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權●可堪回首(108):
湖北當陽市。
會前受重託,會後又受重託
"湖北省養蜂協會成立暨學術交流會"前,籌備組委託我起草《湖北省養蜂學會章程》,我認真完成了。那麼,會後還有什麼重託呢?
在大會上,代表們聽取了我省赴羅馬尼亞考察組的同志們的專題介紹,觀看了考察組從羅馬尼亞帶回的蜂產品樣品,開闊了眼界,受到了啟發。
陳榮權在"湖北省養蜂協會成立暨學術交流會"上宣讀學術論文
協會討論安排了1982年的學術活動,決定:從1982 年元月起,與羅馬尼亞合作,辦個"湖北省實驗養蜂場",條件是羅馬尼亞和湖北各派一名專家主持工作。湖北派誰?常務理事會通過認真討論,決定由我出面。理由是:我是大學本科畢業,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近幾年寫了不少較有影響的養蜂理論文章;有實踐養蜂經驗,對蜂群的四季管理在行;通過考察,我是科學養蜂。每天有"養蜂日誌",每群有記載,每頭王有檔案。
11 月23日晚上,養蜂協會名譽理事長周季方,正副理事長陳文章、計德浩找我座談。周季方是湖北省政協副主席,他為人爽朗,談吐快暢,他說:我們委你重託,是經過幾番討論,慎重考慮決定的。你這個機遇非常難得,既然是中羅兩國合作辦蜂場,他們給他的專家是什麼待遇,我們同樣給你什麼待遇。羅馬尼亞專家住洋樓,我們給你住樓,他們配小轎車,我們也給你配小轎車。……你回去向當陽一中領導說,你只把戶籍糧油關係帶到省里來就行了。
陳文章、計德浩兩位理事長,也支持我鼓勵我,以後到省里來,我們協會的好多工作,還需要你協助。你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希望。我對他們說:感謝領導對我的培養,我決不辜負重託,把工作搞好。不過,我是教育界的人,當陽教育局可能不放人。周季方同志說:我們已考慮到了,那好辦,我們在華中農學院,委託李振綱教授辦一個養蜂班,請湖北教育廳出面,把你調到省里來,在養蜂班任教。
會後,受到如此重託,真是天上掉下了餡餅,興奮異常地離開了吳家山,回到漢陽老家。親朋們都說:在湖北電視、武漢電視上看到我宣讀論文的鏡頭。父母問我是怎麼回事,我便把前來參加會議的大致情況給他們講了。四弟說:這也好,走科學技術道路比走教育道路要強。父親補充說:不像教育界天天整人。面對家人,我滿懷喜悅地說:今後,我來省里工作,我們可以經常見面了。
三家踢皮球,終失重託
回到當陽後,我去一中見張曰林校長。一見面,他就笑着說:星期天晚上的湖北熒屏上就看到了你的光輝形象。我說:校長笑話我了,只是宣讀論文時,出現一個鏡頭。張校長說:若是你在湖北教育戰線上出現一個鏡頭就好了。
我把省里的養蜂會,向他簡單的彙報後,對他說:張校長,省里養蜂協會成立,要我到省里去主持常務工作。我來是請你們支持我,幫我把戶口、糧油關係轉過去。
張校長聽我這麼一說,說道:你是當陽的知名人士,教育界都認識你,你就留在當陽一中任教吧!我說:對語文專業,基本上忘記了,現在一心的是攻研養蜂專業。他說:即使你要走,那要通過教育科同意,我們怎麼能隨隨便便放人?
