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網04月27日訊,現在可以說OPEC及其盟友的減產失敗了嗎?

OPEC和其它生產國有關減產的言論與原油市場供應仍然充足、原油庫存漲跌互現的事實之間有着越來越大的不符。
OPEC國家及其它生產國,包括俄羅斯,一直以來誇耀着它們對這份把產量從1月到6月降低180萬桶/天的協議的嚴格遵守。
現在看起來OPEC及其盟友將把協議再延長六個月。目前的一致意見是延長,這一決定很可能在5月25日的會議上宣布。
如果減產協議的成功標準純粹由價格衡量,那麼你可以說協議至少讓價格找到了50美金/桶的支撐。
在去年11月底減產協議達成之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去年下半年一直徘徊在40-50美金之間。之後減產協議的誕生成功提升了油價。
當協議新年1月1日生效之後,布倫特原油窄幅盤整了兩個月,然後在三月初劇烈下跌,但是50美金大關守住了。
但布倫特原油再次探測協議後區間的底部,本周一最低降到了51.42美金, 因有關OPEC減產最終效應的懷疑開始上升。
決定長期價格前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可用原油的數量以及庫存的水平。如果OPEC及其盟友想實現可持續的更高價格,那麼全球供應和庫存都需要減少。
創紀錄的原油運量
這是OPEC協議失敗的主要理由。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全球由油輪運輸的原油數量在4月創下了新高。
本周二,數據顯示4月份平均每天有5030萬桶原油被運輸,打破了1月份創下的4610萬桶/天的紀錄。
該數字未包含管道運輸的石油。但管道供應的減少幅度極不可能超過海運貨物的增加幅度。
數據還顯示在減產中擔負最大責任的沙特實際上在最近幾個月增加了其油輪運輸量,運量穩穩超過了去年年底的水平。
沙特被預期在4月份運輸829萬桶/天原油,超過3月的794萬桶/天、2月的773萬桶/天、1月的783萬桶/天。

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海關本周二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3月份自沙特、俄羅斯、安哥拉、伊朗、伊拉克進口的原油超過了上個月。
中國的數據根本不符合「成功減產」的故事,而是完全相反。目前的情況顯示了降低產量和實際削減供應之間有着巨大的區別。
很有可能OPEC和它的盟友們確實嚴格遵守了減產協議,但它不一定轉化為原油運輸量的降低。另一個問題是如美國和巴西這樣協議外的生產國一直在提升產量和運量。
供應過剩體現在全球庫存中。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稱工業化國家的庫存仍比它們的五年平均值高出10%.
誠然,儲存在不那麼可見的地方的庫存 -- 如發展中國家的以及海上存儲的 -- 似乎在下降,但問題是這是否快到能在未來幾個月為更高的價格提供基礎。
對OPEC來說,不管你談論多少減產或降低庫存,最終對價格起作用的是買家能接觸到的原油。目前,可能說OPEC和它的盟友已失敗為時過早,但數據顯示至少它們在朝這個方向走。
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 (長按複製),或搜【中金網】,獲得更多免費信息實時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