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2日凌晨,受強降水影響,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暴漲,多個村莊被淹,解救被困群眾、堵防決口等一系列問題,成了當地搶險救災的首要任務。
在距江西1300多公里的山西孝義,退伍軍人原鵬帥看到了鄱陽告急的消息,決定組建一支志願隊,奔赴江西鄱陽縣支援。
從發出倡議到集結出發,這支志願抗洪隊只用了4個小時。在原鵬帥的帶領下,這支10人小分隊自駕20小時,行程1352公里,從山西趕到江西鄱陽縣,配合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在抗洪一線奮戰十日,曬脫皮、磨破手也不下堤壩。
「作為退伍軍人,洪水就是命令,若有戰,召必回。」曾在武警北京總隊某部服役的原鵬帥說,看到災情就想上前,已是本能反應。

原鵬帥和隊友正在裝填沙袋。受訪者供圖
4小時集結10名老兵赴江西抗洪
31歲的原鵬帥曾在武警北京總隊某機動支隊服役兩年,退伍後回到老家山西孝義,成為當地的民兵應急連綜合勤務排排長。
進入七月,江西省鄱陽縣連遭強降雨襲擊,鄱陽湖水位上漲,發生了幾十年難遇的洪災。原鵬帥也關注着災區的搶險救援工作,看到一線仍需要支援,他決定組織退伍老兵,奔赴江西。
「我看過很多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的圖片和視頻,印象深刻,雖然早已退伍多年,但一日為兵終生為兵,我應該去支援。」原鵬帥說。
7月12日下午2點,原鵬帥在退伍老兵群里發消息,徵集願意一起去參加抗洪搶險的戰友,原鵬帥強調:「自費、自駕、六點集合。」
這條消息發送後只過了4小時,兩輛車、10名退伍軍人組成的志願隊,已在高速路口集合完畢,準備出發。
在這支退伍老兵組成的抗洪志願者隊伍中,年齡最大的31歲,最小的只有21歲,平均年齡26歲。從山西到江西,1352公里的路程,幾人輪流不間斷開車,大約20個小時進入江西省境內。
進入災區,隊員們目之所及的災情,比他們想像得更嚴重。
7月13日下午6點左右,快到鄱陽縣的時候,路上突然遇到一場大暴雨,雨水幾乎遮斷了視線。緩慢前行的時候,原鵬帥看到前方路上隱隱露出一截車頂,下車檢查才發現,前面道路已經被水淹沒了,好幾輛車淹沒在了水中。
原鵬帥說,當時走得特別迷茫,完全不知道前方的水有多深,路面被洪水沖刷後還是否完整,「開着開着水都漫過車門底部了,險些被淹,最後還是遇到當地老百姓,才找到一條小路得以前行。」

搶險過程中,礦泉水水瓶身都沾滿了泥土。受訪者供圖
曬脫皮抹上藥繼續扛沙袋
在行經橫跨昌江的湖城大橋時,大雨中搶險官兵們喊着口號搬運沙袋的場景,再一次感動了原鵬帥和他的隊友們,「真想立即停車參與搶險,但還是忍住了,得加速趕往安排好的集結點。」
當晚8點半,他們抵達安置點,還沒來得及吃飯,便申請加入一線抗洪隊伍。江西武警總隊機動支隊將原鵬帥等人編為一個班,安排駐守昌江圩江家嶺段。
昌江圩江家嶺段是單退圩堤,壩體的高度有一定的限制,連日降雨後,有好幾處地方出現了管涌,抗洪壓力驟增。
原鵬帥回憶,他很擔心水位繼續上漲,最緊張的時候是7月14日上午,那時水只差一點就要漫上圩堤了。志願隊的老兵們,跟着武警官兵們喊着口號,加快速度運送沙袋護堤。裝滿的沙袋一袋有50斤,一天下來,大家的手全都被磨破了。
「水位上漲可不分白天黑夜啊,晚上回到安置點後翻來覆去就是睡不着,最後爬到高處可以一直看着大壩的情況,心裏踏實了許多。」談及這些天參與抗洪的經歷,原鵬帥坦言,每天中午太陽快到頭頂的時候是他覺得最累的時候,幾乎每個戰士的皮膚都被烈日灼傷了,起了滿身濕疹、熱疹。
到了第三天,原鵬帥的臉、脖子、身上的大片皮膚開始發紅、脫皮。
武警總隊的醫生把他叫過去,邊抹葯邊告訴他,曬到這種程度皮膚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建議休息一下。
原鵬帥覺得這對軍人來說不算什麼,抹完葯又馬上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工作,「部隊是個好地方,能學到很多東西。常人能忍受的我們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我們也能忍受。」

