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 / 深圳
Guangzhou / Shenzhen
廣州chi K11藝術空間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6號K11購物藝術中心4樓
卡塔琳娜·格羅斯:呢喃的泥土
2019年3月30日 - 2019年6月2日
單人票:80元,雙人票:135元

此次展覽根據廣州 K11 的藝術空間帶來三件大型沉浸式場景相關作品,帶領觀眾穿過迷宮通道,為格羅斯標誌性的藝術實踐提供全新詮釋。展覽標題「呢喃的泥土」,正來源於粵語俗語「鬼食泥」,意指說話含糊不清,介於可聽與不可聽之間的狀態。在格羅斯所建造的空間里,色彩如同強度不一的震顫和視覺聲浪,可見與不可見、可知與不可知交織在一起。觀眾被邀請進入藝術作品之中,如同徒步登山一樣。整個體驗是一段情感和身體的對話,無法被簡化為線性敘事:這是一種不斷脫節的「呢喃」。
廣州琶醍文化創意園區
廣州市海珠區閱江西路118號
超酷奇樂園IN廣州
2019年4月27日 – 2019年9月2日
單人工作票:69元,單人優惠工作日票:49元,單人通票:89元,單人優惠通票:69元

「超酷奇樂園IN廣州」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藝術展,它是一個虛構的夢境,是一個無厘頭的遊戲,在COOKIE的系作品牽引下,走入虛擬劇情的暗影重重,深度挖掘你「埋藏已久不肯袒露」的小叛逆,深度探索你「永不停止的」獵奇心理,跟隨荒誕巨楽部,看一場迷之有趣的荒誕展。
teamLab:生命之森與未來遊樂園
2019年4月27日 - 2019年10月7日
單人早鳥票:138元,平日單人票:198元,單人全通票:238元

4月29日曾被評為全球十大必看展的teamLab持新作降臨廣州,在琶醍文化創意園區帶來「teamLab:生命之森與未來遊樂園」藝術大展。「teamLab: 生命之森與未來遊樂園」是彙集藝術團隊teamLab作品的「生命之森(Forest of Life)」空間與以共同的創造性,共創為概念的教育項目「未來遊樂園(Future Park)」結合而成的大型展覽。「生命之森(Forest of Life)」致力於讓大家徘徊於沒有邊界的展覽宇宙里,與沉浸式空間合二為一,通過肢體去感知世界,思考生命。「未來遊樂園(Future Park)」則致力於讓大家在與他人共同創造的過程中感悟協作的喜悅,從而豐富人類的創造力與協調性。
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東路2號
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
2018年12月18日 — 2019年5月5日
免費

本次展覽甄選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200餘件中國外銷扇和歐洲「中國風「扇,輔以外銷絲繡的華服、披肩和首飾,立體還原,傾情演繹驚艷世界的中國扇和扇動世界的中國風。
夢回大唐——盛唐藝術與生活展
2018年12月13日—2019年5月19日
30元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歷史博物館通力打造,以考古發掘成果為基礎,展出唐女史上官婉兒、宦官高力士、「讓皇帝」李憲、宗女李倕、丞相韓休、張九齡等人的相關文物一百二十餘件。圍繞盛唐時期文士、貴族、朝臣生活,講述盛唐故事,帶您零距離感受盛唐藝術之美。
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州越秀區麓湖路13號文化科普園內(近麓湖兒童公園)
關山萬里——廣州藝術博物院藏關山月西部題材作品展
2019年4月20日開始
免費

關山月(1912—2000)是我國當代傑出的國畫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革故創新,踐行「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深入生活,重視寫生,足跡遍布塞北江南、大漠海疆,創作出一系列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
這次,廣州藝術博物院從藏品中精選出關山月曆年來創作的西部題材作品予以展示,希望觀眾可以從展覽中體會到祖國錦繡河山的魅力,也能感受到關山月對祖國、對藝術的赤誠之心。
蒼松不老——廣州藝術博物院藏黎雄才作品展
2019年3月31日開始
免費

黎雄才(1913—2001),廣東肇慶人。當代傑出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黎雄才對松樹情有獨鍾。早在日本期間,他就曾畫過大量的松樹寫生。在後來的作品中,松樹題材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幾乎可說是「無松不成畫」。為了展示黎雄才松樹作品的藝術成就,舉辦了此次展覽,以期為觀眾帶來一場青松環繞的欣賞體驗。
嶺南畫派世紀回顧展(十一)
2019年3月27日 - 2019年7月31日
免費

嶺南畫派正是在近代西風東漸的時代氛圍中誕生的。嶺南畫派創始人是高劍父、陳樹人和高奇峰。此次展出的作品,其作者均為高劍父和高奇峰的學生,也都是嶺南畫派的重要畫家。其作品大多具有豐富的繪畫題材和表現技巧,注重寫實,兼融傳統和西方繪畫中的某些視覺經驗,並在繼承「二高」畫風的基礎上體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通過這些作品,觀眾可以感受到嶺南畫派的藝術特色,認識到嶺南畫派對推動中國畫創新發展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暮光鷺影——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趙少昂山水畫展
2018年10月30日 — 2019年10月30日
免費

本次展出的山水畫大部分是趙少昂於上世紀60至70年代在香港根據自己早年的寫生稿創作的。此次我院首次以趙少昂山水畫為專題策劃展覽,從院藏品中精心挑選出趙少昂的山水畫以及山水寫生稿、課徒稿,並配合相關文獻圖片資料,力圖展現趙少昂山水畫的創作過程和藝術面貌,讓廣大觀眾深入認識這位嶺南畫派代表畫家的多面性。
借鑒古洋尋我法
2018年8月4日——2019年7月16日
免費

