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01》
中午,拉上幾個表妹,正在試茶農新寄的岩茶。
新認識的杭州茶友問了村姑陳一個問題:
「小陳,我聽茶商說,佛國岩是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你去過嗎?那個地方的茶怎麼樣?」
佛國岩當然去過!
但要說佛國岩是三坑兩澗的核心茶區,村姑陳竟無語凝噎。
佛國岩和三坑兩澗明明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怎麼佛國岩就成了三坑兩澗的一部分,而且還是核心茶區?
聽到這個「核心茶區」結論,牛欄坑和天心岩強烈表示不服氣!
牛欄坑和天心岩的內心獨白如下:「如果佛國岩是正岩核心產區,那我們算什麼?」
村姑陳覺着,關於武夷岩茶的三坑兩澗和佛國岩之間的關係,必須要詳細地給列位看官們扒一扒,免得大家被誤導了。
關於三坑兩澗和佛國岩,村姑陳有話說。
《02》
喝武夷岩茶,提及三坑兩澗,幾乎是人人皆知。
俗話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作。茶客們在茶館喝武夷岩茶時,聽多了「三坑兩澗」,對這個代表着頂級武夷岩茶的「地名概念」自然了熟於心。
但具體是哪三坑,哪兩澗,列位看官們可能知道的還不是很多。
村姑陳給看官們做一下名詞解釋。
「三坑兩澗」:指的是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
這5個山場,可謂頂級武夷正岩茶的「門面擔當」。
去年夏天,村姑陳到三坑兩澗走訪,就覺得氣溫低,空氣清新,十分宜人。
行走在三坑兩澗中,彷彿在畫中行走。
《03》
三坑兩澗能成為岩茶中的半邊天,主要還是因為坑澗里的地理環境好,武夷山人俗稱的「小山場好」。
「三坑兩澗」的岩谷之間,為瓦礫岩,岩石上亂石嶙峋,陸羽《茶經》中所謂「上者生亂石」,即指的是這種岩土地貌。
三坑兩澗植被狀態茂盛,溝深澗長,岩壁上樹木繁茂,遮陰條件較好。而谷底甘泉細流長年不絕,給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因為坑澗獨特的地勢,使得夏季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
冬天的時候,這些高高隆起的石頭又能抵擋冷風,總結來說,就是冬暖夏涼,適合茶樹生長。
除了地勢好,這裡的土壤也適合茶樹生長。
在三坑兩澗間的岩谷,峽縫間的茶園土壤均為風化岩石,通透性好,富含有豐富微量元素,酸度適中,茶品岩韻明顯。
在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三坑兩澗產的茶品質優異,成為岩茶中的品質上乘者。
這5個山場,每年茶產的岩茶會被「洗劫一空」,尤其是牛欄坑產的牛肉,更是賣出了天價。
說完三坑兩澗,再來說說佛國岩。
《04》
佛國岩在哪兒呢?
佛國岩在武夷山景區章堂澗以北的區域。
從水簾洞翻一座山,不遠就是佛國岩。
我們先來看一張地圖,在圖上就能找到佛國岩的位置。
圖中的「付國岩」即「佛國岩」,系武夷山方言的音譯,現統一對外稱之為「佛國岩」。
從圖上我們能看到,佛國岩緊挨着彌陀岩。
圖中也分別圈出了三坑兩澗的具體位置。
從地圖上可以明確一點:佛國岩在北,三坑兩澗在南,這2個地方絲毫沒有聯繫。南轅北轍,要把兩個沒有直接關係的地方聯繫在一起,還真的是大費苦心。
總之,佛國岩不是三坑兩澗的一員,更不可能成為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
村姑陳諮詢了相熟的武夷山茶農,他說:「要說佛國岩是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我也還的第一次聽說!」
《05》
如果非要把三坑兩澗和佛國岩扯上關係,那只有一個——它們都是武夷山正岩產區的山場。
在傳統的正岩山場劃分中,只有三坑兩澗的茶才稱之為正岩茶,而在新的山場劃分中,佛國岩也屬於正岩產區。
其實茶好還是不好,關係到工藝,關係到山場,硬跟某知名山場攀上交情,也不能提高茶葉的品質!
再說,佛國岩想成為正岩核心產區,牛欄坑肉桂會答應嗎?
別說牛欄坑了,大紅袍都不答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頭條號】,更多岩茶的知識請點擊「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版權歸小陳茶事所有,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