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科學家統計,成年人每天大約要做70個大大小小的選擇。換句話說,今天的我們是過往無數個選擇後的結果。
和劉嘉玲對話的過程里,每當談到對某些事的看法時,她會不自覺地加上「到了我這個年齡」作為前綴。她從來不介意坦露自己的年齡,也不懼怕時間。歲月帶給她的那些,她一一收下。好的那些,她視之若寶藏珍藏;不好的那些,她克服過當勳章加冕。
「命運教會我的諸多事里,最重要的一個是,不要去選那些看起來不錯的東西。要相信自己的直覺,選擇你喜歡的,比選擇一個看起來對的更好。」
她的選擇,成就了她自己。


參與這次封面拍攝的前一晚,劉嘉玲有些微微的失眠。
問及緣由,原來是昨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她去看了一出沉浸式的戲劇《sleep no more》(SNM)。SNM發源於美國紐約,英國的戲劇公司買下三座廢棄的倉庫,改建成了一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風格的酒店,以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麥克白》為基底改編,十幾位演員帶着和原劇里相同的名字,展開各自的故事。整個酒店就是他們的舞台,在不同的房間里他們奔走、交談、纏鬥、曖昧……觀眾戴着白色的面具行走其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選擇,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片段——好似我們的人生,當你選擇一條路,就放棄了其他的可能性。上海版做了進一步的改編,有了更多本地的風格與元素。
「看完我昨晚思考了很多問題,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我能不能做到在觀眾近乎零距離地站在你面前時,你依然能夠專註在自己的角色里,視若無物地表演?如果是我,我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

其實在2018年,劉嘉玲便參與了舞台劇《奪命證人》的演出,距離她上一次憑藉《杜老志》奪得香港舞台劇頒獎禮最佳女主角已經睽違了4年時間。舞台劇有別於影視表演,對演員的「聲台形表」是完全不同的要求。雖然有了上百部影視劇表演的經歷,選擇出演舞台劇,依然是劉嘉玲一次走出「表演舒適區」的嘗試。
「接觸一個舞台劇,對於我來說是很受折磨的,因為要導演不斷來挑我的毛病,雖然痛苦,但很快樂。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如果你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就不會往前走了,我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從實際層面來說,出演舞台劇並不會帶來多高的收入,畢竟一場演出能夠容納的觀眾是有限的,遠沒有電影、電視等其他載體所帶來的輻射面廣、影響力大,另一方面,它卻對演員有着巨大的壓力與超高的要求。回歸舞台,可以說是一場逆流的選擇。
「每一個角色,每一次表演,都有不同的層次在裏面。」排練期間,每次上舞台前劉嘉玲都會跑上6公里,把自己的台詞以及對手的台詞在腦海中過兩遍,演出時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重新感受對手說的每一句台詞,「把自己清空,讓每次的表演都是全新的。只有當你用心地聽對方每一句對白,你才能有真實的反應,要不然只能是死板的。」

每天排練結束,導演都會給她布置功課,「比如在什麼地方要注意一下你的表演方法,或者你還沒找到這個角色的靈魂在哪裡?明天再來看看有沒有改善。」劉嘉玲喜歡這種感覺,好像又讀了一遍表演訓練班,把自己歸零,變成一張白紙。
「舞台劇表演可以讓你真正地接觸到觀眾,每一場都不一樣,我和他們之間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有時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有時候又到一個忘我的境界。真正成功的表演是,可以引領觀眾的情緒,我快樂,他們跟着快樂。我悲傷,他們同樣悲傷。」
舞台劇表演要求演員有200%的專註度和緊張感。劉嘉玲記得第二輪演出的時候,她覺得台詞都已經記好了,走位也非常清晰了,就放鬆了一點。結果就出事了,當時某一段表演的時候不知道思緒跑到哪兒了,「我緊張得立馬後背就冒汗了,好在已經排演過很多次,根據肢體的記憶還是能把那個感覺找回來。」

「三八」婦女節那天,劉嘉玲po了一條微博,照片里她戴着鴨舌帽,穿着舒服的運動裝,正在大快朵頤一隻生煎包。這是她給自己跑完9公里之後的小小獎勵。
她喜歡跑步。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上海。只要得閑,她就會去運動。她不喜歡在健身房裡,更喜歡接觸大自然。最近她在上海找到了一條不錯的跑步路徑,從龍美術館一直跑到外灘,9公里下來酣暢淋漓。
「我覺得做演員這一行,還是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責任感,而且我也愛美,不希望發胖。我看了很多和健康相關的資料書,人不要吃太多東西,適量的七分飽,反而對身體是有益的。」