在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楊之光一件正式作品背後往往有多幅畫稿素材的嚴謹思考和準備,從中可見他對創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值得關注的是,這批畫稿中還有楊之光在1954年創作的成名之作《一輩子第一回》終稿前的多幅畫稿。、
超神盡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賴少其八十後作品展
2018年8月4日—2019年7月26日
免費

2018年8月4日起,「超神盡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賴少其八十後作品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賴少其藝術館展出。這是賴少其先生暮年的藝術成就展示,也是他以頑強毅力與病魔鬥爭的戰利品。展覽共29幅畫,5幅書法,題材廣泛,以表現花、花籃、石、山水、黃山為主。
廣東美術館
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銘刻時代——湯小銘藝術研究展
2019年4月24日 - 2019年5月19日
免費

藝術家湯小銘1939年生於廣西桂林,是廣東著名的油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永不休戰》《讓智慧發光》《滿腔熱忱》等作品,多次獲國家級獎項,並被多家機構收藏。本次展覽將全面展現廣東著名油畫家湯小銘多年來的創作道路和藝術探索成果,包括一批早年為人熟知的主題性人物肖像油畫創作及相關草圖、手稿,具有代表性的其它油畫人物寫生、人體寫生、油畫風景、習作、連環畫、插畫和早期速寫等,以及一系列關於魯迅的創作也將結合豐富的草圖在本次展覽中完整呈現。
磅礴:楊識宏作品展
2019年4月3日 — 2019年5月5日
免費

楊識宏,1970年代末從中國台灣移居到美國發展,1989年獲得美國紐約州州長頒發傑出亞裔藝術家獎,是首位獲得美國PS1「國家工作室」計划進駐獎助及其聯展的華人藝術家,1980年代起活躍於紐約藝壇,至今創作不懈。
本次展覽共計展出20餘件近作,涵蓋藝術家楊識宏近年來的創作和藝術文獻。旨在通過不同系列的繪畫作品及早期手稿、採訪、書信等文獻的展示,多方面、多維度呈現楊識宏的藝術創作從具象到抽象的歷程。
新物志——中國當代陶瓷作品展
2019年4月3日 — 2019年5月5日
免費

二十世紀90年代初,陶瓷因其獨有的視覺特徵和文化指向進入當代藝術家的視野,藝術家藉助這一傳統媒材的視覺表現和符號意義,實現了對社會歷史的介入和個體經驗的表述,並突破材料的邊界形成愈發多元的陶瓷創作生態。
基於此,展覽把目光聚焦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對材料和觀念皆具有深入理解和探討的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在21世紀新的社會歷史與當代藝術的語境下,對觀念語言和材料邊界的關係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即陶瓷在對當代藝術的介入中不應該只是作為符號化、視覺化的物質載體,而是在觀念表達的探索中兼顧本體語言的重要性,形成陶瓷材料物質性與觀念性的互滲與相長。
風土:新斯科舍省藝術展
2019年4月30日 — 2019年5月23日
免費

「風土:新斯科舍省藝術展」展覽是為了展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藝術創作。本次展覽將展出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家莫娣•劉易斯(Maud Lewis)的作品,她的作品描述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地方感和藝術感。本次展覽還展出6位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對新斯科舍省豐富的當代視覺藝術社區進行了充滿活力和引人入勝的探索。
OCAT深圳館
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恩平街F2棟
水墨無疆——第十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主題展
2019年4月20日 – 2019年5月20日
免費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畫院聯合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共同承辦的「第十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暨「第九屆深圳水墨論壇」於2019年4月20日至5月20日舉辦。OCAT深圳館作為此次雙年展主場館之一,將展出由冀少峰策劃的「水墨無疆」主題展,延續OCAT對水墨在當代語境下的實踐和探索的關注。
深圳灣萬象城
深圳市南山區科苑南路2888號華潤大廈
「從未止步 」披頭士時尚藝術展
2019年3月31日 - 2019年7月7日
單人票:88元,雙人票:158元

披頭士(The Beatles)詞義本身是不怎麼討喜的甲殼蟲,但正因為這四個長發的人而成就了歷史的偉大。在他們那個時代里也許有無數種表達方式,但披頭士對愛情、生活、世界的表達最直擊人心。像個孩子,天真無畏;像少年,自信改變一切;更像一位離別已久的朋友在你耳邊傾訴,為這個失落的時代唱出了真實的世界與人生。此次展覽的舉辦初衷是向這50多年來還影響着我們片刻的偉大樂團致敬,通過時尚與藝術的表達構建起多維沉浸式體驗空間,為披頭士與觀眾展開一次跨時空的對話。
設計互聯 |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
啟蒙者·石漢瑞
2019年4月20日 – 2019年6月20日
單人票:50元

著名平面設計師石漢瑞被譽為「香港設計之父」,他的設計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觸發了中國香港與內地平面設計的意識覺醒。《啟蒙者·石漢瑞》是石漢瑞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展,也是他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展覽。展覽將完整呈現他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逾半個世紀的設計實踐歷程,匯聚85套品牌設計案例以及書籍、雜誌、錢幣等實物設計與多套珍貴手稿,全方位展示石漢瑞的跨文化設計理念,生動體現其國際視野對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啟蒙影響。
語言的窸窣
2019年3月24日 - 2019年6月24日
免費,須提前在「設計互聯DesignSociety」微信公眾號中進行預約

「語言的窸窣」展出的作品既涵括基金會過往收藏,亦包含藝術家委任新作;一系列雕塑、大型裝置及二維作品將帶給觀眾豐富的感官體驗。這些作品就像是一個拼圖遊戲,一個有着諸多節點的網絡,亦或是某個故事的碎片。諸多隱藏的線索有待解讀,若想解開藝術家們所呈現的交流迷宮,觀眾們需要自己來建立相關性,並構建自己的敘事方式。
設計的價值
2017年12月2日 – 2019年8月4日
單人票:50元

