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終止與WHO的關係後,台灣是要繼續爭取加入,還是轉向投身美國可能號召成立的新平台?台灣地區「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美國建立新平台,台灣應積極爭取參與;但民進黨當局對外事務有關部門則表示,事關重大,在「國際友人」未回應前,外事部門沒有評論。
陳時中指出,美國退出WHO後,希望美國能夠建立另一個公衛平台,未來有其他的傳染性疾病也可以適當地反應,台灣也會積極爭取新平台的參與。
但對外事務有關部門表示,特朗普公開宣布「終止」美國與WHO的關係,雖然這在美國「凍結」援助WHO時已有討論,但由於事關重大,外事部門已再度透過不同管道,了解此行動的後續影響,及其他「國際友人」的回應。
該外事部門強調,會密切注意發展,擬定對台灣的最佳策略。
面對不確定 步步為營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孟雨荷則表示,對於不以「國家地位」為取得會員資格必要條件的國際組織,美方長期支持台灣成為會員;對於以「國家地位」為取得會員資格必要條件的國際組織,美方則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
面對衝擊,英派「綠委」羅致政說,這對台灣而言正、負面影響都有,我方必須慎重不能盲動。他揚言,台灣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參與聯合國及旗下組織、重要國際政府間組織,應是堅持的一貫立場。
美國除宣布退出WHO,也針對香港採取一系列的「反制措施」,羅致政認為,這些前所未有的動作,看來對香港、對大陸,乃至於對東亞局勢,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台灣周邊正出現更多不確定性,我們必須要步步為營、謹慎因應。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李大中指出,台灣應務實保持彈性,一方面持續爭取以觀察員的身份重返世衛大會,爭取有意義參與;另方面,可密切關注美方動向與作為,假設美國真的有心推動新機構,台灣對此新組織也可以謹慎思考如何爭取務實參與。
特朗普未必會另起爐灶
台灣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指出,如果能跟美國有「雙邊合作協定」當然很好,但不用寄望美國會創建新的國際機構納入台灣,因為特朗普根本就反對「多邊主義」。況且,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邊簽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PP,也沒有再另起爐灶。
嚴震生說,長遠來看,台灣就是要加入包含WHO在內的各種國際組織,縱使機會渺茫,但是不應該放棄這個目標。不過,要進入國際組織一定要跟大陸達成某種程度的諒解,不是像今年以為光靠防疫成功就能參與,這會給民眾不切實際的期待。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則說,衷心希望美方能更積极參与,讓WHO成為真正能捍衛世界公共衛生的機構,而不是轉身就走,留下失序世界。
海峽導報綜合台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