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靴子終於落地了!據外交部網站信息,華春瑩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她也成為外交部建立發言人制度以來,首位新聞司女司長。

外交部網站截圖
自7月18日,陸慷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宣布將不再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誰將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這一問題備受大家關注。此前已有外媒猜測,華春瑩將成為陸慷的繼任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以來,華春瑩一直未曾公開露面,直至7月12日,《學習時報》頭版刊登了華春瑩的署名文章《佔據道義制高點 提升國際話語權》,原來她暫時離開外交部藍廳,是為了參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一班為期四個半月的全日制封閉式學習。
1
出身幹部家庭,熱心幫同學分析感情問題
時間回撥至2012年11月16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提問環節結束之後,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對外發佈了華春瑩為新任外交部發言人的消息。
她在發言人「首秀」中說:「我將竭盡全力,幫助大家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着與大家進行真誠的溝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積極努力。」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春瑩是江蘇人,1992年從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交部。早期的外交生涯一直與歐洲相關。1993年,她進入外交部西歐司工作,隨後在新加坡使館工作4年,1999年至2003年,她再度回歸外交部西歐司,擔任三秘、副處長,此後她開始了一段長長的歐洲生涯,在中國駐歐盟使團工作了7年,其間逐漸晉陞至參贊。2010年,她回到北京,出任外交部歐洲司參贊。直到2012年,華春瑩升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接替姜瑜的工作。
據江蘇當地媒體的報道,華春瑩高中班主任的高從平介紹說,華春瑩出生在幹部家庭,父親是原淮陰縣紀委書記,母親是淮安市清河區政協原副主席,華春瑩跟媽媽姓。
現在,華春瑩被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華姐」,但在大學期間確有另一個外號——「迎春花」。
曾與華春瑩一個大學寢室的周丹丹回憶稱,她們當時住在南大南園的8舍。宿舍里一共8個女孩,大家都叫華春瑩為「迎春花」,因為她的名字倒過來正好是「瑩春華」,生日也正好在4月。

大學時代華春瑩照片(右二)
在大學期間,華春瑩雖然沒談戀愛,卻是一個熱心的「感情專家」。周丹丹告訴媒體:「我們熄燈後也經常開卧談會,交流遇到什麼感情問題啦,什麼煩惱的事啊,華春瑩總幫着分析,出點子,而且總說得頭頭是道。當時,我們都覺得華春瑩的志向很遠大。宿舍里,她是4年中唯一沒談戀愛的。她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學習特別認真,筆記記得很細。」
2
藍廳之外,「華姐」也是網球達人
除了日常的記者會外,華春瑩的公眾曝光度並不高,大家對其日常生活的了解僅為官網 「已婚,有一女」的簡單介紹。
不過,《中國體育報》一篇報道,卻讓公眾發現,原來藍廳外的「華姐」還是一名網球達人。
據報道,在2013年之前,華春瑩從未接受過網球系統訓練,當時她作為外交部的網球愛好者,參加了中央國家機關網球協會的志願者骨幹培訓。隨後的每個周末,只要不出差、不加班,她都會參加培訓,從最基礎的網球動作學起,這也為她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2015年,華春瑩被吸納到國家機關網球協會的志願者骨幹隊伍中,並開始參加網球比賽,水平不斷提升,而她對網球的熱愛和追求也是水漲船高。

