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與爭議,如何理解諾貝爾獎?

2022年10月04日20:37:34 熱門 1912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42期,原文標題《2019諾貝爾獎:改變世界的人》,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主筆/苗千

仰望與爭議,如何理解諾貝爾獎? - 天天要聞

10月8日,剛獲宣布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物理學家詹姆斯·皮爾布斯在美國新澤西州出席新聞發佈會

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的每個獎項都成立了一個五人委員會,審核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人的提名。隨後諾貝爾委員會把挑選獲獎者的責任轉交給在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各個機構:瑞典皇家科學院、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瑞典學院和挪威議會。這個高度獨立又國際化,並且私密的評獎模式由此建立起來——也正是因為諾貝爾獎提名的名單會被保密50年,進行評選的人才會有勇氣寫下自己對於每個提名者的真實想法。

是什麼在最初激發了著名發明家、富豪和世界名人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決定設立諾貝爾獎的想法,人們無從查考。有可能是曾經接受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獎勵給了他啟發,或許是1888年法國媒體的一次失誤,讓諾貝爾提前讀到了自己的訃告,看到法國報紙將自己稱為「死亡商人」而深受刺激。

但在一百多年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因為諾貝爾委員會略顯刻板的堅持,諾貝爾獎至今仍然像它剛剛面世時一樣,帶着一份20世紀初期的獨特氣質,讓人們在仰望和爭議中,不知道該如何理解。

我們確實很難給諾貝爾獎一個確切的定義。

很多人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代可能都是在對諾貝爾獎不切實際的遐想中度過的。諾貝爾獎,意味着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卓越——這顯然又與諾貝爾設獎的初衷不符。諾貝爾獎的獎金相當於當時一個教授20年的工資,當年諾貝爾希望這份獎金能夠讓一個科學家不用再為錢發愁而專心研究,但「諾貝爾獎得主」早已成為一份終生工作和一個身份象徵。獲得諾貝爾獎,就相當於獲得了進入科學神殿或是文學聖殿的通行證,相比之下,豐厚的諾貝爾獎金已經顯得微不足道。

一份被忠實執行的遺囑,一個鮮有改變的獎項,貫穿了人類的20世紀,在21世紀依然在爭議中吸引着全世界的關注。作為一份遺囑的產物,諾貝爾獎把頑固和與生俱來的國際化結合在一起,成了一把從20世紀初開始,衡量人類科學、文學和社會活動進展的獨特標尺。

諾貝爾獎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經歷了2018年文學獎項的「醜聞」之後,2019年,諾貝爾獎將會如何應對?哪些科學家又進入這個殿堂名單,成為影響世界的人?為了有更真切的感受,和前一年一樣,我趕到了斯德哥爾摩,在諾貝爾獎的發佈現場進行觀察和採訪。在這期報道中,有對諾貝爾獎每一個獎項的解讀,隨之還有在發佈現場對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和諾貝爾基金會成員的專訪。我們藉助諾貝爾獎這把標尺,回顧人類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並以此展望人類的未來。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改變世界的人》,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