,成就正義的事業。也只有成就正義的事業,才能證明我們心懷的是正義的理想。
我們的老校長王大中院士,1958年畢業後,作為青年骨幹與當時平均年齡23歲半的團隊一起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用6年的時間建成了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運行的屏蔽試驗反應堆。他帶領團隊設計建造了世界上首座5兆瓦殼式一體化低溫核供熱堆和世界首座10兆瓦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實驗堆。去年12月,由清華牽頭研發設計的世界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併網發電。這是幾代清華人「知難而進、眾志成城」團結拼搏的結果。當我們看到白髮蒼蒼的王大中院士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時,我們內心充滿了感動、充滿了敬意!以王大中院士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用60多年的苦幹實幹、默默奮鬥,踐行了「用我們的雙手開創祖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的鏗鏘誓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同學們,未來的二三十年是你們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期。希望你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擼起袖子加油干,踏踏實實往前走,勇敢戰勝前進征程上的一切未知挑戰,讓強國夢在你們手中變為美好的現實。
清華人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清華人有厚德載物的胸懷,責任面前上一步,利益面前退一步。清華人有行勝於言的擔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同學們,希望你們將來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保持清華人該有的樣子,胸懷大義、手握未來,無愧時代、不負人民!
祝大家畢業快樂!
●
●
●
攝影|許德剛
編輯|趙姝婧
★
精
彩
回
顧
★
好聽!清華大學2022原創畢業歌
快來領取!你的清華獨家記憶證書!
清華大學2022年招生宣傳片《馬鈴薯少年》發佈!
清華大學2022年畢業MV!《給你的情書》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你「在看」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