作為V&A展館的開幕展,「設計的價值」呈現了不同社會價值觀驅動下的現當代設計發展歷程,以此來重新評估設計的價值,明確設計在社會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逾250件精選自V&A永久館藏、從公元900年到當代、來自31個國家的作品,圍繞兩大國際議題展開探討:不同價值觀如何驅動設計發展,以及如何評估設計的價值。
南山博物館
深圳市南山區南山大道2093號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
2019年4月18日 - 2020年4月18日
免費

展覽以河南博物院院藏文物為展示主體,以大量圖版為輔助,展品涉及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雕像、金銀、玉器、等等,選取多件文物精品如「賈湖骨笛」、「婦好鴞尊」、「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瓷瓶」等。多層面的向觀眾述說文物的知識與審美信息,以及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
對未來的善意——設計可持續案例展
2019年4月23日 - 2019年5月4日
免費

在此次展覽中,涵蓋「時尚與配飾」、「產品與包裝」、「建築與空間」的設計作品。一方面實踐了可持續的設計意識,也為日常消費帶來了更多「美」的體驗。展品大多與群眾的日常生活與消費息息相關。
「美學啟蒙 價值延續」—國際親子設計展
2019年4月23日 - 2019年5月5日
免費

本次展覽計劃以「美學啟蒙 價值延續」為主題,計劃徵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20多位奶爸設計師的作品,涵蓋範圍包括建築設計、空間設計、遊樂設計、玩具設計、動畫設計、產品設計等不同設計領域,旨在搭建奶爸親子設計群體的展示與交流平台,探討奶爸設計師在構建親子設計關係中的獨特意義,探索奶爸親子設計群體的設計原則、模式與創新可能性,也反思如何改善建構現代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滿綉新章——傳統非遺技藝的另一個維度
2019年4月23日 — 2019年5月5日
免費

本項目以「滿綉」為課題,展示從傳承到發展,從新技術的引進到產業化探索,新產品的研發和社會化合作,非遺文化推廣與市場化運作結合,教育引導和回饋社會等方面的案例與經驗。通過實物展品,圖文資料,主題論壇的形式,全面呈現滿綉這一非遺傳統技藝在當下的發展狀態和產業前景。
翟門生的世界——絲綢之路上的使者
2018年5月18日—2019年5月17日
免費

本次展覽將展出共115件(套)由金石博物館收藏粟特人翟門生相關文物和拓片,包括「翟門生」的圍屏石床、各式隨葬品、粟特人使用過的絲綢之路沿線的古國錢幣、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像造像、各式陶俑等精美文物。通過翟門生故鄉、北魏國都、墓室三個場景的轉換,為我們講述動蕩不安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同時使我們可以走進主人公的奇妙人生世界。
繩墨彰華·紀念韋遠柏誕辰九十五周年藝術成就展
2019年3月23日 - 2019年5月22日
免費
本次「繩墨彰華·紀念韋遠柏誕辰九十五周年藝術成就展」將劃分為四大章節,從不同時期向大家介紹韋遠柏作品及風格變化。從年少時求學之路中,初探早期作品中嚴謹的法度和細膩的筆觸。從花甲之年的個展中,尋求自我風格的突破和嶺南畫派的特色融會貫通。從年邁的創造巔峰期中,詮釋醇厚的氣韻與華麗的表現手法兼容並包,在寫意與寫實之間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從一生的創作生涯中,看盡他對大自然和中國山水畫之美的孜孜不倦的探索過程。
何香凝美術館
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
眼中朋舊誰人傑——何香凝與南社社友書畫手札展
2019年4月10日 – 2019年5月31日
免費
何香凝美術館特策划了此次「眼中朋舊誰人傑——何香凝與南社社友書畫手札展」。展出作品為「南社」社員的書法、繪畫作品、日常書信手札,作品件數約150件。這些優秀的作品既是難得的歷史文獻,也是我們可以近距離瞻望的前輩手澤。期望此次展覽在作品和文獻的營造下,能給公眾呈現出二十世紀初歷史的一隅,也可見先生與二十世紀初重要的文學社團「南社」的交集。
坪山文化聚落展覽館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丹梓大道與匯德路
2019深圳新媒體藝術節<釋放全景>暨坪山文化聚落展覽館開業大展
2019年4月20日 - 2019年6月16日
單人票:20元

2019深圳新媒體藝術節< 釋放全景 free panorama >,作為深圳市坪山文化聚落展覽館開業展引進的重磅活動,同時也是深圳設計周重要項目之一,於2019年4月20日-2019年6月16日在坪山文化聚落展覽館正式呈現。
杭州 / 蘇州 / 南京/溫州
Hangzhou / Suzhou / Nanjing/Wenzhou
浙江美術館
杭州市南山路138號
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
2019年4月16日 - 2019年6月16日
免費

浙江素有人文淵藪盛譽,浙江精神宛如錢塘江水,藏珍納景、激波揚濤。作為我館開館十周年的首個紀念特展,本展以 15 至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中外交流史為考量背景,聚焦《坤輿萬國全圖》中的明朝浙江作為人文語境,梳理以李之藻、朱舜水、王陽明、黃宗羲、張煌言、黃媛介、徐渭、陳洪綬等為代表的明朝浙籍及旅浙先賢人物的歷史事迹,講述中國故事的浙江篇章。展覽精選逾百件明朝精英創作的書畫作品、文物器具、古籍文獻等相關資料作為承載精神文化的物質題材,綜合反映浙江精神在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的歷史風貌,闡釋浙江地域的文化精神及其在明朝與海外的深遠影響,呼應當代浙江精神的有序傳承。
明德引風尚 鑄魂新時代——浙江美術館藏愛國主義題材作品展
2019年3月30日 - 2019年5月19日
免費