劉嘉玲保持好狀態的方法除了運動,還有就是樂觀的生活方式。「我是擁抱生活的人,以及我對生活總是充滿好奇。」
秉持着這份好奇,她選擇以一個節目的形式去探討和分享生活中的困惑、美好等各種瞬間,這個節目名為《對照記》。「第一季目前的計劃是做四位嘉賓,每集剪出來差不多20分鐘左右。它想要探討的是當代女性的一種生活態度,對美的一種追求。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平常都是別人來採訪我,這次我終於有機會成為一個提問者,可以去聽聽比我小二十幾歲的年輕一代的聲音,或者是採訪我很感興趣的母親那一代人。」
這幾年,「女性」與「女性力量」是社交媒體上逃不開的熱門話題。當女性與年齡這兩者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便變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枷鎖。「我覺得在意年齡是一件很膚淺的事情,如果你是健康開心的,不管是40、50、60歲,年齡都是你的福報,不要去糾結它。每個階段都有很獨特的那種美。」
而女性在演員這個行業里,受到的苛求與挑戰更多。同樣在這個價值排序里,劉嘉玲的看法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在亞太地區40歲以上的女演員確實會面臨選擇面很窄的問題,但隨着呼聲越來越多,這樣的狀況是在慢慢改變的,包括現在有很多大女主的戲出現。我一直覺得女性是很有力量和耐力的,要兼顧事業與家庭,處理各種倫理關係,這些都需要女性敏感和細膩的那一面去應對。」

「兼顧事業與家庭,這樣的要求是否只有 『女強人』才能做到?」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劉嘉玲時,她說道:「提到『女強人』我會自然聯想起歷史上的武則天,我在電影里扮演過她很多次,在外界看來她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她統治的那些年唐朝是非常輝煌的。你很難想像,在一個徹徹底底的男權社會,她經過了多少奮鬥,背後流了多少淚水才成為大家看到的樣子。」
她話鋒一轉,「所以你知道嗎,我想說的是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不管是不是你口中所說的『強大』的人,他們都有脆弱的那一面。上帝創造人,在堅強之外,同樣創造了很柔軟很容易受傷的那一面。比較起來,我覺得男人也很累的。我相信當我們不斷說起『女性』這個話題的時候,有討論就會有改變。」
這是智慧賦予劉嘉玲的通達與通透。

在很多人眼裡,劉嘉玲不僅是成功的演員,還是成功的投資者,藝術品收藏家。有些報道中談及此處,都說她擁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性分析。
「其實我是個非常感性的人,不管是投資也好,演戲也好,我會仔細聽取周圍人給我的建議。但最終做決定時,我還是會相信自己的直覺。拿藝術品來說,我收藏豐子愷的畫,是因為他在畫里描繪了很多江南的風景,他可以用一幅簡單的畫,就讓我找回小時候在蘇州生活的痕迹。這跟它可以增值多少無關,而跟它能否觸動我的某段回憶、某段情感有關。」

「不怕憑着自己的感性、直覺,最終選錯而付出代價嗎?」
「走錯也是你的經驗,」劉嘉玲眼神里透露着堅定,「我到現在這個年齡也不怕了,該走的彎路我也走了,我現在可以為自己買單。想起年輕的時候我也害怕過,遇到一點事情,風吹雨打的時候就會害怕,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世界要遺棄我了怎麼辦?一步一步走過來,你會發現可以遺棄你的,只有你自己。我感謝一路上的不平穩,讓我變得這麼堅強。這也是年齡、時間才會帶給你的好處。」
曾經的某個採訪里,劉嘉玲提到父親的去世讓她頓悟到「人生是隨時會發生改變的,不是我們想像的慢慢來」。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她說:「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但我不會有時間的緊迫感。我反而做每件事都比以前慢了很多,每一件事都要去細細品味,包括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種天氣,因為它們消逝了便不會再來。」
時間賜予了她淡然,但支撐着她的是一種「勇」。這種「勇」,有她喜歡的武則天的那種「一腔孤勇」的味道,帶着「我可以抵抗全世界」的宿命感,這和她當年應選演員訓練班時,面對老師說出那句「如果你覺得我可以為什麼不選我」時的那種「勇」如出一轍。

去年底來上海之前,劉嘉玲剪了一頭利落的短髮。這是她的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把長發剪掉,變換一下造型會給她重新開始的感覺,「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覺得還是可以變,還有那麼多可以感受的東西,很多人說生活是一成不變的,但我們永遠也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
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而每一天都有新的選擇等着她去做,
這亦是命運給她的選擇。

攝影/Nick Yang 統籌、造型/Jal Lu
編輯/呂旻 製片/烏龍
髮型/阿傑@J Eleven型人坊 美甲/夢夢
撰文/刁鑫 拍攝協助/Wendy、朵朵
設計/YAN
封面故事鳴謝/DIOR

DIOR
GRAND BAL PLUME系列腕錶
灰色條紋棉質亞麻長裙
J』ADIOR耳釘

DIOR
黑色棉質佩斯利印花PALTO夾克
白色拼貼蕾絲長裙
黑色棉線網眼D-CHOC 高跟鞋
復古金屬DIOR POESY戒指
小號彩色扎染牛仔DIOR CARO手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