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趙申,你可能不知道是誰,但是一提起和合谷,想必有很多人都吃過或者在北京的大小街巷看到過。趙申就是「國人快餐」——和合谷的創始人。
照片里的趙申,兩鬢泛白,眉毛略長,眼角下耷,有些《一代宗師》里葉問的樣子,眼神深沉而柔和,有的都是沉澱下的智慧光芒。
他55歲創立和合谷,今年已經72歲。
01
是金子到哪兒都發光
1981年,結束十幾載的屯墾戍邊,趙申進入首鋼做了一名工人。
1987年,廠子虧損面臨倒閉,首鋼決定從12萬員工中招賢,38歲的趙申通過層層篩選成為廠長。不僅扭虧為盈,還成為首鋼出口創匯第一人。並在1995年被評為「北京市十佳廠長」。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年後,他就辭職進入了吉野家。
當時在北京吉野家只有2家店,管理上遠不如現在,經常是入不敷出。吉野家董事長直言,「……吉野家是個賠本生意」。
電梯與餐飲,行業跨度如此之大,趙申的選擇,讓很多人費解。其實是吉野家的董事長用半年的誠意打動了趙申。
是金子到哪裡都發亮,趙申來到吉野家之後只做了四件事就將吉野家扭虧為盈,品牌打響。
然而,在合同即將結束前,日本吉野家卻發出一紙調令,任趙申為天津吉野家總經理,名為調動實則罷免,趙申退出吉野家。
離開吉野家的趙申依然是「香餑餑」,正大、百萬莊園等企業接連拋出橄欖枝,但趙申拒絕了。他的解釋很簡單:「機緣不合」。
02
「叫板」吉野家初戰告捷
趙申的目標是自己搞一個品牌,於是2004年創立了第一家和合谷。
註冊「和合谷」成功後,出人意料地在中友百貨的吉野家原址上開設了和合谷第一家快餐店。更令人稱奇的是,不但店址是吉野家的,連所有員工也是原來吉野家中友店的原班人馬。
有人形容,和合谷中友店實際上是將吉野家打了個「措手不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新世界商場。
同一年11月,和合谷新世界店在吉野家新世界店的原址上開業了。一開業就引發轟動,當天就有2000多人光顧;周末兩天,和合谷新世界店賣了4000多碗米飯。
現在的「和合谷」,已經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開店150餘家,已經成為中式快餐業不可小覷的一匹「黑馬」。
03
做老百姓的加油站
和合谷從創立之初,就明確做「國人快餐」。它的本質就是方便老百姓,或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做老百姓的加油站。
那怎麼實現「國人快餐」呢?
趙申說,首先,找一個很寬的、從南到北都能用的賽道——米飯。其次,國人快餐就要做國菜。
在菜單設計上,和合谷除了牛肉飯、雞肉飯和東坡飯等種類,還新開發了咖喱飯、豬排飯、海鮮飯、雞肉拉麵、牛肉拉麵等麵食,再加上各種副食、小吃、飲料,共有60多個品種。
顧客是南方人,我們有東坡肉、羅漢上素;顧客是北方人,我們有雞排飯;現在很多人愛吃辣,我們就推出麻辣香鍋飯。
做到南北通吃,上下通吃。
04
好吃仍是第一位
面對互聯網對餐飲市場的衝擊,趙申說有的品牌網絡營銷的確做得很好,能夠讓品牌迅速爆紅,但是,做餐飲,好吃仍是第一位。
靠噱頭經營企業,也許剛出來時會有市場,但未來能否穩步遞增才是更重要的,經過幾年的實踐檢驗後,該不行的最後還是不行。
快餐最重要的還是好吃和實惠。
和合谷實行「線上線下」經營模式和「薄利多銷」原則。
和合谷為了方便顧客,也與美團、餓了么、百度等平台開展合作,光外賣業務平均占營業額的30%左右。
我們把凈利潤控制在5個點。有這5個點的利潤,就能養活工人,交房租,現金流也很不錯。
05
全公司沒有一個廚師
我們和合谷是做中式快餐的,一些經典菜一分鐘左右都可以拿到,和合谷的宮保雞丁每天可以賣到15000份,實際上就是靠工業化、標準化。
全公司沒有一個廚師,一分鐘出餐的秘訣是什麼?
就是「雙廚房」模式,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一邊是中央廚房,一邊是終端廚房。中央廚房主要做蒸煮類,對於炒的和煎的菜品,只做前面的整理準備工作。終端廚房,推行「標準化+人工輔助智能」的概念,一鍵即可完成一道菜品的製作。
和合谷新店採取透明廚房的裝修模式,而老店則採取「視頻廚房」的方法。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屏幕觀看餐廳後廚監控,看到食品加工環境以及廚師的操作,讓食客吃的更放心。
06
從100到1000
其實2006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想來加盟和合谷,那時候不放加盟的原因是擔心不能讓加盟商賺錢。
我們一直認為,特許經營必須是共贏模式,我們的想法是:只要你進入我們這個隊伍,我們就一定要讓你掙錢。
現在,我們的品牌也到了該走出去發展的時候,我們有一個五年規劃,計劃在5年內開1000家店。
關於五年規劃,100家店是起步,1000家店是及格,前100家相當於一個1,把這個模板做好,1就可以變成無限大。
如今古稀之年的趙申,依然保持着當年創業時的躊躇滿志和意氣風發,為和合谷在波雲詭譎的市場浪潮中前行撐帆掌舵。
當被人問到是什麼動力支撐你一直做下去呢?
他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這就是動力!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