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羅大佑是一個著名的歌手,他的一曲《光陰的故事》唱了40年,給粉絲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不同的階段聽起來的感覺也不同,是青春的純真,也是成年的舊夢,當然不僅有音樂,他的故事還有四個女人。
在參加某檔節目的時候,他被主持人調侃是「異類」。因為出生在醫生世家,卻痴愛音樂
羅大佑童年到成人
廣東梅州市梅縣一個具有客家文化的地方,1954年羅大佑出生於此處的一個名醫世家。自小在充滿童話意境的宜蘭長大,古色古香的地方養育着不一樣的文化。父母該嚴厲時就嚴厲該溫柔就溫柔,對家的深情是他記憶里最難忘的回憶。
從小就要培養興趣,就在5歲那年,大佑的父親給他買了一架鋼琴,而且要求他每天都要練30分鐘,但那時候的大佑都還是小孩,喜歡玩,都不怎麼想練,但每次都會被父親捉回去繼續練
因為他父親覺得做什麼事情,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專心於一件事,之後大佑的童年裡就少不了了練鋼琴
如果對一件事情認真做久了就會慢慢地接受和產生興趣,他就這樣喜歡上了鋼琴,不知不覺心裏也埋下了一個音樂的種子。隨着不斷地成長,到了小學三年級,大佑對歌曲的和弦就熟練於心了,編曲是從高中時開始嘗試的。
由於父親是學醫的,他覺得這些只不過是課外興趣,不能作為以後的工作,希望大佑長大後還是要學醫救人。所以按照父親的指引,高中畢業選擇了中國醫藥學醫學醫開始了漫長的醫學生涯。
畢竟是剛剛上大學,年輕人都是血氣方剛,腦子裡想得又多,那時候的羅大佑就是如此,關心着這個世界並用音樂表達着,不久後有個導演打了電話給他,說要他幫忙給《鄉愁四韻》寫插曲,但不知道要不要用到,雖然導演這樣說,但他還是用了三個月精心地寫了出來,最終給了導演一個驚嚇,居然寫得比專業還好,後來全用了他的曲。
這次的經歷讓他半隻腳踏進了音樂圈,還認識了主角張艾嘉,兩人很快陷入了愛河,但好久不長,這段感情只維持了1年的時間就結束了。可惜不久後張艾嘉就跟大她16歲的男人結婚了,也就結束了這段感情。
青澀懵懂的羅大佑生命中遇到了一個和他同校讀書的女生夏志仁,初嘗愛果的倆人開始了長達7年的戀愛,到最後留下了《光陰的故事》這首歌。羅大佑最後還寫了一曲《戀曲1980》向初戀告別。
你們看到的羅大佑以為他只會做音樂,其實他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1980年,羅大佑大學畢業,做起了醫生。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着,後來工作也穩定了下來
但內心對音樂的狂熱摯愛,最後下定決心辭去白衣天使的職務,專心做了音樂製作人。
第一次就為了張艾嘉打造了專輯《童年》,她被他的才藝音樂天賦折服,兩人又互相產生了感情,可以說羅大佑把自己的音樂專輯第一次給了張艾嘉!
羅大佑繼續為她創作,將《是否》、《小妹》寫了出來,還把《童年》送給她。最後,她發現羅大佑眼裡最多還是音樂,她果斷放開了手,多年後,他們各有成就。
走上了坎坷的音樂之路
羅大佑與張艾嘉的感情雖短,但這段時間卻是他創作最熱情的時候,還寫了《之乎者也》的專輯,由於台灣的唱片技術與大佑想要的音色和質感不一樣。
讓好友將他的曲譜帶到大阪,讓當地的樂手編曲,再寄回台灣。那時候沒有什麼公司捧他,所以都是自己用錢,而且他父親還贊助了他。
各種原因多次碰壁,後來羅大佑遇到了剛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聽過母帶後決定試一試。唱片發行後引起了轟動,人們發現流行音樂還能這樣玩,隨後先後又發行了《未來的主人翁》和《家》。
但是由於當時的台灣的時局,音樂里的詞太過「敏感」,所以羅大佑創作了一半都被禁止發行,反而適得其反,更多人買了。胳膊還是拗不過大腿,1984年,羅大佑在《最後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會上與歌迷告別。
之後羅大佑去了紐約,張艾嘉邀請他一起創作《明天會更好》,後來在香港做事業並創作了《東方之珠》、《海上花》等歌曲,並在香港定居。追求音樂組建了製作公司。
這時候,羅大佑遇到李烈,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其實兩個人20歲就認識了。
十餘年後,又在香港重逢,隨後從老朋友發展成新情人,以此創作了《戀曲1990》。後來成了電影《阿郎的故事》的主題曲,使他的事業迎來了巔峰時期!
從不離不棄,到最後釋然,羅大佑特殊怪癖
她也經歷過結婚和離婚,覺得是時候找個穩定的生活了,跟着戀人羅大佑,開始了同居生活。
李烈希望有個人疼她,可是同居後發現大佑不是他想要的那個人,需要她照顧,羅大佑很忙,連見面的時間都沒有
有段時間很痴迷水族館,家裡都是9個大缸,之後沒有了興趣就不要了這些,留給李烈善後
對什麼東西都是全憑興趣,一時的愛好,唯獨對音樂情有獨鍾
他還有個特殊的怪癖
羅大佑睡覺有個習慣,喜歡把音樂開到最大聲。她也跟他說過,最後還是李烈適應了他。之後覺得這個男人不是自己想要陪伴一生的,想要離去時,他的父親突然病重,就把這事壓在心裏,陪他熬過這段時間。
羅大佑感覺自己是時候結婚了,就向李烈提出了結婚,維持了差不多2年就離婚,覺得兩人之間沒有交流,她只是需要一個家,之後她的事業開始起來了,後來她明白了一件事,愛自己比任何人愛自己都重要。
她比我小13歲
經歷了這些事情後,羅大佑去了北京,創立了個人音樂工作室。把自己的事業搞了起來,想在這裡結束他的音樂之旅,在外人看來的他,此時是事業得意,情場失意呀,他表示之後不會結婚了。
沒想到,不久後羅大佑遇到跟自己的事業沒有關係的人Elaine。這個女人相對她們來說平平無奇,但情人眼中出西施,覺得她卻是適合自己的,覺得終於找了那個生命中能陪他走到最後的人,於是跟她結婚了,並且是在巴厘島。
羅大佑是一個主張「丁克」的男孩,婚後Elaine說想要一個孩子,他竟鬆口同意了。最後通過醫學技術,受孕成功,58歲有了第一個女兒,「老小孩」蛻變成了「女兒奴」。
這是羅大佑人生的一次重生,女兒的到來給了他歡樂,在採訪中表示: 「女兒Gemma在我人生里的這幾年,我笑的次數都要比前58年加起來要多」。高爾基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給,永遠比拿快樂」 。
羅大佑從小就得到了家人給的愛,之後一味向身邊的人索取愛,58歲了也有了能讓他付出愛的人了。實際上,快樂不是別人給的,而是生命中,有一個能讓你心甘情願,為之奮鬥付出的人。
結語
羅大佑在音樂上的造詣是不可否定的
但感情上的他,也許曾經的幾段戀情都沒有遇到自己愛的人
因為愛一個人就會為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