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宇宙中單個質量最大的天體,最大的恆星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100多倍,但是超級黑洞卻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百億倍以上,其引力之強可以攪動一個星系,連光到達它附近時都會被吸進去。
當一個天體轉化成黑洞的時候,它的體積會變得很小,比如把地球變成一個黑洞,那麼它將比一個花生米大不了多少,但這還並不是它的真正的體積,而只是它的視界範圍,據說黑洞的中心還有一個奇點,是以能量球的形式存在的,它會小得不可思議難以想像。
科學家們認為黑洞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原生黑洞,一種是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形成的黑洞。原生黑洞是宇宙形成之初就形成的,它們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隨即就形成的,預估很多星系的中心可能就是一些原生黑洞,它們可能是宇宙大爆炸之初的一些能量團直接形成,一般質量比較大,生來便可以運轉一個星系。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形成的黑洞一般比太陽大30倍以上,屬於較小的黑洞,但數量比較多,科學家說可能光銀河系中至少就有200萬個。
但是對人類而言,黑洞還有着太多的謎團,因為人類至今沒有見過它的真正面目,你所看到的所有有關黑洞的視頻和照片,都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樣子。不過想像和推算出來的東西也未必就不正確,比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星球,都是人類先推算出來它們存在,之後才通過望遠鏡和探測器觀察到的。
黑洞是宇宙的主宰者,所有的星系都是在它的力量下運行的。那麼這種如此強大的東西會死亡嗎?這個問題很有挑戰性,其實關於黑洞的結局,目前科學家們認為有兩種結果,即輻射消失和爆炸結束,具體一點說就是一種是通過霍金輻射蒸發掉,另一種應該就是質量過大而爆炸掉。
「霍金輻射」是霍金提出的一種關於黑洞運行的現象,他認為黑洞這種東西吸力之強雖然連光都不放過,但是也有向外以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和物質,他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霍金輻射」,他認為越小的黑洞輻射的越快,據說一個像原子那麼大的黑洞其輻射消失掉的過程不需要一秒,但是這樣的黑洞卻又由於質量太小而又難以形成,所以質量很小的黑洞在宇宙中基本不存在。但是像銀河系中心黑洞這麼大質量的黑洞,在不吃東西只輻射的情況下,一萬億年也不會消失。
而從理論上講,宇宙間的物質還是很多的,所有的黑洞幾乎有吃不完的東西,並且它們也都在不停的「吃東西」,所以要等待大型黑洞輻射消失簡直是痴心妄想。但是科學家們也認為黑洞也是有自身的質量限度的,它也不可能一直吃東西,吃得太多的話,也可能會打破它自身的平衡,從而發生爆炸(有爭議,也有人認為可能進一步塌縮),也許我們的宇宙就是這樣爆炸出來的。
那麼黑洞最多能吃多少東西才會打破自身的平衡,從而發生爆炸呢?迄今為止,人類發現最大的黑洞質量約為170億個太陽,有科學家預估最大的黑洞質量在800億個太陽左右,大約相當於半個銀河系,但是黑洞的質量上限具體還難以預估,更沒有發現黑洞爆炸的現象,所以黑洞到底可以長到多大, 沒有人知道。
關於黑洞的結局也僅止於此,因為人類對黑洞的了解還太少,它還有着太多的謎等着我們去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