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富豪,是企業家。
最近,曹德旺先生因到美國巨額投資建廠,以及對中美產業政策及環境的實話實說與警醒性談論,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贏得廣泛的尊敬。
曹德旺先生早就被稱為中國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工業家之一,同時,他也是自學成才的經營管理大師,是至今已為中國慈善公益事業捐款超過60億人民幣,卻不以大慈善家自居的大慈善家。
在他的創業經歷跌宕起伏,他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單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他磨練過後,獲得的不止幾十億身價那樣的數字。與成功經驗相比,他致力於慈善事業,在海外打官司為中國贏回榮耀,他的每一次作為,承載着一種強烈的精神。
他說:我不是富豪,我是企業家。
一、 歷盡坎坷,幾次生意失敗幾乎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流幹了。
1947年,曹德旺的母親抱着一歲的他,從上海回福清老家。同行的還有曹父買下的一艘鐵皮船,船上裝載着多年經商積累的家底。人到了福清,運家產的鐵皮船卻沉了,曹家的大部分家產去了水底。
從他記事起,家裡的6個兄弟姐妹就常常吃不飽飯。根據曹德旺的回憶:母親和我們6個兄妹常餓肚子,常常是一天兩餐,還是湯湯水水。也許從那時,曹德旺便明白富貴無常。
因為家庭貧困,他9歲才上學,可14歲就被迫輟學。為了謀生,他當過水庫工地炊事員、修理員、知青連農技員,拉過板車,修過單車,種過白木耳。就這樣,他每天殘酷地向體能極限挑戰。
期望通過種白木耳改變清貧家庭的曹德旺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種白木耳都賺不到什麼錢。他漸漸明白,自己種是賺不到錢的。不過,他發現了白木耳在不同省份的差價,卻讓販賣白木耳的利潤想像空間很大。
「我盤算着,白木耳在福建賣1元,到了江西能賣3元,如果我只倒賣賺差價。」
很快,曹德旺賺了300塊錢。要知道,那時候2000塊錢就能蓋房子。就在準備再賺一筆回家過年的時候,他被民兵查了,差一點弄個「投機倒把」的罪名。
沒賺到錢,還賠得一無所有,「從江西回來我幾乎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流幹了。」
在28歲時,他靠着買樹苗攢下了6萬元的第一桶金。
那時的他,所想的只是一個再樸素不過的道理:靠勤勞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早年的這些苦難,讓曹德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
1976年,在父親的堅持下,我回到福清高山鎮異型玻璃廠當採購員。因為這個,才有了後來的福耀。
二、中國人應該有一塊自己的汽車玻璃。
那個年代典型的國企畫像一樣,這家玻璃廠效率低下、連年虧損、有大把未盤活的資源,捧着個金飯碗吃不上飯。
曹德旺承包了這家鄉鎮玻璃廠,企業很快賺錢了。
他看到了汽車玻璃市場的暴利,上世紀80年代,一塊汽車玻璃的價格是數千元。可是在這個暴利的市場中國卻連一個有影響的品牌都沒有,中國汽車玻璃市場完全被日本和歐美的企業壟斷。外國人賣這樣的價格,認定中國人做不出這樣的東西,所以就賣這麼貴,再貴,也只能買他們的。
耿介倔強的曹德旺不服氣了,「中國難道只能依賴進口,被迫接受這種不公平嗎?」曹德旺義憤難平。「中國人應該有一塊自己的汽車玻璃。」
1985年,曹德旺轉戰汽車維修玻璃。為了突破日本公司的技術壁壘,曹德旺勒緊褲腰帶,從芬蘭引進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全國各地搜羅技術人才攻關,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考驗,終於研製出汽車專用玻璃。
最初,汽車廠不認他的產品,曹德旺就從維修市場做起,因為價格比日本產的玻璃便宜,質量也不差,所以非常熱銷,1986年他賺了70萬元,1987年賺了500萬元。
然後,福耀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到90年代初,中國市場上的日本玻璃已銷聲匿跡。
曹德旺就這樣以閃電般的速度,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後來維修市場進入惡性競爭,福耀玻璃被迫轉型進入配套市場。
到7年後的1993年,福耀成為一汽捷達、二汽先進、北京切諾基等84家汽車製造廠的汽車玻璃配套商,擁有國內4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是在那一年,福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三、維護福耀利益,不惜花費4000萬美金買回股份。
把一手爛牌打成好牌,總要靠幾分堅持與運氣。而他真正的魄力,是在每次籌碼更替時,都能找到最大的生機。