展覽由杭州市文明辦、浙江美術館共同主辦,精選近60件(組)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館藏精品力作,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素描及雕塑等多個藝術領域,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杭州大展
2019年4月26日 - 2019年5月26日
免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衛風》。生於 1944 年的崔如琢繼承民國遺風,兒時師從鄭誦先研習書法,繪畫則早年取法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傅抱石等歷代大師,後拜李苦禪為師,「大寫意花鳥畫家」是他留給青年時代畫友的印象。憑藉著深厚的藝術修養,崔如琢曾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隨着改革開放的潮流,1981年,他離開工藝美院定居美國,1984 年榮獲美國紐約杜威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學位並擔任藝術系教授,也曾擔任紐約中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1996 年回國,定居北京,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2016 年被授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稱號,同年,獲得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稱號。
濱藝術中心
杭州市濱江區物聯網街369號
VARIANT·異變
2019年4月12日 - 2019年5月11日
免費

濱藝術中心於2019年4月12日至2019年5月11日舉辦展覽「異變」,本次展覽將展出侯子超、劉玉潔、姚鵬、楊勛、張天軍五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他們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徵是美學方面的異變,和前輩藝術家們相比,這些異變更加國際化、更加時尚、更加豐富。這些美學的異變,也自覺不自覺的牽引出相應的觀念異變——在一個越來越由冷酷技術主導的局勢中,微弱的個體如何自立或逃逸。
南宋序集
杭州市上城區中山中路59-69號
日本經典動漫原稿精品展 | 杭州站
2019年4月20日 - 2019年6月2日
單人票:68元,雙人票:120元,三人票:180元

此次北極熊畫廊攜200餘幅日本經典動漫原稿帶入中國,和動漫迷們一同分享其創作始終,其中不乏那些關於青春的記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中還有部分原稿為漫畫家的直筆原稿,諸如「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宮崎駿的《龍貓》、櫻桃子的《櫻桃小丸子》等。這些均系漫畫家本人真跡,也是本次展覽作品中價值最高的展覽作品,可謂是動漫界的活化石。
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蘇州市工業園區觀楓街1號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二樓
何處是江南——陳逸飛、陳逸鳴兄弟作品展
2019年4月13日 - 2019年5月7日
免費

本次展覽將展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藝術大師陳逸飛先生的近50幅油畫、水彩、素描作品、習作手稿以及陳逸飛胞弟著名油畫家陳逸鳴先生的70餘幅油畫作品。
蘇州博物館
蘇州市東北街204號
蘇藝天工大師系列——周瑩華髮綉藝術展
2019年4月25日 - 2019年6月16日
免費

本次展覽由蘇州博物館、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主辦,將展出周瑩華創作的20多件發綉藝術作品。三千髮絲,絲絲入畫,不僅展現了發綉作品的精美絕倫,更凸顯出藝術家周瑩華對發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雲泉——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構型
2019年4月12日 - 2019年6月16日
免費

511年前,吳門,古松江上,孤舟渺渺;垂虹橋畔,秋染別意;沈周等數十位吳門名士,送別徽籍學人戴昭,留下《垂虹別意卷》,留下佳話傳頌,留下情懷無限。吳門傳統,亦是中國文人傳統。這個傳統包括對藝術和生活的唯美極致追求,包括氣節、情志、抱負之文人情懷。留園冠雲峰,峰高蓋絕,有「白雲怡意,清泉洗心」題於壁。白雲,不染不著、無拘無束;清泉,明澈滌心,至純不滯。其追遠之境深致恬然。511年後的這個春天,松江春水依然,吳門之風依然,文化傳統依然。十位藝術家齊聚蘇州博物館,以自己的方式呈現中國的傳統與當代。五百年,雖日月星辰更轉,然中國文人傳統代代生新枝。
群芳競秀——蘇州博物館藏明清花鳥主題特展
2019年4月10日 - 2019年6月9日
免費

蘇州博物館藏有不少明清花鳥精品,本次花鳥主題特展即精心遴選館藏明清花卉名家,若陸治、王鐸、蔣廷錫、朱昂之、虛谷、任薰等人約40餘幅作品展出,形制上卷、冊、軸兼備,風格則工筆設色、水墨寫意、沒骨雙鉤等皆有:或一枝旁出、或掩映石畔,或扶疏風流、或歲寒磊落…調脂弄粉,極盡錯彩鏤金之工;逸筆草草,不妨遊戲翰墨之雅。觀者覽之,既可賞花隨指放、韻與香傳之妙;亦可作如入春林、如登春台之想也。
佛陀·中國——甘肅省博物館藏早期佛教文物展
2019年3月30日 - 2019年5月26日
免費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佛教經典、造像等文物十分豐富,此次特別從中選擇三十五件精美的早期佛教文物,以「佛的形象」、「佛的銘記」、「佛的言教」為主線,展現中國早期佛教發展的源流與歷程。
蘇州中心商場3F鳳園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星州街與星港街交叉口西150米
凱斯·哈林迷宮之旅 蘇州站
2019年3月29日 - 2019年6月28日
平日票:108元,全通票:128元,學生票:58元