原鵬帥和隊友在三廟前一中安置點搬運物資。受訪者供圖
白天堤上抗洪搶險,晚上照顧留守群眾
原鵬帥他們的駐地,被安排在鄱陽三廟前一中的校舍里。這裡也是當地災民的安置點,700多名災民中,多是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不少人生活起居需要別人的幫助。
原鵬帥告訴新京報記者,有些災民情況比較特殊,無自理能力。每天凌晨4點多,老兵志願者都被叫起來,幫助這些人喝水、吃藥。「其實每天在大壩上都已經累到不行了,回到安置點只能幫多少算多少,但後來也都習慣了。」原鵬帥感嘆。
在這個安置點,還有十幾個小朋友,最小的是7歲,大一點的十幾歲,原鵬帥有時候會組織他們一起玩一些遊戲,訓練他們站軍姿等。原鵬帥希望通過遊戲,把更多小朋友組織到一起讓他們體驗什麼是部隊生活,「其實也是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提振他們的心情。」
在相處過程當中,原鵬帥和這些孩子們的關係越來越好,他也有一個代號。「因為我的名字是原鵬帥,小孩子看動畫片看得多了,就覺得我的名字和天蓬元帥很像,後來也就不叫我名字了,都開玩笑地叫我豬豬。」原鵬帥覺得只要孩子開心,想叫什麼都可以,這就是孩子天真爛漫的一面。

原鵬帥帶着退伍老兵志願隊平安返回孝義,並留影。受訪者供圖
撤離時孩子們抱着老兵哭
7月23日,志願小分隊接到江西武警總隊的命令,洪水已經基本穩定,部隊可以撤回。原鵬帥一行人走時候不少小孩都很傷心,抱着他們大哭,「他們哭着說以後就見不到我們了,那一刻心裏真的很難受,我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跟他們承諾一定會再回去看他們。」
回憶起在江西鄱陽的十天十夜經歷,原鵬帥水,白天他們要去封堵大壩,挖土沙、裝沙袋、加固加高圩堤,晚上回安置點整理物資、打掃衛生,照顧老弱病殘及留守兒童。雖然沒有一天能睡個好覺,但看到災民和一線官兵,疲憊和辛苦都沒有了。」
帶着戰友們安全回到山西後,原鵬帥才告訴父母和朋友,這些天里,他們是去抗洪救災了。在這之前,只有他哥哥知道他們是去江西了。
原鵬帥的哥哥33歲,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原本也想隨隊去江西抗洪,但因為工作問題未能成行。「洪災無情,哥哥很清楚其中的危險性。」原鵬帥說,當初組隊奔赴江西時,哥哥準備好了即食麵、火腿腸、礦泉水等物資,並叮囑原鵬帥「把兄弟們照顧好。」
原鵬帥說,以前在部隊的時候喊過「退伍不褪色」,現在就該付諸實際行動,他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在今年疫情之際,他就召集了30多個退伍老兵,準備支援武漢。
「部隊的經歷對我影響很大,我學到了團結,也讓我覺得自己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原鵬帥還記得,以前的班長告訴他們,一根筷子能折斷,十根筷子在一起是不容易折斷的。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黃瑩
編輯 甘浩
校對 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