1993年福耀玻璃在上交所掛牌。當初福耀也有房地產、汽車玻璃、國際貿易、裝修等多個領域的業務,上市後曹德旺受到啟發,砍掉了所有非主業業務,專心致志做汽車玻璃。這個在當時多元化很流行的時代里獨樹一幟,並由此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90年代初,曹德旺揮師美國,進軍這塊最大的海外市場。
1996年,由國際汽車玻璃龍頭企業法國聖戈班投資1530萬美元,福耀投資1470萬美元,雙方合資成立萬達汽車玻璃有限公司。同時,福耀集團將42%的海外法人股轉讓給聖戈班。
因雙方經營原則不同,福耀集團還因此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虧損。
曹德旺當即決定結束3年的合作,用4000萬美元買斷聖戈班在福耀的所有股份,並且約法三章:聖戈班在2004年7月1日前不得再進入中國市場。
曹德旺為福耀在5年內排除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贏得發展的時空。他的果敢和對福耀事業的忠誠也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尊敬。
四、8個月的海外官司,最終打贏美國、加拿大,震驚世界。
又過了7年,也就是2001年底,面對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向包括福耀玻璃在內的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發起反傾銷調查,曹德旺成立專門反傾銷應訴辦公室經過8個月的艱苦應訴大獲全勝,贏得我國入世後的第一起反傾銷案,轟動了全世界。
曹德旺將自己暴躁剛烈、寧折不彎的作風發揮到最高潮,上演了從商生涯中最氣勢磅礴的一幕。他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美國、加拿大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並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6年美國商務部部長訪華時,還邀請他到大使館開派對。
說起反傾銷官司,曹德旺說:
「這種事是我最喜歡乾的事情,你不是認為你很有派頭嗎?」「他美國人拳頭大,就可以欺負我哪?我就把事情捅大,讓全世界來評評理!就是傾家蕩產,我也跟他干!」「當時很多人同情我,我說不用,我瀟洒得很,我又不是在跟街邊賣菜的小販打官司。」
「我必須保持優秀,否則會造成羞恥,不僅給評委們,而且會給整個中國。」
2009年5月30日,在摩洛哥蒙特卡洛舉行的頒獎大典上,曹德旺力挫群雄,從來自世界43個國家10000多名企業家中脫穎而出,榮獲有着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23年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 而曹德旺在頒獎典禮的這句獲獎感言,同樣令全世界動容。
五、8創業40年,捐款60億,一位真正的首善。
從1976年回到玻璃廠至今,曹德旺已經捐款超過60億人民幣,而根據胡潤富豪排行榜,2013年,他的身家是75億。
根據《南方人物周刊》的報道:幾年前他特別到西北農林大學設立了一個獎學金,「我也不認識他們,就是覺得農業需要支持,不要傷害貧寒學生。」
「我有今天的事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我欠社會的太多;人要有良心,我對社會始終抱着感恩的心態,我是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社會。」
對於自己的巨資捐贈,曹德旺還有一套理論是:參與社會分配和調節,避免兩極分化過大,維護社會和國家的平衡發展.「我是一個男子漢,我有責任。」
說起曹德旺給廈門大學商學院捐贈2億元,吳世農說:「這事我前後只跟曹總提過4次,我們校長提了兩次,曹總就答應。商學院取名德旺商學院,是我們自己提出來的。」
曹德旺則說:「我剛好有一些分紅,這個錢他們要是不要,我又捐給別人了。」他左手從空中抓一把塞進褲兜,右手捏個拳頭又從褲兜伸出來,手掌一攤。
給河仁基金會捐贈3億股後,曹家還剩下4億股,曹德旺坦率地說,留着些股份就是為了曹家控制福耀,這是政府的意思,也符合福耀的長遠發展。「要不是為了這個,我全捐給你,不要了。」
《南方周末》對他的評價也是中國真正的首善。而他本人依舊以一顆謙卑的心對待他所做的善舉:
我一直覺得,做慈善不存在誰感謝誰,沒有貧困弱者需要你幫助,你想積功德做好事還沒有這個機會,就這麼簡單。慈善也沒有大小,我捐八、九十億,不比那些自己生活都困難,但還在周濟別人的人來得偉大。
曹德旺本人是多種複雜對立氣質並存的雄渾之人,他奮鬥進取,開拓事業,卻又時常想要「放下」;他一手賺錢聚財,一手散財布施。
他在商業上行事果斷正直有魄力,又以回饋社會致力於慈善事業。曹德旺這些年的作為,讓世人刮目相看。
他曾經告訴他的員工和子女:人生的每一天的每一分鐘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在蓋歷史大廈的每一塊磚。某一段磚用壞了,做了壞事,你蓋很高的時候,高處不勝寒,壓力一大,那個地方經不起推敲,大廈就這樣摧毀了。
「我一直認為,企業家的責任有三條: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做到這三點,才能無愧於企業家的稱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