凱斯·哈林的作品,蘊含了太多的寓意與力量,而心形迷宮的概念,猶如我們生活的日常,總會遇到不同的難關,總會在某些時刻迷失方向,但總有讓我們發掘更多潛在可能性的地方。
金鷹世界
南京市建鄴區應天大街888號 金鷹世界F1(1號門旁)
「正經動物園」沉浸式主題體驗展(南京站)
2019年4月20日 - 2019年7月30日
兒童單人票:65元,單人票:100元,雙人票:180元,VIP單人票:145元
「正經動物園」是由創意廠牌正經做夢為南京帶來的最新沉浸式主題體驗展。展覽以人與動物的角色轉換為開端,運用最IN的元素及黑科技以年輕潮流的視覺語言直觀的呈現動物眼中的世界。「正經動物園」不僅僅充滿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妙場景,同時也圍繞人與動物權力關係展開思考,讓觀眾在以人為中心的世界中思考「我」與自然界萬千物種的關係。展覽的30多個場景以人與的動物「共情、共舞、共處」為線索展開了一副二者和諧共處的「烏托邦」樂園畫卷,每一個場景的過渡都影響着觀眾內心世界的變化。
四方當代美術館
南京市浦口區珍七路9號
斯蒂文·霍爾:建築創作
2019年3月10日 - 2019年5月26日
單人票:60元,優惠票:30元

四方當代美術館全新展覽《斯蒂文·霍爾:建築創作》將於2019年3月10日開幕,展期將持續至2019年5月26日。斯蒂文·霍爾是美國當代建築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四方當代美術館建築的設計者。他作為當代「現象學」建築的主要倡導者和實踐者,對當代建築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霍爾強調人在建築場所中的感知與體驗,並將空間與光影的變幻溶入到場所之中。同時,他善於通過設計讓當代建築錨定在其獨特的歷史語境中。霍爾的作品遍布全球,並且涵蓋了學術、文化、公共和住宅等領域。在近四十年的建築生涯中,霍爾被授予了多項建築界最高榮譽與獎項。
昊美術館(溫州館)
溫州市鹿城區江濱東路1號(萬和豪生大酒店內)
無限遊戲
2019年3月16日 - 2019年6月30日
單人票:50元

從「Game」所代表的遊戲,至文化中的遊戲成分「Play-Element」,展覽「無限遊戲」將呈現藝術家馮夢波、陸平原、苗穎、田曉磊、佩恩恩和當代藝術空間「史萊姆引擎」的創作,並討論遊戲及其構成的虛擬世界對在當下藝術創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所帶來的影響。
成都 / 重慶 / 武漢/長沙
Chengdu / Chongqing/Wuhan/Changsha
成都大悅城
成都市武侯區大悅路518號大悅城玻璃屋
奇夢愛麗絲之重回仙境 成都站
2019年4月6日 - 2019年6月30日
單人工作日票:79元,單人通票:99元,雙人套票:169元,三人家庭票:229元

遊走在愛麗夢遊仙境驚喜總是無限多的。孩子在這裡解放天性,大人在這裡找回童年。詩人說,年輕是一生唯一的一次契機。在奇夢愛麗絲仙境,你將從今天開始像孩子看齊,以他們的高度放大玩物,透過他們的雙眼,重新用一種簡單的方式看世界。
亨曼畫廊
中國成都市青羊區奎星樓街附14號
徐新武個人藝術項目《通道》
2019年4月26日 - 2019年5月26日
免費

HENGMAN Gallery 將於2019年4月26日至5月26日為大家帶來徐新武個人藝術項目《通道》,徐新武在繪畫、裝置等形式上都有所探究,作品中混沌、未知、磅礴的意向景觀建構了通往世界的通道,歡迎您前來觀看。
合美術館
武漢市洪山區野芷湖西路16號
超越時光——馬特奧·巴西雷攝影作品展
2019年3月29日-2019年6月29日
免費(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

超現實常被人比喻為在夢境中的世界,埃德加·愛倫·坡曾說:「我們是夢中之夢。」做夢的人並非藝術家,而是藝術本身。馬特奧·巴西雷的作品正是如此如夢如幻,帶有一種不可名狀的迷失感,讓觀者常有遊離於另一世界的感覺。此次展覽展出20餘件數字攝影作品,感受藝術家馬特奧·巴西雷(Matteo Basilé)鏡頭下光陸怪離的視覺世界。
城堡——董文通繪畫場域實踐
2019年3月22日-2019年5月15日
免費(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

「我自己之歌」——李蕾作品展
2019年3月23日-2019年5月15日
免費(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

如今這個時代,審美不斷被格式化,影像變成情感的面具。正因為這樣一個時代,越來越多女性開始尋找自我,向內探索過程中內心的裂變,藝術家李蕾因此創作了許多獨立女性視角的藝術作品。
多重『敘事』:張曉剛藝術檔案1975-2018
2018年12月15日 - 2019年5月15日
免費(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

多重『敘事』:張曉剛藝術檔案1975-2018」以「圖像修正」(一號廳)、「記憶的抽屜」(二號廳)、「靈魂上的影子」(三號廳)三種不同的敘述角度切入張曉剛四十多年來的從藝經歷,並試圖利用圖像文獻與文本文獻相結合的方式,清理張曉剛藝術的創作分期和情境還原等問題。
合美術館收藏展·2018
2018年6月15日—2019年6月15日
免費(參觀需攜帶身份證或有效證件)

「合美術館收藏展·2018」已順利開幕,這是合館開館以來的首個收藏陳列展。本次共展出了館內自藏的三十多位藝術家的四十餘件(組)作品。
首屆收藏展所展出的繪畫、雕塑、攝影及裝置等分別展現了兩代藝術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思考、探索和自我追問。選擇這樣分類對照的展陳方式,一方面是為了便於比較文化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利於體現時代變遷與發展的足跡。此次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作品由六十年代及以前藝術家的創作為主;第二部分的作品則以七十年代及以後藝術家的創作為主。目前8號廳展出的是第一部分的作品,第二部分作品將於9月份展出。
武漢K11藝術村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大道355號
吳珏輝藝術項目:藝術家的硬盤
2019年3月23日 - 2019年6月23日
單人票:40元