眾所周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一般每周五次,通常由一名發言人主持,連續五天記者會上面對媒體的「連環追問」,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當時甚至有幾天覺得呼吸都有點困難,身體異常疲憊,下了記者會就立即躺倒了,晚上我先生還帶我去做針灸治療。」或許是身體上的不適,更讓華春瑩堅定了運動健身的重要性,「我的工作有特殊性,尤其需要好的狀態,保持好的狀態是我做好本職工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她對媒體表述自己的日常生活:「除了工作、加班以外,我就是在網球場或者在家。」
長達7年的外交部發言人生涯,華春瑩因其略帶鋒芒的回答及陽光的外形,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她在日本甚至還有自己的粉絲。有日本網友稱,華春瑩是「美魔女」般的存在,「猶如被施了魔法一般美麗」。
甚至一次記者會上的失誤,都能給她在日本「圈」了大批粉絲。當時,有日本記者就大熊貓「香香」首次亮相一事請發言人發表評價。華春瑩以為記者問的是與日本外務省官員「杉山」有關的問題,嚴肅作答。中國記者向華春瑩解釋誤會後,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也被網友們狂贊「她的笑容很暖很可愛」「笑顏最高」「笑起來的華春瑩很可愛很萌」……

3
「四朵金花」離任後均成駐外大使
事實上,除了「迎春花」之外,外交部曾經還有過「四朵金花」。
外交部早在1983年首設新聞發言人,是最早設立固定新聞發佈機制的中國政府部委之一。華春瑩是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的第27位發言人、第5位女發言人。在華春瑩之前,外交部先後有過4位女發言人,分別是李金華、范慧娟、章啟月和姜瑜,這四人曾被稱為外交部「四朵金花」。
根據新華網資料顯示,外交部第一位女發言人李金華1932年9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自小在天津長大。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養大。1949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3年畢業。22歲那年,分配至新聞司前身的外交部情報司圖書資料室工作。從那時候開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餘載的外交生涯里,李金華差不多有一半時間是在新聞司度過的,歷任科員、副處長、參贊、副司長。
在1987年至1991年間,李金華在外交部數十次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頻頻亮相,唇槍舌劍之中,闡明中國政府外交政策和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原則立場。李金華後被任命為中國駐新西蘭大使,成為新中國第二位派駐大洋洲國家的女大使。

第二名女發言人范慧娟193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三北。曾就讀上海進德女中、曉明女中。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5年考入外交學院外交系英文班。 1960年畢業分配至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先後任三處(西非)科員、司秘書。1964年任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職員,1969年先後去湖北、江西幹校參加勞動。1972年任外交部西亞北非司科員、二等秘書、副處長。1982年進中央黨校學習。1983年任外交部新聞司三處一等秘書。 1986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團參贊。1990年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級參贊,三處處長。1991年任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副司長(時年56歲),是80年代初期外交部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來第二位女發言人。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為中國第五任駐愛爾蘭大使,1997年11月離任。

章啟月則出生於外交官家庭,父親章曙曾出任過中國駐比利時和駐日本大使,也擔任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政務參贊,她的母親薛潤吾也曾任職於外交部幹部司。
1982年,章啟月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考入聯合國譯員訓練班,隨後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和駐日內瓦辦事處秘書處擔任同聲傳譯。1995年,章啟月被派至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1998年,章啟月從紐約返回外交部,擔任新聞司副司長,1999年1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身分主持例行記者招待會,成為中國第三位外交部女發言人。2005年2月,章啟月接替關呈遠擔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2008年8月,她又接替蘭立俊,擔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2018年8月,章啟月擔任中國駐希臘大使。

第四朵「金花」姜瑜1964年出生於北京,22歲畢業於外交學院英語系,曾在中國外交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2003年起出任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2005年底調回北京外交部新聞司任政工參贊。
2006年6月13日,42歲的姜瑜作為外交部新任女發言人首次亮相。2012年,姜瑜出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2015年獲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開啟其首段大使經歷,今年3月新任駐羅馬尼亞大使。

外交部之所以「花團錦簇」,也有其特別的考量。《瞭望東方周刊》曾援引國記者分析說,女性代表中國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女性能給一個國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說話很軟,長相很得體,講話很好聽,這些都是能在國際上給中國加分的。」有專家指出,選用女性新聞發言人,是中國實行「剛柔相濟」政策,加大對外溝通能力。
欄目主編:劉璐 文字編輯:查睿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