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世界而言,美元升值可能是痛苦的,但根據目前的走勢,痛苦可能遠未結束。
近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使彭博美元指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等貨幣的匯率創下了數十年來新高。然而,當前似乎沒有什麼能逆轉這一走勢。鑒於絕大多數跨境貿易仍以美元計價,且美元走強歷來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廣泛衝擊,美元這一走勢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自我強化的反饋迴路。
政策研究公司JST Advisors創始人兼Cheap Convexity博客作者Jon Turek表示,在通脹高於預期、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的背景下,人們擔心的是,美元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惡性循環」。
他表示,隨着美聯儲以幾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加息,未來幾個月有什麼可能打破這種反饋循環,現在還不清楚。
但Turek稱:「讓這種惡性循環變得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很難看到類似的熔斷機制在短期內會如何發揮作用。歐洲正處於困境,這給歐元帶來了壓力,並推動美元走高,也使該地區製造業周期惡化,這又會令這整個過程重演。與此同時,人們可能會思考,美聯儲能把即期通脹控制在8%嗎?」
事實上,在這之前,美元也曾有過明顯走強的時期——比如2016年或2018年。當時,隨着美聯儲試圖收緊政策,美元上漲,但一旦美聯儲停止干預,美元就停止了漲勢。然而,根據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CPI同比飆升9.1%,這給美聯儲扭轉政策的迴旋餘地大大減少。
因此,這裡的關鍵問題應該是,美元走強在多大程度上減少了美聯儲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加息的傾向,進而可能為世界各地的出口商和槓桿借款人提供一些緩解?
「很難看到什麼樣的措施能阻止這種情況,我想最好的答案是它能自行停止,」Turek表示,「我們應該開始思考的問題是:美聯儲是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將重心實現從利率到全球經濟狀況的隱性轉移,這取決於經濟增長狀況有多糟糕,尤其是在歐洲,以及在9月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之後,或到今年年底。」

在美元循環中,有許多傳輸渠道能使美元走強。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Gita Gopinath和國際清算銀行(BIS)的Hyun Song Shin等研究人員已表明,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意味着,美元走強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狀況收緊,並對實際投資造成打擊。
而因為美元在全球市場上擁有特殊地位,當投資者感到擔憂時,他們傾向於湧向安全的美元計價資產,從而進一步推高了美元匯率。這就是為什麼在2020年3月市場崩盤時美元飆升,以及現在美元走強的原因之一。
但讓當前形勢更加複雜的是,世界各地的主要央行現在都在收緊貨幣政策,或即將收緊。市場預計,歐洲央行本月將開始自2011年以來首次加息,這將令歐洲各國面臨經濟衝擊,尤其是已經受到天然氣價格飆升影響的德國。
Turek表示:「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所有應對高於目標通脹的央行都對貨幣大幅貶值忍無可忍,因為人們認為,這隻會放大它們通過加息來應對的壓力。我們正處於這種反向貨幣戰爭中,我認為,各大央行顯然在強調貨幣的作用。考慮到衝擊的性質,各大央行對貨幣問題進行非常大的、全面的關注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而言,美元的惡性循環最終還可能會在抗擊通脹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Turek表示:「這種惡性循環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戰性,是因為這幾乎成為了美聯儲在努力快速降低通脹的過程的一個積極的條件或外部效應。因此,市場參與者在這裡應該思考,如果美元發揮了所有這些作用,美聯儲是否必須加息至4.5%或類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