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持續加息政策的刺激之下,強勢美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一場全球性的「加息競賽」也正在進行。
在採訪中,天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或許不可避免,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壓力也正在不斷加大。
強勢美元推動全球「加息競賽」
9月28日,美元指數一度飆升至114.71,創下2002年5月以來新高。儘管隨後美元指數略有回落,但仍處於20年高點附近。
隨着美元指數呈現上升趨勢,強勢美元也使得其他國家貨幣變相貶值。此前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接受天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的原因也並不主要是人民幣本身的疲軟,而是美元的相對強勢,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有所下跌。
美元指數持續升高的背後,正是美聯儲持續激進的加息態度。今年3月,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應對高通脹,目前已連續進行5次加息,累計加息300個基點。
9月21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75個基點到3%至3.25%之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了其8月下旬釋放的鷹派信號,即強調美聯儲降低通脹的決心,警惕過早放鬆貨幣政策、讓高通脹固化的嚴重後果。
在高通脹壓力之下,世界各國央行也不得不跟隨美聯儲加息步伐。
據央視新聞,9月22日,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利率升至2.25%,試圖遏制通脹,而這是英國央行今年第七次宣布加息。此前,英國央行在8月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1.75%,是英國央行自1995年以來的最大加息幅度,同時使基準利率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9月20日,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將繼續加息,不讓高通脹影響經濟行為並成為一個長期性問題。「歐洲央行需要繼續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準備隨時根據需要調整利率以達到2%的中期通脹目標。」拉加德說。
9月22日,瑞士央行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政策利率從-0.25%上調至0.5%,結束持續了八年的負利率政策;挪威央行也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政策利率從1.75%上調至2.25%。從亞洲來看,9月22日,菲律賓、印尼央行均宣布加息50個基點,越南央行更是在次日宣布加息100個基點。
彭博社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約有90個經濟體的央行提高了利率,其中一半有過單次上調至少75個基點的記錄。這也創下了15年來全球貨幣政策最廣泛的緊縮紀錄。
世界銀行發出警告世界經濟面臨嚴峻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秀軍向天目新聞記者表示,從邏輯上來看,在其他央行被動跟隨美聯儲步伐的情況下,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將顯著增加。
9月28日,彭博商品現貨指數下跌0.13%,已是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該指數追蹤石油、銅和小麥等各種大宗商品的期貨合約,是衡量原材料價格的一項關鍵指標。這反映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給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所帶來的壓力。
此外近期布倫特原油期貨自1月以來首次跌破每桶85美元,WTI原油期貨也下跌至每桶76美元附近,成為今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


布倫特原油期貨與WTI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圖據新浪財經
另外,大多數基本金屬走低,滬銅主力、滬鎳主力等期貨行情也呈現出多日連續下跌的趨勢。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認為,大宗商品由盛轉衰,直接原因在於全球流動性逆轉,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周期切換。從金融屬性來看,全球流動性收緊是大宗商品由盛而衰的加速器。一是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存在蹺蹺板效應,美元流動性緊縮助推美元走強,壓制大宗商品價格。
「不僅如此,強勢美元還可能引發外債佔比較高、經濟基本面較差的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徐秀軍表示。
天目新聞記者在世界銀行官網看到,世界銀行在9月15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各國央行相繼提高利率,同步程度是過去50年所未曾見,而且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然而,目前的預期加息軌跡和其他政策行動可能還不足以將全球通脹率降至疫情前的水平。投資者預計2023年各國央行將把全球貨幣政策利率增至近4%,比2021的平均水平高出2個多百分點。

圖據世界銀行報告,天目新聞編譯
該報告重點闡述了當今各國央行抗擊通脹所面對的異常嚴峻局面。數個全球衰退的歷史指標已經發出警告。全球經濟目前處於自1970年衰退後復蘇以來的最嚴重下滑。全球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幅度已經遠超前幾次全球經濟衰退前的降幅。
世界銀行估計,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經濟衰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發生一系列足以造成持久傷害的金融危機。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來源:天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