在如今人對手機強烈依賴的時代,「電子器官」已成為身體和意識的延伸,我們要在都市的叢林中存活下來,無處都離不開各種不同的網絡設備。「電血戰」延續了吳珏輝《感官計劃》概念,打通了身體與媒體之間的「潛在接口」。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湖南省長沙嶽麓區洋湖街道瀟湘南路一段387號
植田正治回顧展(湖南站)
2019年3月16日 - 2019年6月16日
單人票:60元

本次展覽為植田正治作品的一次大型中國巡展,將按時間線索展出植田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原作照片。涵蓋經典作品「沙丘」系列,及備受國內外廣泛讚譽的時尚攝影等多個階段作品。期間開放策展人佐藤正子女士、植田正治事務所植田正治外孫曾谷寬先生的精彩座談活動。
《夏永康:越軌——鏡頭背後的二十五載》巡展·湖南站
2019年3月30日 - 2019年6月6日
單人票:40元

本次展覽將展出逾100幅夏永康為電影、雜誌、個人項目等拍下的照片與拼貼作品,其中有為人熟知的影像,也包含部分從未曝光的珍貴相片。由策展人Karen Smith(SCoP藝術總監)從一萬四千張照片中篩選而出,為香港電影與時尚文化界的黃金時代保留了
最為珍貴的圖像檔案。
黃曉亮個展:「一個期待或者新的奇蹟」
2019年4月21日 - 2019年6月21日
單人票:20元

對於藝術家黃曉亮,可能有很多人都不了解。他喜歡拍攝影子,搜集與之相關的記憶,再通過不同的剪輯和拼接處理形成自己的影像——通過所描述的事物而形成的視覺描述,最終成為呈現在眾人面前的作品。他的創作形式涵蓋影像、繪畫、多媒體等,而作品大多與回憶和希望相關。在虛幻與現實之間,不斷徘徊。
港 / 澳 / 台
Hong Kong / Macao / Taipei
馬凌畫廊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33號6樓
東南亞批判性辭典之八:小斜方截半立方體
2019年3月26日 – 2019年5月17日
免費

馬凌畫廊(香港)呈獻「東南亞批判性辭典之八:小斜方截半立方體」,作為世界知名藝術家何子彥(生於1976年,新加坡)的持續性項目《東南亞批判性辭典》(2012-現在)的又一新篇章 。該項目以有機體的姿態不斷演化,就「東南亞」的多元區域概念產生和啟發批判性的對話。基於「東南亞」一詞的普遍性,何子彥致力探討在語言、宗教和政治不統一的環境里, 是什麼構成了東南亞這一整體。此次展覽屬於「無盡個可能的『東南亞』系列」[1] 之一,在術語和地域層面上形成藕斷絲連的關係狀態。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香港金鐘正義道9號
詹姆斯·特瑞爾《Yukaloo》
2019年3月12日 — 2019年6月9日
免費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呈獻詹姆斯·特瑞爾《Yukaloo》(2011)的裝置,為藝術家首次於本地藝術機構亮相。詹姆斯·特瑞爾(1943年生於洛杉磯)是美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之一,運用光線為媒介創作環境裝置。特瑞爾被歸為美國1960年代「光與空間運動」的核心人物,他的創作屬感知藝術,探索光線、空間和顏色塑造的感官感受。
光的故事:韓志勛
2019年3月12日 — 2019年6月9日
免費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將呈獻香港藝術家韓志勛(生於1922)個展《光的故事》。原任職於郵局,韓志勛在藝術創作上無師自通,並憑其前衛的藝術手法於1960年代開始受藝壇注目。透過審視韓志勛對光線作為素材和創作主體的興趣,並與其媒介和文化的運用做對比,《光的故事》重新闡述了韓志勛藝術手法的演變。此次展覽將展覽逾三十件橫跨他四十年藝術生涯的作品,涵蓋了他在繪畫,版畫和攝影方面開拓性的創作。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般咸道九十號
鐵筆之藝術:明清竹雕
2019年4月17日 - 2019年7月28日
免費

竹既耐用又柔韌,且產量豐富,以竹為藝術創作靈感和材料在中國已有逾千年歷史。明代的文人和宮廷對竹雕製作的贊助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位於嘉定和金等地的文人雕刻家和作坊大量生產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及其他雅玩。許多竹雕家亦會以其他材質柔軟、能以「鐵筆」──即文人製作富有書畫筆觸美學的雕品時所用的雕刻刀和相關雕刻工具──雕刻的材料如黃楊木、犀角和象牙等來製造雕品。此等作品一概被統稱為「雕刻」。這些造型獨特、由不同材料幻化而成小巧玲瓏、卻又維妙維肖的雕刻品,充分展現出匠人的鬼斧神工和超凡的想像力。
影像包豪斯:埃里希‧葛斯梅勒鏡頭下舉世聞名的設計學府
2019年 4月 12日 - 2019年 7月 21日
免費

為紀念包豪斯成立一百周年誌慶,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威瑪古典基金會、香港歌德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攜手舉辦《圖像包豪斯:埃里希·葛斯梅勒鏡頭下舉世聞名的設計學府》展覽,旨在通過包浩斯畢業生和教師埃里希·葛斯梅勒的攝影鏡頭,窺探這所世界知名學府帶來的百年影響。
寓研於教——饒宗頤教授在香港大學的十六年
2019年3月8日 - 2019年5月19日
免費

「寓研於教——饒宗頤教授在香港大學的十六年」展覽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展出饒教授在1952年至1968年於香港大學任教時的有關資料,顯示出他如何在這段時間,通過教學、研究及與國際間之交流,遂成為一位蜚聲國際的學者。
此次展覽將分為教學、研究、交遊及饒教授捐贈港大的書籍及藝術作品等四個主要區域,展品包括其著述、授課筆記、考卷、信件、書畫作品及部份其原藏之古籍與簽名本等。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館藏品展
2019年5月18日 – 2019年9月9日
票價待定

