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烏克蘭軍隊在西方滿懷期待的眼光中,冒死對俄軍發動大規模反攻。根據基輔當局公布的消息顯示,在經過半個多月的進攻作戰中,烏克蘭軍隊奪回了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烏克蘭軍隊為此付出的傷亡代價,甚至連西方媒體也都看不下去。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承認,基輔並不指望通過發動反攻來扭轉戰局,而是希望藉此來換取西方國家繼續提供軍援。現如今,隨着烏軍攻勢的減弱,俄總統普京日前表明態度,俄羅斯的目標不會改變,俄軍的進攻也沒有停止,雖說近點緩慢當正在不斷控制更多的地區。
隨着烏軍攻勢的減弱,澤連斯基為避免俄烏衝突「冷場」,他需要製造另外的話題引起西方關注。據《參考消息》報道,澤連斯基日前在接受英國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莫斯科釋放烏克蘭戰俘的情況下,基輔才會允許俄羅斯恢復通過烏克蘭出口氨,以此來緩解全球化肥短缺的現狀。
在此之前,聯合國曾建議俄羅斯的化肥生產商通過管道將氨輸送到烏克蘭的邊境。而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商特拉莫,可以在那裡購買俄羅斯的氨,並向世界有需要的地區供應。據悉,在烏克蘭境內的管道每年可以向世界各地輸送250萬噸的氨。不過,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後,這條管道就被關閉了。
受俄烏衝突和西方對俄制裁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肥料價格不斷飆升甚至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將不但世界農業生產的一場噩夢,同時更加劇國際糧食供應鏈危機。而澤連斯基卻以此為籌碼,試圖藉此要挾莫斯科釋放烏克蘭戰俘,這也未免過於高估此舉對莫斯科的影響了吧。
澤連斯基藉此威脅俄羅斯,而「人質」卻是國際社會的利益。對於澤連斯基的這一要求,莫斯科的回應更是簡單直接。據《參考消息》報道,克里姆林宮迅速拒絕了澤連斯基的這一要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指出:「人和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這也難怪莫斯科會斷然拒絕澤連斯基的這一要求,因為他這是在將聯合國的相關建議當成政治籌碼,企圖藉此迫使俄羅斯在某些問題上向其做出妥協。氨是製造化肥的主要原料,俄羅斯是氨的供應商。氨出口受烏克蘭的影響而受挫,受害的不是俄羅斯,卻是那些渴望更多肥料用於農業生產的國家、以及那些深受糧食匱乏所害的國家。
俄羅斯並不反對通過管道供應氨。而澤林斯基的這一舉措,純粹就是為一己私利而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理應受到聯合國或者國際社會的更多譴責。不過,對於這樣存心加劇國際肥料供應危機的國家領導人,卻是西方國家眼裡的「寵兒」,國際社會恐怕也拿他沒辦法。
西方對烏克蘭的偏袒,並非為該國利益或者老百姓的死活着想,而是希望該國能夠通過流盡最後一滴血,繼續充當西方遏制俄羅斯的炮灰。事實證明,西方很難藉助「戰至最後一名烏克蘭人」達到它們所期待的目標。畢竟,俄羅斯雖因戰爭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其實很多西方國家,尤其是歐盟,它們所承受的代價甚至比俄羅斯更大。這一點,從近期美歐國家此起彼落的罷工、抗議浪潮就可以看出,那些反俄挺烏的西方國家政府,正在承受着比俄羅斯更加巨大的政治壓力。
西方縱容烏克蘭以反俄之名,行損害包括西方自己在內的全世界國家利益之實,最終極有可能會導致烏克蘭「從這世界地圖上被抹掉」。更重要的是,俄烏兩國都是主要糧食大國,而西方挑起俄烏戰爭,並對俄實施制裁,將對國際糧食和化肥供應鏈造成致命性破壞,結果在加劇它們自己的滯脹危機外,還會因為國際信用和影響力削弱,從而無法避免地走上下坡路。