別了校長,我到教育科(當時是科不是局), 閆永康科長聽見我來了,好像早料到似的,說:你是華中師範學院畢業,畢業教書,這是早規定的。養蜂界屬於科技界,我們怎麼把你調出教育界。再說,我們也沒有權利調人,要調,那要找當陽縣委組織部。
我到山上找組織部部長許庭禮,他是熟人,在曙光大隊搞四清工作。我們曾生活在一起。文化大革命中,他與包德本曾找過我。我見到他,他非常熱情,連喊陳老師坐。我把要求向他說了,他說:你到當陽快20 年了,是個老老師,對當陽肯定有感情,就留在當陽工作吧!又說:我們要調你出縣,還得學校基礎單位的意見,他們不簽字,我們是不能調的。
原來,我找一家,在路途中,他們用電話都通了氣:不同意放人。見他們三大家,把皮球踢來踢去,我一籌莫展,回到家中,把找組織的情況向爸媽、海玉說了,爸媽一向主張子女們就在身邊過日子,海玉根本不贊成離開父母懷抱,還說,武漢是個鬼地方,又冷又熱。
我說:何必苦苦留在當陽,日後再挨他們的整。現在省里有這麼優厚的條件,又是在故鄉工作,親戚多,一好百好。我們先去,安定下來了,再把爸媽、弟妹全轉去。
不料,形勢急轉而下,海玉為我長期奔走申訴,又為兩個小孩的生活,省吃儉用,再加上在塑料廠日夜加班,身體徹底累垮了,先是住進塑料廠對門的769 醫院,後轉到宜昌治療。我不得不親自陪她去宜昌。到她小時候的朋友金惠蘭家寄住。金的丈夫張義輝,為人慷慨,樂於助人,他們小兩口,把我們安排到他家的老住房,宜昌陶珠巷住宿、求醫。
我每天安排海玉的吃喝,推着板車去宜昌市中醫院,市一院求治,檢查結果,患的是"梅爾尼斯綜合症",其主要癥狀:為突然發作、伴有眩暈、耳鳴、耳聾、耳內脹滿感、噁心、嘔吐、平衡失調,發作持續時間可數分鐘,或數小時,或長達數日,經卧床休息後,癥狀迅速或逐漸消失,可反覆發作。
正積極治療中,接陳文章同志加急電報:與羅聯合辦場一事,安排就緒,請火速來漢,家屬工作隨後另行安排,盼復!我把電報給海玉看,她看後,把電報向空中一甩,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可遠走高飛了,你可遠走高飛了!"一下子倒在床上,口裡還不斷地喊:"遠走高飛了,遠走高飛了!"
陳榮權與妻子姚海玉近照
我連忙把電報從地上撿起來,拿到她的眼前,邊撕邊對她說:"你看,你看,我把電報撕了,我怎麼會離開你,遠走高飛呢?我們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她見我把電報撕了,又不斷安慰她,情緒漸漸平靜下來。
我給她削了一個蘋果,一片一片喂她吃,她問:電報呢?我把撕落在地上的紙片,給她看,說:你看統統撕了呀!我已決定不去武漢了,在當陽陪爸媽,陪你過一輩子。她看見電報確實被撕得粉碎,才又平靜地躺在床上。見她安定了,對她說:我出去買晚飯菜回來。
我去買菜是真的,但回複電報不假。一路上作思想鬥爭:脫離當陽苦地險境有洋房住,有轎車坐,那是多麼高的待遇,是中央一級領導才有的吧!而為了自己,拋棄糟糠之妻,致她於絕路?心裏寒顫起來,為人絕不能這麼做!於是,我快速到郵局,給陳文章同志回電:妻重病,在宜搶救,不能前來,請另安排他人赴任。
人生道路就是如此坎坷,如此凄涼,人生命運,就是如此多舛,如此多難,嗚呼!痛失了重託,走向了迷茫。
作者:陳榮權
作者簡介:陳榮權,生於1939年11月,武漢市人。湖北省特級教師。原任長坂坡詩聯學會會長。系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詩集《霞窗詩稿》《義門詩鈔》《西灣詩草》,手書影印集《夷洲鴻爪集》《塗鴉墾草集》與《花甲唱和集》《稀齡酬唱集》,詩詞楹聯工具書《實用對韻詞林》《常用詞譜及其創作》以及50餘萬字的回憶錄《可堪回首》。主編《古今詩人詠玉泉寺》《當代中華詩詞集成·當陽卷》。總編聚星堂《義門陳氏宗譜》。2010年,帶領詩社同仁為當陽市建成全國"詩詞之鄉"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