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門應開小徑,尋梅車定駕長檐。史籍篇幅有限,哪怕名門望族也未必能史冊留名,翻翻史書,總能在角落裡發現些以前一帶而過的事迹。本篇來聊聊吉茂,字叔暢。
吉茂是司隸校尉部馮翊池陽人,吉氏在這一時期還算是名門,吉茂、常林、沐並、時苗都在《清介傳》中,但說起吉氏最出名的應該是吉本,就是聯合耿紀、韋晃等人發動叛亂那位,從記載上看他有兩個兒子吉邈miǎo、吉穆,再加上吉茂的兄長吉黃,吉氏在三國時期留名的就這幾位了。
吉茂喜歡讀書,他不會因為衣着、飲食條件不好而羞恥,只有因為有不了解的知識而羞恥。建安初年,隨着李傕、郭汜等人先後被誅,關中地區的動蕩有所減輕,但吉茂還是選擇與同郡蘇則一起隱居太白山,靠着讀書自娛自樂,就這麼堅持了好幾年。
「後與馮翊吉茂等隱於郡南太白山中,以書籍自娛」——《三國志·蘇則傳》
吉茂被州府舉薦為茂才,出任臨汾令,他在任上理政清簡,官吏、百姓都不願意欺騙他。案《三國志·蘇則傳》注引《魏略》,吉茂作為「冗散」也就是閑散人員的時候,曾嘲諷蘇則「仕途的進步不只在侍中」,因為此時蘇則已經是侍中了,而吉茂還沒有固定職務,蘇則對他的回應也挺有趣「我確實不能像你那樣緩緩駕着鹿車前行」。
吉茂是覺得蘇則升遷太快,兩人明明都是名門出身,一起在太白山中隱居,怎麼一出仕就不一樣了呢,蘇則是反過來嘲諷吉茂的仕途走得慢悠悠。這裡邊的原因也挺明顯,吉茂被他的同宗吉本連累了,他在被抓時還以為是因為收藏讖緯書籍、兵書,這些書籍在彼時都是禁止私人收藏的,所以吉茂還在對旁邊的人說「我是因為收藏禁書被抓的」,但實際是因為吉本叛亂。
要不是鍾繇出面,吉茂可能就此告別歷史舞台了,鍾繇證明吉本、吉茂「服第已絕」,應該是這兩人關係已經出了五服,所以吉茂才免於連坐,但吉本畢竟出身吉氏,對吉茂多多少少還有些影響。鍾繇與吉茂還有些恩怨糾葛,吉茂的兄長吉黃,因為故主趙溫逝世跑去奔喪,而且還是辭官奔喪,這就違背了當時的律法,被鍾繇依法處死。
吉茂當時還是一介布衣,不過他也是三輔地區的知名人士了,因為認定兄長吉黃是追尋道義而死,懷着怨怒始終不願意哭喪。同年,鍾繇舉薦吉茂為茂才,人們都認為吉茂不會接受的,但詔令一到吉茂就出仕了。為此,有人認定吉茂是害怕鍾繇,也有人認定吉茂是俊才,識時務。對於吉茂來說,家中總有人要出仕的。
「茂時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輔,以為兄坐追義而死,怨怒不肯哭」——《三國志·常林傳》注引《魏略》
吉茂生活一貫節儉,窮得什麼也沒有,但他還不接受他人的饋贈,他不是因此高人一等,而是從心裏就看不上那些靠着不義之財富貴的人,比如他的同鄉王琰、王嘉父子。王嘉就評價吉茂「雖然有品德但能力不行」,這也是王嘉的職能之一,吉茂被惹惱了「我哪能效仿你們父子為官掠奪百姓!」後來吉茂被任命為武陵太守,但他沒有赴任,最終遷任議郎,在景初年間病逝。
「茂慍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幘劫人邪!』」————《三國志·常林傳》注引《魏略》
手不釋卷,清正守約。
如果你也喜歡三國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