展覽的構思源自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空前成功的廣播節目,以大英博物館藏的100組物品娓娓道來橫跨二百萬年的人類故事。有別於以往以文化區域闡述人類歷史的方式,展覽以獨特的角度回顧人類發展的軌跡,探索人類共通的故事。即使身處不同的文化環境,人類在權力、信仰、藝術、貿易及科技等方面都有着相同的渴求及發展脈絡,從而引領觀眾在全球化的視野下,對自己身處的世界有新的認識。
武 ‧ 藝 ‧ 人生 ─ 李小龍
2013年5月20日 - 2020年7月20日
免費

李小龍出生於美國三藩市,在香港成長,襁褓中已經參與電影演出,10歲成為電影的主角,這位率性自然的電影童星,於18歲負笈美國,擴大了生活與思想的視野。他一直醉心於武術,在美國開設武館授徒,融哲於武,創立了截拳道,成為一代武術家。這位別具魅力的演員,憑美國電視劇集《青蜂俠》中加藤一角,逐漸揚名於影藝圈及武術界,1970年代初,回港接拍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等幾齣名作;至此無論他的明星風采,或是武術造詣,均蜚聲中外。縱然李小龍離開了45年,他,仍活在我們之間。香港文化博物館與美國李小龍基金會合作,籌展期間更聯絡海內外收藏家,終於成功徵集了超過六百多件珍貴的李小龍文物,可以讓觀眾更全面地、立體地、自主地從他的個人、電影、功夫、文化現象等多方面了解他的成就和貢獻,以及其在普及文化的意義,重新認識李小龍的傳奇人生。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現代化之路 ── 共和國七十年
展期待定
免費

這次展覽為香港政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展覽項目之一,通過約170件/套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包括畫報、報章、糧票、奬章、證書、藝術品和模型等,並輔以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以及約40件/套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藏品,配合豐富的多媒體及視聽節目,從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民生等方面展現中國現代化的建設成就,讓參觀者了解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國家的進步和現代化的進程,增進市民,特別是年青人對國家的認識。
豪瑟沃斯香港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皇后大樓15及16層
路易絲·布爾喬亞:我聲喚我心
2019年3月26日—5月11日

豪瑟沃斯宣布將舉辦法裔美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的香港首場個展。展覽將於2019年3月26日開幕,由傑瑞·格羅威(Jerry Gorovoy)策展,他從1980年代起直至2010年藝術家離世,一直與布爾喬亞保持着緊密的工作關係。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80號10樓
秦琦個展:夜來香
2019年4月26日 – 2019年5月20日
免費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家秦琦於香港的首場個展。此次個展由策展人崔燦燦策劃,將展出藝術家以異域風情和殖民地為題材的最新作品。
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省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
昆蟲與植物的愛戀變奏曲特展
2018年12月25日 - 2019年9月1日
半價:新台幣15元,全價:新台幣30元

演化的力量讓昆蟲與植物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類群有着極其親密與相互依賴的關係。昆蟲取食植物;少數特殊植物也會誘捕、消化昆蟲。開花植物依靠活動力強的昆蟲協助傳遞花粉或散播種子,植物以花粉、花蜜或食物作為回報。還有些昆蟲會與植物相互合作,形成一種互相依賴、雙方獲利的生命共同體。這種特殊的互利共生關係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認識與研究。本展規劃「昆蟲星球」、「七嘴八舌」、「素食主義者」、「昆蟲順風車」、「昆蟲媒人婆」、「最佳拍檔」、「致命陷井」、「飛行的色彩」八大主題,並以VR虛擬實境讓觀眾身歷其境感受昆蟲如何扮演稱職的「植物媒人婆」,透過奇幻精採的展示內容揭露昆蟲與植物之間互相競爭與互利共生的微妙關係。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
2018年6月26日-2019年5月5日
半價15新台幣,全價30新台幣

微化石是各類微體生物死亡後所保留的生物殼體總稱,本次展覽挑選微化石最具形態之美的四個類別進行介紹,包含有孔蟲、鈣板藻、硅藻與放射蟲。藉由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呈現這些肉眼無法辨識的微小生物,竟蘊藏如此變化多端的殼體與骨架,每一個體都充滿原創、幾何、結構之美,足以令參觀者深刻感受自然之神奇。
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灣省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2019年4月1日 - 2019年6月25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券: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1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大千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關係匪淺,身後將他珍藏之書畫及用印遺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同時也將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紀念館,由本院代為管理。今年適逢張大千一百二十歲生日,特從本院豐富典藏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之作品中,精選出書畫精品、印章與珍貴照片,希望能具體反映大千先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讓觀眾重睹其精采絕倫的藝術傳奇與大師風采。
壽而康—院藏醫藥圖書文物特展
2019年3月27日 – 2019年6月30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券: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1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本特展內含院藏醫藥相關古籍、檔案、法書、繪畫、器物等不同類型文物,透過「人之始生」、「透視身體」、「面對疾病」、「外證治療」,以及「百草千金」、「宗教醫療」、「養生延壽」、「醫事制度」八個單元,勾勒中國傳統醫藥學術與身體、疾病、信仰、制度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對日本、朝鮮等鄰近國家的交流影響。觀眾於體察醫療養生之道的同時,亦得反思當代社會的生命與醫療觀,從中領略既壽且康的真諦。
古畫動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2019年3月27日-2019年6月25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券: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1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清明上河圖」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歷代臨仿者甚多。此卷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合作畫成,因此又稱為「清院本」。卷中所繪事物繁多,可說是按照各朝仿本,集各家所長的作品。全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凡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研究明清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
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
2018年9月20日 - 2020年2月23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券: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1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此次展覽共展出戰國至漢代精選玉器212件,其中清宮舊藏有114件,新入藏者為98件,展品件件具代表性,不僅可呈現此時代璀璨紛呈的藝術美感,也足以說明這個時代的玉器故事。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2018年5月25日 – 2019年10月20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展覽分成兩部分,一是「香之道」,通過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宮廷茄楠沉香,看過去的日子裏,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薰燃品玩,故分為「收藏陳設」、「隨身佩飾」、「品香香具」三個單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這種價比金高的香中鑽石,讓生活更有味道。二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復興了品香文化。以品香為主,發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藉由展出「香具藝術」與「品香空間」二單元,讓這些優秀的創作來說明現代人如何玩香,同時傳遞着屬於現代人生活的美感。
紫砂風潮—傳世器及其他
2018年4月8日 – 2019年5月20日
65歲以上者(假日)參觀:新台幣75元,優惠參觀券:新台幣50元,團體參觀券:新台幣320元,普通參觀券:新台幣350元

此次展覽以「紫砂風潮」為題,分成四個單元依序展出相關器類。第一單元「皇家茶器」,展出珍稀罕見的宜興胎畫琺瑯茶器。第二單元「魅力琺瑯彩」,則藉由瓷胎、金屬胎、玻璃胎畫琺瑯等文物,說明宜興胎畫琺瑯茶器製作背景存在的工藝與文化交流面向。第三單元「宜興.歐窯與廣窯」,旨在透過傳世定為宜興窯的作品,呈現古今理解宜興窯產品的轉變。第四單元「茶.鄉宴」依據本院典藏品,規畫一個帝王專屬茶席,想像清宮茗事可能的樣貌。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南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南洋味.家鄉味特展
2019年1月30日 — 2019年6月2日
全票:新台幣100元,團體優待票:新台幣70元,半票:新台幣50元,家庭票:新台幣200元

「南洋味.家鄉味特展」以文化交流中最平易近人的「食」為主題,從東南亞常見植物及香料的運用切入,展出「南洋風土與生產地景」、「南洋味:南洋飲食的特色」、「重現家鄉味」及「與南洋交織的未來」等內容,透過展覽呈現人們是如何透過味覺與家鄉重新連繫,讓民眾了解在台東南亞新住民的傳統飲食及生活文化,期望串起彼此之間的連接,促進更多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
流轉的飯桌:我們的味道與記憶
2018年12月20日 — 2019年5月12日
全票:新台幣100元,團體優待票:新台幣70元,半票:新台幣50元,家庭票:新台幣200元

飯桌上的菜肴,揉合了人的移動與記憶。特別是東方人的傳統,除夕在年夜飯桌前的團聚,家家都有專屬的一道料理,烹調慢煨出獨特的記憶,在台灣這個移民社會,「年菜」是離散鄉愁,也是融合新生。不同族群間的相互理解,世代之間的回味與傳承,我們透過食物的味道與記憶來述說個人生命經驗,並追尋大時代下的悲喜青春,舌尖上的滋味,正是鮮活跳動的歷史。「流動的飯桌:我們的味道與記憶」述說的不僅是台南二空眷村長者的生命故事,更是你和我,每一個在台灣這塊移民之島成長、奮鬥的人生之味。
上學去-台灣近代教育特展
2018年11月1日 — 2019年11月3日
全票:新台幣100元,團體優待票:新台幣70元,半票:新台幣50元,家庭票:新台幣200元

走進學校、成為學生、接受教育,是多數人都曾有的經歷。「上學去:台灣近代教育特展」試圖從學生的角度,看見國家透過近代教育試圖培養我們成為「理想」國民的同時,懵懂的我們如何因教育認識自我、看見世界,從而培養出質疑與挑戰既有體制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讓近代台灣發展成一個具整體形貌但保有各自性格的「共同體」社會。
「我的奇幻租書店台灣租書店變遷」特展
2018年6月21日 — 2019年7月28日
全票:新台幣100元,團體優待票:新台幣70元,半票:新台幣50元,家庭票:新台幣200元

租書店,是當代台灣大眾文學一個重要的流通節點。廣義來說,以出租書籍的閱讀時間來牟利的行業,歷史久遠。18世紀英法有Lending Library,江戶時期日本有貸本屋,戰後的台灣,則發展出由特定出版社、中盤商、租書店組成獨特的產銷結構。
租書店做為一種媒介或載體,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的閱讀需求,也承載着人們所着迷、喜歡的紙本世界。此次展覽將台灣租書店文化所掀起大眾文學的影響,轉化為展示,透過展覽一起進入租書店,談談這個滿足許多人閱讀樂趣的奇幻世界,又是如何與大眾文化、社會發展產生關係。
索卡藝術中心(台南)
台南市安平區慶平路446號
[17~131km/h 摩擦] 徐瑞謙個展
2019年4月13日 — 2019年5月26日
免費

徐瑞謙甫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即獲選2019年《高雄獎》「空間性藝術」優選,並於同年三月份獲得《台南新藝獎》肯定,於索卡藝術展出兩件裝置作品,他以雕塑反思「點、線、面」的繪畫性本質,透過敲打、拉扯、摩擦的動能,鐵件同時具有沉重與輕盈的二元並存。帶給觀者的視覺體驗似乎在喚醒未明的意識,或是在模糊的狀態中持續探索,並強調身體經驗所帶來最直接的感受。
此次的全新個展中,名稱「17~131km/h」透露着更多日常生活的軌跡,我們能以時速17公里悠遊緩行,也能在某個無人街頭全力狂奔。從慢到快的區間里,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速度生活着。此次個展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許多生活物件的組合,如〈浴室〉系列中的毛巾、肥皂、玻璃、磁磚等,這些符號在不知不覺中已被定型化,然而透過藝術家的詮釋,日常熟悉之物能更迅速地與觀者建立起對話的橋樑。
以上展訊由VART編輯部整理完成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所有信息以場館為準
VART線上展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